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8 09: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1、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1956
这一年新中国完成了什么工作?
①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
②内容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A.指出主要矛盾
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制定主要任务
农业国
工业国
分析国情
③意义: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1956年双百方针——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3)1956年《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4)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基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1、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标语赫然出现在国庆群众游行的队伍之中
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出现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现象
到1958年7月运动结时,全国共划右派分子55万多人,与最初估计的4000相比,扩大了130多倍。还有众多未戴帽子的“中右”分子,一些人虽未划为“右派”或“中右”也被处理了,伤及的人数远超于此。在这55万右派中,党外是主体,党内也不少。除了那些被广为关注的高层民主人和著名文化人外,还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小人物”右派群体。
——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整风运动
结果:反右派斗争及扩大化(夸大阶级斗争),动摇八大路线
2.探索中的失误
(2)总路线及其实践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为了达到规定的钢产量指标,号召全国上下一切部门为生产钢“停车让路”,于是以“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掀起。
大炼钢铁
1958年,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瞎指挥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北戴河会议,确定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决定1958年生产钢1070万吨,即比1957年的钢产量翻一番,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当时全国只生产400多万吨钢,要在后4个月完成700万吨钢,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高指标
指出大跃进的特点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提出了高指标,即粮食产量由1957年的3901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致使农村不顾自然条件,片面要求深耕密植,深翻土地在1至2米左右。有的地区举行争取秋粮更大丰收誓师大会,采用“打擂台”形式,由各乡各社派人上台,争报高产。1958年7月开始,各地报刊连续登载粮食高产的浮夸报道
浮夸风
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金桥。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2.探索中的失误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1957年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左”的偏转
(2)总路线及其实践
实践 表现/特点 失误归因 危害
“大跃进“ 工业:大炼钢铁 农业:虚报产量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等
人民公社化运动 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左”的发展
有少数右派妄图推翻共产党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1961年5月31日,刘少奇在北京会议上做总结讲话时指出: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呢 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我也问了几个省委干部。我问过陶鲁笳同志:在你们山西,到底天灾是主要的,还是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主要的 他说,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造成目前困难的主要原因。河北、山东、河南的同志也是这样说的。其他一些省我没有问。
——《刘少奇选集》
严重困难的1959—1961
3.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
(1)目的:为了克服困难
(2)方针和策略
①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3)结果
1962年初:
七千人大会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
稳步增长
1964年:
“四个现代化”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背景
党内当时存在什么思想?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摘录)1966年5月16日
(1)党内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左”倾错误
毛泽东对形势作出什么分析?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将存在资产阶级,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能忘记阶级斗争.
——《文化大革命简史》
(2)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分析
2.概况
(1)发动: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夺权 ①1967 年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
②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③1969 年4 月中共九大召开。1971 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3)调整整顿:①1972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②1975 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
卞仲耘,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1966年被红卫兵打死于校中。
《宪法》第8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文革”期间社会主义建设遭到破坏的表现。
基本人权
遭到践踏
无政府
状态
法 制
遭到践踏
老舍 著名作家。
1966年8月24日含冤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 著名哲学家,
中共一大代表。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杀。
吴晗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市副市长。1968年10月11日在狱中自杀。
熊十力 著名国学大师。1968年5月24日绝食身亡。
傅雷 著名翻译家。
1966年9月3日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翦伯赞 著名历史学家。 1968年12月18日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自杀。
4.“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76年,“四人帮”倒台,一得到这个消息,市场里就出现一幕幽默的小“喜剧“出售螃的小贩把三个公蟹一个母蟹捆成一串,大声吆“三公一母”叫卖,逗得人大笑.很快就卖光,顾客不问价,高高兴兴地掏钱把这“三公一母“买回去,另外买一瓶酒,享受这顿美餐,借出一口积郁多年的闷气.这是小贩们的创作,普通人的幽默。《人民日报 海外版》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原因
2.概况
3.结果
P164
★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
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动乱的十年”
1972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了各方面的整顿工作,经济好转。
1956年以来,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失败的探索?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又有哪些?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阶段特征: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
领域 成就
工业 ①基础工业建设: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②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
2.成就:
领域 成就
国防 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1970年6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成就:
领域 成就
农业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
教育卫生 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禾下乘凉梦,
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
在1949-1954年,有1424人经过坎坷挫折和百折不挠的斗争回到祖国,多数是从美(937人)、英(193人)、日(119人)和法国(85人)回来的。到50年代末回国人数增至2500名。其中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李恒德、师昌结、陈能宽、侯样麟等是在朝鲜战争后,经过中美多次谈判才迫使美国停止扣留而回到祖国的。---摘自宋健:《百年留学潮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影响》,《中国工程科学》200年第4期
2.成就:
领域 成就
时代精神 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成就:
领域 成就
外交成就 ①20 世纪70 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建交高潮
②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 年,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④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 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与田中角荣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
3.意义
开创性、奠基性。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如何理解伟大建设成就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1)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①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经济: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军事国防: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
④外交:外交新局面,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课堂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
伟大的建设成就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探索失误与调整
原因
过程
性质和教训
原因
成就
影响
工业
科技和国防:两弹一星
农业
教育和医疗
外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