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语文5.16《猫》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语文5.16《猫》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07:0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目录

新课导入

知识探究

拓展延伸

达标测评

回顾总结

文化传统

新课导入
课前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的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知识探究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知人论世
字音字形
铎(duó) 忧郁(yù) 怂 恿(sǒng yǒng) 蜷伏(quán) 污涩(sè) 红绫(líng)
悲楚(chǔ) 妄下断语(wàng) 怅然(chàng) 冤枉(yuān) 辩诉(biàn) 惩戒(chéng)
红líng(绫) 徜yáng(徉) quán(蜷)伏 zǔ(诅)咒 jǔ(沮)丧
词句积累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忧郁:忧伤愁闷。
毫无生意: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例句:听到那个可怕的故事后,林林总提心吊胆的。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若有若无:好像有,也好像没有。例句:天黑下来的时候,远处的山峦若有若无。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畏罪潜逃: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例句:湖南一名乡镇干部贪污1.3万畏罪潜逃,16年后自首。
不积跬步
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庖丁解牛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1.【合作交流】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3.【合作交流】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文中“我”的忏悔之情?
2.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庖丁解牛
1.【合作交流】这是文中的一个难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我”的心理和思想加以体会、分析。第三只猫确有不少不讨人欢喜的地方,但这是它的天性,其实它并不干坏事。而人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不讨人喜欢,就常怀厌恶之心,一旦有事,就给它定罪,结果铸成冤案。这样的教训是太多了。还是应该重证据,绝对不能搞莫须有。因为猫常常望着鸟笼,就断定小鸟一定是被猫咬死的,这样的逻辑是荒谬的。“我”的武断,使黑白颠倒,篇末是“我”的忏悔。能忏悔,就算难能可贵了。忏悔出于良心的自责。在“我”看来,“我”和猫在这件事中的区别在于“我”能说话,它却不能;“我”是强势,它处于弱势;“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在“我”的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下,在强势暴力的追杀下,含冤死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一只猫!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使得作者会由一只猫的死引出如此深切的悔恨,所以这份忏悔来的非常真诚而感人。
2.【合作交流】对于这篇文章的主旨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这里举出有代表性的两个观点,供参考。
第一种观点认为,《猫》中寓有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深层探究
庖丁解牛
对第一只猫的描写不只表现了对猫的深挚的惋惜之情,而且流露了作者对旧时代人生命运的凄婉的伤感。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作者表达了对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和控诉,无疑寓有对当时社会世态的讥讽。第三只猫的不幸命运有着更为丰富的寓意。第三只猫整天郁郁寡欢,大概是因为有什么不幸的遭遇,而悲叹自己悲惨的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然而它因此而遭怀疑,以致屈死,这正是在动荡不安的旧中国,那些贫苦者、弱小者不幸命运的艺术写照。坚持写实主义的作者,又一次在描写生活琐事中,表露了自己对人生的感触、对弱者的同情。
因此作者写猫的故事的寓意是: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加调查,主观武断。这本是人生的正常样态,但在旧中国却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酿成了多少悲剧!
第二种观点认为,《猫》的主题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这个寓意和主题包含在“我”对第三只猫的冤屈而死所产生的忏悔负疚的感情之中,并可以通过这一典型事例的联想、归纳,鲜明地揭示出来。
本来,一个喜欢猫的人,对各种猫都应当一视同仁,美丽活泼的猫固然爱恋之,而对于不甚美貌的、瘦弱的、忧郁的小猫,更应十分怜悯,备加关照。但“我”并非如此,对三只猫的态度各不相同,以致造成了极严重的后果(第三只猫蒙冤遭打,悲惨死去),这一重要环节,正是提炼主题的基础。
为了鲜明地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作者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显示了“我”对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如果抓住这个问题深挖细掘,就会逐步触及作品蕴含的深刻寓意和主题。就会明白:原来“我”之爱猫,并非爱一切的猫,“我”完全是凭感情用事,完全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可用来“玩耍”,于是“我”就深深地爱它们,把它们奉为掌上明珠。第三只猫是忧郁的、瘦弱的猫,不能给人带来半点乐趣,“我”起初就对它没有好印象,
于是对它的一切都看不顺眼,当后来一只芙蓉鸟被咬死时,“我”就偏听偏信,妄下断语,把罪名横加在它的头上,狠狠地给它惩戒,造成了它两个月后无辜死亡的悲剧。黑猫的出场,使第三只猫的冤案大白,于是“我”痛悔莫及,“良心受伤”,“我”完全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醒悟到自己造成这过失的原因。作品的寓意和主题即蕴含于此。
语言赏析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庖丁解牛
1.【合作交流】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2.【合作交流】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合作交流】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4.【合作交流】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合作交流】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语言赏析
6.“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这句话能否删去?
