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相比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
目录
壹
新课导入
贰
知识探究
叁
拓展延伸
伍
达标测评
肆
回顾总结
陆
文化传统
壹
新课导入
课前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就不算是有思想的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说明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贰
知识探究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写作背景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知人论世
字音字形
论语(lún) 愠(yùn) 曾子(zēng) 吾(wú)
三省(xǐng) 传不习(chuán) 逾(yú)
dài(殆) dān(箪)
gōng(肱) 博学而dǔ (笃)志
词句积累
(一)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不积跬步
(三)一词多义
1.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动词 温故而知新 得到,动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动词
2.可以: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 士不可以不弘毅 能够,动词
3.之:学而时习之 代词,代所学的知识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不译,助词
4.其:择其善者而从之 他们(的),代词 其恕乎 大概、也许,副词
5.而:人不知而不愠却,表转折 学而时习之并且,表顺承
(四)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 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不积跬步
(五)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 点拨: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 点拨: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即“自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 点拨: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六)成语积累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作补语,表示达到极点。
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3.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4.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5.富贵浮云: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6.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作为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7.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像河水一样逝去。
8.匹夫不可夺志: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9.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生活。
10.博学笃志:广泛学习而且意志坚定。
不积跬步
(七)名句积累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不积跬步
整体感知
1.划分句子节奏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 解读文意的方法。
【合作交流】“单”变“双”。如:学——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庖丁解牛
整体感知
3.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庖丁解牛
整体感知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庖丁解牛
深层探究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揭示了怎样的学习内涵?你有怎样的启示?
3.《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庖丁解牛
1.【合作交流】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能更好地体现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颠倒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高尚品格。
2.【合作交流】这句话揭示了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不同的人产生不同学习效果的原因不只是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启示我们不但要学会知识内容,更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3.【合作交流】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我们不仅应当消除与经典的隔阂,吸取其中的文化营养,而且应该对经典产生兴趣,自主阅读。当然也要注意,不能像封建时代那样,将《论语》当作圣人之言、绝对真理来信奉,要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独立思考,选择去取。
语言赏析
1.“学”与“习”是一个意思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3.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
4. “温故”与“知新”是什么关系?
庖丁解牛
1.【合作交流】不是一个意思。对于知识来说,“学”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习”则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
2.【合作交流】 “忠” 是办事尽心尽力 ;“信”是诚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讲求“忠” “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3.【合作交流】 “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4.【合作交流】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语言赏析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6.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想到哪些相关的诗词句?
7.谈谈你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理解。
庖丁解牛
5.【合作交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6.【合作交流】想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合作交流】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博学” 与 “笃志”是基础,“切问”与“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探究写法
1.立意深远,思想深刻。
2.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1.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言精练,立意深远,不少成了格言警句,闪现着思想的光辉,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今天仍有借鉴、启发作用。
2.每一则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庖丁解牛
叁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
(一)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2)是以谓之“文”也( )
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是 以 谓 之 “文” 也
(2)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1.【答案】(1)通“汝”,你,你们(2)什么(3)再次,重复(4)因此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注意通假字“女”通“汝”,倒装句“何以”应为“以何”,“凭什么”的意思。
2.【答案】(1)是以/谓之“文”也(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仔细分析句子成分,疏通句子大意,不难断句。
拓展延伸
3.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5.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3. 【答案】(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2)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3)不能举一反三。【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要重点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知”,重点词语“愤”“悱”等。
4.【答案】第一、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分析三则语录,疏通文意,不难区分。
5.【答案】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孔子的回答主要有两点,“敏而好学”和“不耻下问”。这样回答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达到了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的目的。
拓展延伸
参考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肆
回顾总结
回顾总结
伍
达标测评
达标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4)温故而知新 新: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 舍:
(7)曲肱而枕之 肱:
(8)博学而笃志 笃:
1.【答案】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gōng dǔ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常用规范字的字音。熟读课文,重点识记文中出现的常见字的字音,就不会做错此题。本题中应重点注意“说”“省”等字的读音。
2.【答案】(1)通“悦”,愉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真诚,诚实 (4)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5)迷惑;疑惑 (6)这,指河水;舍弃,放弃 (7)胳膊 (8)忠实,坚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结合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本题中应重点注意通假字“说”在这里通“悦”
达标测评
3.选出下列选项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作,共 篇。孔子,我国 (朝代)伟大的 家、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结合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本题中的D项,“之”作动词,“去、到的意思。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C项,“逝者如斯”形容时光、事情的消逝如同河水流去般迅速。用于此处望文生义。
5.【答案】(1)语录体 春秋时期 思想 教育
达标测评
5.(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度的一句: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6.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一本名著《论语》的封面撕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7.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5.(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考察内容均为课内篇目,只需熟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即可运用自如。
6.【答案】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撕破了,原谅我好吗?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作答时,应包含两个要点,一个是说明事情情况,另一个是表明歉意。围绕这两点进行作答,语言简明得体即可。
7.【答案】(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
(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达标测评
8.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所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8.【答案】【解析】莎莉文老师用让海伦亲自感受水的方式使其领悟到了“水”的含义。
【答案】(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两千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解析】此题考查综合应用。第(1)题注意表达要通顺简洁,语言流畅,有感染力。第(2)题考查对联知识,注意词性的对偶以及课内语句的运用。第(3)题要注意语言的恳切得体,且在劝勉时要注意引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达标测评
二、课内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博学而笃志
【答案】(1)通“悦”,愉快 (2)生气 (3)以……为乐 (4)坚定
【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说”:通“悦”,愉快。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愠”在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达标测评
10.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请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12.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章,并说说其对你学习方面的启发。
10.【答案】(1)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2)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解析】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忠”“信”“传”“焉”等字的翻译。
11.【答案】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出处的理解和积累。可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句中进行提取即可。
12.【答案】我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与思不能偏废,只有将两者联系起来,才能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
【解析】首先要理解好文句的大意。最好用现代汉语先翻译出来,并联系自己的亲身实际谈体会。一定要谈感悟最深印象最深的一章,这样写出来才深刻,也有话可说。
陆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
语文实践活动:《论语》读书交流会
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参考答案】(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