(共33张PPT)
满江红 南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朝的臣民眼看着徽宗、钦宗被俘,亲历着金兵南下的铁蹄,叹息着南宋统治者的偏安一隅,经历着南渡的狼狈不堪。悲愤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小中见大入诗篇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
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抓标题
抓 标 题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怀古:怀古题材的诗词,怀古伤今。
怀古题材的结构:临旧地——思古人——忆古事——讽今事,抒已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人,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后被主和派排挤,42岁被免职。其词书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笔法气势雄健、慷慨苍凉,意境深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病逝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第一部分
检查预习,明确任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朗读课文
2.感受情感基调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基调?
欢快、忧愁、寂寞、伤感、豪迈、痛恨
恬淡、闲适、悲愤、思念、激昂、消沉
3.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英雄无觅( ) 舞榭歌台( )
封狼居胥( ) 佛狸祠( )
mì
xū
bì lí cí
xiè
3.预习检查
(2)解释词语
风流总被: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一片神鸦社鼓:
可堪回首:
这里指英雄业绩。
本义杂乱不齐,引申为草率马虎。
落得;败逃中回头北望。
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祭祀时的鼓声。
哪堪;怎堪。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 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刘勰《文心雕龙》
辛词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
词中用典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颇
含英咀华析诗艺
辛词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请结合注释,找出本文用了哪些典故,并谈谈你从这些典故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用意?
第二部分
细读品味,揣摩用典之妙
古 人 古 事
孙 权
刘 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 颇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文心雕龙》)
任务一:自读全词,理解概括。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用四字短语概括词中的几个典故。
坐拥江南
成功北伐
仓皇北顾
神鸦社鼓
忠勇遭弃
任务二:合作探究,揣摩态度。
辛弃疾在________典故中,用__________的词语,表达了__________的态度。
全班分为五组,每组探究一个典故,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共同形成答案。
任务三:小组展示,质疑补充。
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讨论结果,然后将这一典故相关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诵出来。
古 人 词 句和态 度
孙 权
刘 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 颇
英雄、觅、风流(赞)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
草草、仓皇北顾(批)
可堪,神鸦社鼓(悲)
凭谁问,老矣(愤)
任务四:细读探讨,理解深义。
古 人 称呼的深义
仲谋(孙权之字)
寄奴(刘裕小名)
元嘉(刘义隆年号)
佛狸(拓跋焘小名)
廉颇(廉将军之名)
仰慕和敬意(“字以表德”《颜氏家训》)
亲切和喜爱(刘裕出身低微)
反讽和批评(年号,本是有美好的寓意)
轻蔑和仇恨(异族侵略者)
悲叹和愤懑(此处是托赵王之口)
同样都是典故中的人,辛弃疾对他们的称呼相同吗?
任务五:对比推敲,析出主旨。
(1)同样是对英雄的追慕,为何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
详略对比中想要表达___________。
孙权出身富贵,刘裕出身寻常巷陌的寒门
——英雄不问出处,无关门第。
这两则典故都表达了作者对孙权和刘裕的敬仰,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的伟大抱负,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任务五:对比推敲,析出主旨。
(2)同样是写北伐,为什么写一成一败的刘裕、刘义隆父子二人?
成败对比中想要表达___________。
背景链接
南宋的统治集团整日花天酒地,奢侈无度,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他们偏安江南,对金一味求和妥协 ,无心收复失地。1203年,韩侂(tuō)胄(zhòu)掌握大权,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于是他想到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1204年,已经65岁的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他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满怀悲愤而写下《永遇乐》一词。
任务五:对比推敲,析出主旨。
(2)同样是写北伐,为什么写一成一败的刘裕、刘义隆父子二人?
成败对比中想要表达___________。
草率出兵的危害。
这两则典故借古讽今,委婉劝说掌权者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要草率行事、轻敌冒进。
任务五:对比推敲,析出主旨。
(3)同一情景下: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处在异族的统治之下,词人不堪回首,却为何写百姓的欢庆?
悲喜对比中想要表达___________。
对老百姓麻木无知的悲凉、对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愤懑和词人报国情深。
表达对失去半壁江山的当政者仍然偏安自乐的嘲讽之意。
任务五:对比推敲,析出主旨。
(4)“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的老将廉颇,却为何弃之不用?
能用与不用的对比中想要表达___________。
小人当道,有志难申。
一方面,词人以廉颇自况,虽60多岁仍想为国效力;另一方面,因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故抒发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1207年9月10日,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辛弃疾说了四个字——杀贼!杀贼!之后与世长辞。后人称其“词坛飞将军”。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诵读明意寻诗旨
如果我们要找出一句作主旨句,你认为哪一句适合?
主旨
通过写登上北固亭,追忆古人的丰功伟绩。上片追慕孙权和刘裕两个英雄人物,寄寓作者抗敌报国的心愿,感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国家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为朝廷所用的愤懑之情。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
诵读
保持豪壮基调,读出仰慕、慨叹之情;读出年老、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懑。
小结
古 人 古 事
孙 权 坐拥江南
刘 裕 成功北伐
刘义隆 仓皇北顾
拓跋焘 神鸦社鼓
廉 颇 忠勇遭弃
态 度 用 意
景仰、赞叹 叹朝廷屈辱求和
仰慕、向往 表建功立业雄心
不屑、讽刺 劝为政者勿草率
耻辱、悲哀 谏为国者勿忘耻
愤懑、自叹 望为政者用人才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文心雕龙》)
小结:
这就是解读怀古诗的“钥匙”
先写眼前之景
再思古地之人
后抒个人之情
写景(陈迹)
怀古(人事)
抒情(感悟)
第三部分
感知形象,激发爱国情怀
任务一:词中全是写典故吗?写词人自己的词句在哪里?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他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
任务二:穿越历史长河,古往今来,还有哪些人也为我们树起了这样的精神丰碑?像辛弃疾那样一直站在那里的爱国担当人士还有谁?
岳飞、文天祥、鲁迅……
艺术技巧
1.借古讽今,理隐事中。
2.用典贴切,寓意深远。
3.善用对比,词丰意曲。
作业
深入思考,完成短评的写作。
南宋岳珂认为《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太多。但是明代杨慎却说“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
你认同谁的说法?请有理有据地说明原因,写一则 4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