7.“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都在批评什么人?
8.“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9.“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句中的“凝望”一词有什么作用?
10.“我”凭什么断定一定是那只猫咬死了鸟
庖丁解牛
6.【合作交流】不能,因为这句话表明由于太喜爱这只猫了,找不到它,心中难免会有不祥之兆,也为下文写小猫的亡失作了铺垫。
7.【合作交流】三妹埋怨邻居家的丫头,“我”诅骂捉走猫的人,实际是批评了两类人:一类是事不关己、不闻不问、麻木不仁的旁观者;另一类是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横刀夺爱的小人。这两类人都会给善良的人带来伤害,而有时这种伤害是长久的。
8.【合作交流】本题可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守护不住生命而产生的痛心与惋惜之情。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作者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从对上文两只小猫的叙述过渡到对第三只小猫的叙述,结束上文,为第三只小猫的出现埋下伏笔。
9.【合作交流】两次提到“凝望”,写出了猫对两只鸟的关注,为下文“我们”冤枉小猫埋下伏笔。
10.【合作交流】猫会吃鸟这是常理,这只猫曾经凝望着鸟笼,所以“我”武断地认定是那只猫咬死了鸟。
语言赏析
11.“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句中的“好像”一词有什么作用?
1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14.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有何好处
15.全文先后写了三只猫,在材料的安排上有详有略,请写出这些安排的详略情况及其理由。
庖丁解牛
11.【合作交流】“好像”一词表明“我”认为猫是在吃什么东西根本就是一种猜想,写出了作者因为自己不喜欢第三只猫等情感因素造成武断的认定。
12.【合作交流】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鸟是被它咬死的,并用木棒打它。这个过失因猫的死亡而永远无法弥补。这使“我”良心发现之后感到内疚和悔恨,使“我”更加难过。
13.【合作交流】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永不”则抒发了决然毅然的情绪。并且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照应,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了首尾照应的特点。
14.【合作交流】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其自然地借“我”之口,抒发真实感情,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共鸣。
15.【合作交流】第一只猫写得简略,第二只稍详,第三只猫写得最详细,这样安排,是因为三只猫虽然都是弱小的动物,但前两只逗人喜爱,第三只却令人讨厌。三只猫的结局都是不幸的,都令人同情,相比之下,第三只猫显得更为不幸,更令人同情,这就使得它在全文中处于突出的地位,让人清楚地感知,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探究写法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2.抓住特征细致描写,描写逼真传神。
3.对比手法的运用。
庖丁解牛
1.猫是本文记叙的中心。文章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猫的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作者写了三只猫,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第一只猫活泼天真,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它不仅乱跑,还会爬树,会扑蝴蝶,会捉老鼠。它不怕生人,常跑到街上晒太阳。第三只猫懒惰、忧郁,不喜欢“玩游”,常常“蜷伏”,还钻到火炉底下,跳上桌子凝望鸟笼。对三只猫的描写都抓住了其最明显的特征,且描写逼真。
