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08: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论语》十二章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通晓六艺( ),实行有教无类,收徒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惯例,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指
礼、乐、射、御、书、数
《诗》《书》《礼》《乐》《易》《春秋》。
《论语》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语录体)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
·宋儒把 合称为“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论语》写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
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
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1
疏通句意 梳理文意
4
深究——君子与仁
2
深识——君子人格
3
深悟——君子之学
目 录
活动一
疏通字词 梳理文意
疏通字词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食:动词,吃饭 求:追求 安:安逸
敏:勤勉
而:表并列 就:接近、靠近。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而:表目的 正:匡正,端正 已:通“矣”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对工作勤勉,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状语后置:于事敏而于言甚
疏通字词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yì》)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呢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1)如何:“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2)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3)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4)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5) 到,往:~厕。
  (6) 假若,假设:~果。~若。假~ ~~是。
  (7)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8) 与,和:“公~大夫入”。
  (9)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10)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1) 表示举例:例~。
  (12)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3)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4) 姓。

疏通字词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道:道理、真理。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可以了。”
成语“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疏通字词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喻:知晓,明白。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疏通字词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德行的人。
齐:看齐。
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省:反省,检查。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
疏通字词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疏通字词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弘:广、大,志向远大 毅:坚强,意志坚强 而:表并列
以为:把……作为 已:停止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
直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疏通字词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hǎn》)
譬如:比如、好比 篑:盛土的竹筐 平地:填平洼地
虽:虽然。 覆:倾倒。 进:前进。指继续堆土。
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止的(其咎在己)。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但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进益在己)。”
功亏一篑:亏,欠缺。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
疏通字词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知:通“智”,智慧。 者:……的人
子曰:“有智慧的人不疑惑,有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疏通字词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约束。 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一日:一旦 归:称赞,赞许
由:依靠。 目:条目,细则 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事:实践,从事 斯:这
疏通字词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了。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细则”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疏通字词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言:字 行:奉行,实践 其: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于:介词,可以翻译成“给”
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疏通字词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夫:那 兴:激发人的感情
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怨:讽刺时政 迩:近
何莫: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不……呢?
疏通字词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不学那《诗》呢 《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梳理文意
一、君子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
二、礼、乐以仁为基础
三、执着追求“道”
四、君子重义轻利
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
七、士以“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
八、持之以恒
九、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十、克己复礼为仁
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二、《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
活动二
深识——君子人格
朗读下列章句中,提取成就君子人格的关键词,并作出自己的理解。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君子”的核心美德——
“君子”的文化形象——
“君子”的价值取向——
仁智勇兼备
文质彬彬
重义轻利
活动三
深悟——君子之学
朗读下面的章句,思考君子之“学”学什么?如何学?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5)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君子学什么?如何学?
学什么?——
如何学?——
学道理、学仁、学《诗》
要执着、坚持不懈,
要虚心,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活动四
深究——“君子”与“仁”
梳理《论语》中与“仁”相关的章句,并理解章句中“仁”“礼”“乐”的内涵。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首先是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个体立身的基石,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其次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即以血缘为根基、以等级为特征的统治体系。儒家强调礼治而不是法治,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说,“乐”和“礼”都是外在的表现,“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
文本探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礼”和“君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礼和仁的关系,简单一点说就是,“礼”是“仁”的表现形式,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不仁则谈不上真正有礼,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说,“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梁启超说:“孔子所谓学,只是教人养成人格。什么是人格呢?孔子用一个抽象的名来表示他,叫做‘仁’;用一个具体的名来表示他,叫做‘君子’。”(梁启超:《孔子与儒家哲学》,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9页)
活动五
深思——现实意义
我今天讲这番话是希望在座的同学,你们应引以为戒,并且认真思考,自己究竟要追求什么,要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才?不要只注意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而忽略了人格的塑造。这样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问题的要害,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就必然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这些人自以为很聪明,却恰恰“聪明反被聪明误”,从个人来说,其实是将自己套在“名缰利索”之中,是自我的庸俗化,而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其对国家、民族的损害,是大大超过那些昏官的。而我们的大学教育,我们北大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尖子人才”,就不仅是失职,那是会对未来国家、民族的发展带来不可预计的危害,从根本上说,是犯罪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者对此毫无警戒,而我们的评价、选才机制,又恰恰最容易将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选作接班人。在我看来,这构成了中国大学教育,特别是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至今未引起注意的重大危机。我个人,退休以后,在一旁冷眼观察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北大的教育,最感忧虑的就是这个问题,但我一直没有机会提出来。因此,我要感谢今天的座谈会能让我说出自己郁结已久的焦虑。 ——钱理群
思考:阅读下面材料,谈谈应该怎么看待《论语》,其是否还有当代价值?
合作探究:联系本课,谈谈《论语》对现代生活的意义,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做?
《论语》理解性默写: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 。”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 。”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 。”
《论语》理解性默写: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 。”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 。”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论语》理解性默写:
答案: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朝闻道,夕死可矣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