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月潭
【教学内容】
课本P49~50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积累词语。
3.感受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宝岛的情感。
4.在课前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加深对日月潭的了解和感知。识字教学中,师生互动,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如查字典、作比较、记字义等,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5.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认读、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难点】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地图,学生观察台湾,然后教师介绍台湾。
台湾:我国东南海峡上的一颗明珠,它属于亚热带气候,风光美丽,物产丰实。
风景区:阿里山、日月潭。
2.多媒体课件出示日月潭风光图。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台湾美丽风光的课文——日月潭。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下面请细读课文,读出语气,体会感情,再说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生:第2自然段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3自然段介绍日月潭清晨优美的景色,第4自然段介绍中午不同天气时景象的变化和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3.指导学生读优美的词、句,理解词语。
群山环绕 隐隐约约 仙境 朦胧 轻纱
4.请欣赏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请“小导游”带大家去“日月潭”游一游。
三、认知贯通
师:读题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请说一说。
生:为什么会叫日月潭?与太阳和月亮有关吗?
师:同学们能质疑挺不错,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答案吧!
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比较“湖”和“潭”,在文中找出说明“潭”的意思的词。
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会写的字。检查学生画字情况。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字。
相互交流:你最先记住的是哪个字?怎样记住的?
认字检查:“开火车”、抢读、领读、点名读、齐读。
学生自由地大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后描红、仿写。
3.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轻纱 环绕 周围 隐约 茂盛 名胜 吸引 游客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
二、巩固提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的过程中了解如下内容:
(1)日月潭地处哪里?
(2)日月潭的形状如何?
(3)清晨与中午的日月潭有多美?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合朗读进行引导。
3.导游式朗读。(配以图片,设几名导游,其余学生当游客。)
4.学生尝试背诵第2~4自然段。
5.小结:清晨、中午、雨中的日月潭以其独特的、变幻的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真是风光秀丽。美丽的台湾风光无限,让我们一起期盼它早日回归。到那时,我们一起去日月潭游玩,好吗?
三、句段解读
1.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解读】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最大的”体现了日月潭在台湾省湖泊中的重要地位。
2.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解读】“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依山傍水的自然美景。“名胜古迹”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日月潭的悠久历史以及让人向往的人文景观。这句话介绍了日月潭周围的美景。
3.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解读】“碧绿”写出了日月潭潭水在青山绿树映衬下的色彩美。
4.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解读】“清晰”“朦胧”两个词语恰当、生动地写出了日月潭晴天时的艳丽之美和下雨时的朦胧之美。
5.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解读】作者用“风光秀丽”总体概括日月潭景色的特点,正因为这样才“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一自然段既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又暗示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感情。
【板书设计】
日月潭
最大 很深
清晨 隐隐约约
中午 清晰可见
雨中 一片朦胧
【教学反思】
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产生“视象”,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意,可以培养语感,发展朗读能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强调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联系课文内容,联系具体形象,联系相近词语,尽力做到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