3.一是第三只猫是只流浪猫,与前两只猫都是主人因喜爱而要来的形成鲜明的对比;二是第三只猫形态和前两只猫形成对比;三是第三只猫懒惰的性情,与前两只猫的活泼形成对比。将大家对第三只猫的冷淡的感情与对前两只猫的喜欢对比。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第三只猫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深切的同情 , 就更加突出“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
(一)
谁也看不见的阳台
[日]安房直子
有个城镇,住着一位心眼特别好的木匠。不论有人求他什么事,他都能爽爽快快地答应,一天,来了一只猫,“咚咚”地敲木匠房间的玻璃窗:“木匠先生,想请您做一个阳台。”
木匠惊呆了。“猫做阳台!”他叫道,“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猫摇摇头:“不,不是我要使用。有一位照顾我的姑娘,为了她,我才来求您的。阳台的大小,一米四方,颜色是天蓝色,地点是檞树大街七号,后街小小公寓的二楼。就是挂着白窗帘的房间。阳台要和天空一样的颜色。然后,我念点咒语,这样一来,就谁也看不见它了。也就是说,成了只有从里面才能看见的阳台。”
猫继续说:“哎,哎,请开始工作吧!姑娘现在不在家,她白天去劳动,到晚上才回来,我们想让她大吃一惊。因为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受着她很好的照顾。那姑娘,自己不吃饭,也要给我和鸟们喂食。我受伤的时候,她给我涂药;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的时候,她拾起来小心地养育。所以,作为谢礼,我们总想给这煞风景的窗户做一个漂亮的阳台……
听到这里,木匠已经被猫的话吸引住了:“好,我接受了。我家有点旧木料,就用它做一个顶可爱的阳台吧。”
“木匠立即着手工作,他搬来木料,仔细地用刨子包好,量了尺寸,用锯来锯,再爬到房顶,“咚咚”地响起锤子。当木匠在大楼后面不向阳的公寓窗户上,做成天蓝色阳台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那涂了油漆的小小阳台,好像是玩具一样。
拓展延伸
好了!好了!木匠想着,收拾一下,开始下梯子。这时,房顶那儿传来猫的歌声:能开花也能收蔬菜,手儿够得到星星和云彩,谁也看不见的漂亮的阳台。
木匠急忙下到地面抬起头,想看看刚刚做完的阳台。
可是,如同猫所说,阳台连影子和形状都看不见,要说能看见的,只有房顶。
木匠摇了好几次头,揉揉眼睛,然后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姑娘,来打开那扇窗户呢?
木匠在微暗的小巷,靠着石墙,点着了一支烟卷,等着姑娘回来。
天已全黑,四周飘来晚饭气味时,那窗里“噗”地亮起了灯。白色窗帘摇动,玻璃窗打开了。长头发的姑娘探出了脸。一瞬间,姑娘似乎特别吃惊:“多么了不起的阳台!”
她高高地伸出手说:“第一颗星,到这儿来,火烧云,到这儿来。”她的手好里好像抓到了星星和云似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从那以后,过了好几个月。
寒冬过去,阳光稍微暖和了的时候,一个挺大的包裹寄到了木匠家里,包裹用天蓝色的纸包着,还系着天蓝色的带子,木匠歪着脖子打开一看,哎呀,里面装满了好香的蔬菜,有莴苣、卷心菜、荷兰芹、菜花……还有这样一张卡片:这是阳台收货的蔬菜,是给阳台修造人的谢礼。
木匠瞪圆眼睛,那谁也看不见的阳台上,居然能长这么多的蔬菜。他马上把蔬菜做成色拉。在奇怪的阳台上收获的蔬菜,甜甜的、嫩嫩的,吃上一口浑身都舒服。
到了五月,吹过的风,送来花和绿叶气味的时候,一件中等大小的包裹寄到了木匠那里,木匠打开包裹一看,里边是一箱颜色鲜艳的草莓,而且照样附着这样的卡片:这是在阳台收获的草莓,是给阳台修造人的谢礼。
拓展延伸
木匠给草莓浇上牛奶吃了。草莓凉凉的、香喷喷的,吃一口就觉得身子发轻。
这时,木匠想:真想到远处什么地方去呀。希望在沙漠的正当中,建立一座顶到星星的塔,这少年时期的梦,现在,在木匠的胸中一下子苏醒了。
在只能看见房顶的小巷后的二楼独自住着,已经有几年了呢?在窄小的工作场,连续造着房檐几乎紧贴房檐的房屋,已经有几年了呢……吃着草莓,木匠的心中,充满了对远处世界的向往。
到了六月。久雨已停,在一个阳光又热又晃眼的日子,木匠又收到了一个包裹。这一次是三个细长的木箱,里面睡着满满的红蔷薇:这是阳台上开的蔷薇,是给阳台修造人的谢礼。
木匠把蔷薇花装饰在自己的房间里。
当天晚上,被花香包围着睡了。
“喀吱喀吱”,是谁轻轻敲窗的声音,木匠睁开眼睛。窗外,那只白猫端正地坐着,一动不动地说:“木匠先生,我接您来了。您愿意坐上天蓝色的阳台到远处去吗?”
“到远处去?”木匠猛然往外一看,呀,前次做的天蓝色阳台,好像船儿一样,正浮在空中。
天蓝色的阳台上,放着好几个大花盆,开满了红蔷薇。蔷薇的枝蔓缠到了阳台的栏杆上,长着小小的花蕾。在盛开的花中站着的长发姑娘正向木匠招手。她的肩上停着许多鸽子。一群麻雀在啄着蔷薇叶。
木匠的心“啪”地亮了,形容不出的喜悦使他的心咚咚直跳。“好,去吧!”他抱起猫,连睡衣也不换,从窗户跳到外边,在房顶上走几步,“噗”地跳上了阳台。
于是,阳台像宇宙船一样地动了,朝着星星和月亮,朝着在夜空飘忽的云,慢慢地飞去。
拓展延伸
1.童话是想象的艺术。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丰富的想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你写出文中想象的故事情节。(写出两个)
2.“猫”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1.猫请木匠做阳台;猫会念咒语让阳台看不见;不向阳的阳台里长出了蔬菜、水果、花朵等;木匠造好阳台,一抬头又看不见阳台了;阳台像宇宙船一样会飞走等。【解析】考查对文章运用想象写法的理解与筛选。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花鸟虫鱼,家具、玩具乃至墙壁都有生命,赋予了人的感情,让一些动物甚至没有感觉的植物来开口说话等等。文中一个好心的木匠,老是免费给人干木匠活。一天,一只猫请他去做一个天蓝色的阳台。阳台做好后,猫念了几句咒语,这个阳台就谁也看不见了。阳台上长出蔬菜、水果还有鲜花,这些东西被作为谢礼寄给了木匠,更奇妙的是,阳台还能像飞船一样飞行,载着木匠实现了他去远方的梦想。这些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情节。
2.文中的“猫”先是请求木匠做阳台,后来也是它请木匠坐上阳台到远方去,“猫”推动了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文中的“猫”为了回报小姑娘,请木匠建造了一个美丽的阳台,为了回报木匠,最后带着木匠坐着阳台飞向远方,文中借“猫”表现感恩的主题。
【解析】考查对“猫”这一形象在文中作用的理解。仔细阅读文章,写的是木匠和猫的故事,木匠心眼特别好,不论有人求他什么事,他都能爽爽快快地答应,于是猫请求木匠做阳台,后来猫会念咒语让阳台看不见,还邀请木匠坐上天蓝色的阳台到远处去,可知“猫”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位照顾我的姑娘,为了她,我才来求您的。”可知“猫”为了回报小姑娘请木匠造一个阳台,“木匠又收到了一个包裹……这是阳台上开的蔷薇,是给阳台修造人的谢礼。”可知这是“猫”给木匠的回报,表达对一种无私的善良,一种对善良的热情回报的赞美,表达了“感恩”的主题。
拓展延伸
3.安房直子童话作品中的色彩往美得震撼人心,让人浮想联翩,请你简要分析本文色彩运用的妙处。
4.优秀的童话常有丰富的主题,请你结合内容谈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3.文中有多处描绘色彩的文字,如“蓝色阳台”“天蓝色的纸”“天蓝色的带子”“绿蔬菜”“红蔷薇”等,这些明亮的色彩为我们营造了童话优美的意境,构筑了一个美丽的梦幻世界,这些色彩承载着文化意义,如蓝色代表着希望与梦想,绿色代表着自然与舒适,红色代表着热烈的生命,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或:作者借这些美丽的色彩表现美好的人性);文中描写的各种色彩符合我们现实生活的情境,体现想象的合理性。
【解析】考查对色彩运用妙处的赏析。文中带有色彩的语句有“蓝色阳台”“天蓝色的纸”“天蓝色的带子”“绿蔬菜”“红蔷薇”等,蓝色非常纯净,代表着希望与梦想;绿色和大自然与植物紧密相关,代表了自然、希望,是生命的象征;红色寓意着热情奔放,有生命的活力,作者巧妙地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寓含希望与光明,营造了一种温馨甜美的氛围,令人赏心悦目,观之难忘。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4.示例:一只猫为了回报好心眼姑娘的照顾,请好心眼的木匠为她装上了一个小小的天蓝色阳台,此后木匠不断收到来自阳台的各种礼物。最后神奇的阳台像宇宙船,载着姑娘、木匠飞向了远方。这则童话赞扬了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等善良美好的人性。同时阳台唤醒并帮助木匠实现自己的梦想。阳台是梦想的隐喻,“看不见”暗示了梦想的隐秘与难以实现,作者借“谁也看不见的阳台”凸显了对梦想的强烈渴望与追寻。
【解析】考查对文章主题的分析理解。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能否正确理解文章主题是评价我们阅读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检查我们是否读懂文章的主要标志。《谁也看不见的阳台》里没有邪恶的反派人物,没有痛苦和厄运降临在主人公头上,有的只是一种无私的善良,一种对善良的热情回报。好心眼的木匠应猫的邀请,为一位好心眼的姑娘的窗户装上了一个小小的天蓝色阳台,从此不断收到姑娘收获自阳台的各种礼物——春天的蔬菜、五月的草莓、六月的蔷薇。可知表现人物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等善良美好的人性。美丽的礼物唤醒了木匠少年时期美丽的梦想:“真想到远处什么地方去”“希望在沙漠的正当中,建立一座顶到星星的塔”。而神奇的阳台居然变作小船一样,浮在空中,载着姑娘、木匠飞向了星星、月亮所在的远方。在这则童话中,阳台可以说是木匠善意的成果,而正是它唤醒并帮助木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无形的阳台与无形的梦想形成一种对应,可以说,阳台是梦想的一种隐喻、一种载体。表现作者对梦想的强烈渴望与追寻。

回顾总结
回顾总结

达标测评
达标测评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
nüè(  ) 待懒duò(  ) 惩戒(   ) 屋jǐ(  )
蜷伏(   ) 乞gài(  ) 叮zhǔ(  ) 相称(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藤椅   消耗   暴怒   豪无生意
B.洗刷 罪状 凝望 忘下断语
C.和谐 悲楚 辩诉 提心掉胆
D.冤枉 红绫 安详 性情忧郁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3)我也怅然地,愤恨地……
1.【答案】虐 惰 chéng 脊 quán 丐 嘱 chèn
【解析】 “虐待”的“虐”下半部分开口向右边。“相称”的“称”是多音字,这里读作“chèn”,它还读作“chēng”“chèng”;“惩戒”的“惩”读“chéng”,经常被误读成“chěng”。
2.【答案】D【解析】A项“豪无生意”应为“毫无生意”;B项“忘下断语”应为“妄下断语”;C项“提心掉胆”应为“提心吊胆”。
3.【答案】(1)鼓动别人去做某事。(2)害怕承担罪责而偷偷逃跑。(3)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解析】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达标测评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 ,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 。
③妻常常 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A.酸辛 预兆 叮嘱
B.酸楚 预警 叮咛
C.酸辛 预警 叮嘱
D.酸楚 预兆 叮咛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因为它非常惹人喜爱,所以很多家庭都养它。
B.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C.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D.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4.【答案】C【解析】酸辛,辛酸,悲苦;酸楚,悲痛,伤感。预兆,事情发生前显露出来的迹象,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预警,这里指预先的警示之意。叮咛,反复地嘱咐;叮嘱,把自己的意见告诉对方照着去做。近义词的辨析重在求同存异。可从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色彩的褒贬、对象的不同等方面去细致分析,然后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做判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最后再运用排除法迅速得出答案。
5.【答案】A【解析】B项成分残缺,删去“随着”或“使”;C项一面对两面,可删去“看能否”;D项语义重复,“第一趟”与“首飞”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达标测评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     )
(2)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     )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     )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6.【答案】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解析】外貌描写标志性词语“花白的毛” 动作描写标志性词语“乱跑、爬树、扑过去捉” 神态描写标志性词语“安详”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生要注意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B项,“十七八”中间不用顿号。
达标测评
8.下列对课文《猫》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
B.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C.本文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作者细腻而浓郁的感情。第一次养猫时,我“微笑着”看,得知小猫死讯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D.在“芙蓉鸟事件”中,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狂暴武断形成鲜明对比,这为后文写“我”的难过与后悔心情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中心。
【答案】B【解析】本文主要表达作者对自己冤枉猫的行为的反思,认识到我们做任何事都不可主观臆测,妄下断语。并没有表现“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达标测评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9.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然后填空。
_ →_ →无奈→_
【答案】(1)愤怒 (2) 悔恨 (3)悲痛
【解析】由“我很愤怒”“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可知其“愤怒”由“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可见其“悔恨”;最后由“更难过得多”可知其“难过、悲痛”。
此类梳理概括情感变化的题目解题的思路是,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找到相关心理描写的语句,然后提取出语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即可,如“我很愤怒”中“愤怒”和“更难过得多”中的“难过”。如果句中没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则可以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达标测评
10.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1.根据选文,对“我”做简要评价。
12.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10.【答案】根据: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原因:“我”的主观臆断和猫自身存在的弱点、缺陷。
【解析】“根据”很容易看出,文章借“妻”之口直接说出:“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原因”容易分析出第一条,文章明显交待的“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而第二条隐性的原因则往往会被忽略,需要结合文章内容用心去分析:所有的猫的共性缺陮就是“吃鸟”。
11.【答案】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惩戒邪恶,表明其正义感;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表明“我”内心善良、严于律己。
【解析】这实际上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试题,可以通过文中主要的事件和“我”的言行想法来逐一分析“我”的性格特点,并略作评价。冤枉自家的猫,表明“我”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追打自家的猫,表明“我”有正义感;最后发现自家的猫冤屈无辜后悔恨自责,表明“我”内心善良、严于律己。
12.【答案】D
【解析】A项,属于人物形象分析,不是文章主题。B项,“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无从谈起。C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尤其是结尾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来看,“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不是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
读写迁移:间接抒情
请试着运用间接抒情的方法,描写一种你喜爱或讨厌的一种动物。(100~200字)
【课文片段】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法分析】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般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衬托作者的情感,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这几句话采取间接抒情的方法,通过对猫的外貌和动作的描写,细腻地传达出“我”对猫的喜爱之情。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议论、描写来抒情,采用间接抒情,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彩。
【例文】我家养了一只云雀,开始,那云雀的叫声很好听,像唱歌一样,打老远就能听见,使人禁不住要打一个麻酥酥的颤儿。可是时间一长,那叫声就不如以前那么脆了。我给它吃最好的谷,喝最清的水,稍不鸣叫,就百般逗弄,于是它就又叫起来了。但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
阅读技法:结尾句(段)的作用
【典型例题】“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永不”则抒发了决然毅然的情绪。并且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照应,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了首尾照应的特点。
【技法点睛】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结构方面的作用:①总结上文;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照应开头。 内容方面的作用: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②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③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④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