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质量监测试卷
一、基础积累
散文如诗,徜徉其中,我们总能得到美的享受。读第一单元,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美:
róu nèn①____顽强的春草,娇艳欲滴的花朵,酝酿着各种气息的春风,傍晚时那一点点黄
yùn②____的光;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的济南老城,顶着一jì③____儿白花,如日本看护妇的矮松,还有那时而清纯娇羞,时而热烈张扬,时而沉静深邃,时而沧桑平静的四季的雨。它们都让我们喜出望外,它们都给我们捏造了一个诗意的梦。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酝酿 B.热烈张扬 C.喜出望外 D.捏造
【答案】1.柔嫩;晕;髻
2.D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1.①róu nèn 柔嫩② yùn 晕③ jì 髻
故答案为: 柔嫩;晕;髻
2.D"捏造"的意思是假造事实。常指不好的事情。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编织"。
故答案为: D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3.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4.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7.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9. 看,像 ,像花针,像 ……(朱自清《春》)
10.《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更替,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 , 。”
【答案】3.东临碣石
4.强欲登高去
5.随君直到夜郎西
6.江春入旧年
7.断肠人在天涯
8.山朗润起来了
9.像牛毛;像细丝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
3.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故答案为: 东临碣石
4.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答案为: 强欲登高去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故答案为: 随君直到夜郎西
6.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故答案为: 江春入旧年
7.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故答案为: 断肠人在天涯
8.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故答案为: 山朗润起来了
9.看,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朱自清《春》)
故答案为: 1、像牛毛 2、 像细丝
10.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更替,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故答案为: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B.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我国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
D.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比如“闻道龙标过五溪”中就是用官名称王昌龄。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典籍;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二、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
12.下面语段中的“她”是
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A.长妈妈 B.衍太太 C.母亲 D.祥林嫂
13.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你从以下文章中选择一篇或几篇,并结合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二十四孝图>》
【答案】12.B
13.(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我”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借此表达了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
(示例二)《五猖会》写“我”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即将开始,父亲却强制“我”背《鉴略》,鲁迅借此表达了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思想。
(示例三)《<二十四孝图>》写到了当时供给孩子的书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了儿童读物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重点内容和重点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的识记、运用能力。首先要回忆整本名著的大致内容,阅读文本,根据题目要求,匹配出对应的内容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根据内容抓住住人物、事件的核心进行概括即可,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2.片段出自名著《朝花夕拾》中的文章《父亲的病》,文中她是"衍太太",关于衍太太四件事: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根据"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分析,可知是"衍太太",因此诸如此类怂恿人的事情她常做。
故答案为: B
13.在《朝花夕拾》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二十四孝图>》中 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从这几篇文章中选择一篇或几篇,并结合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我”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借此表达了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示例二)《五猖会》写“我”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即将开始,父亲却强制“我”背《鉴略》,鲁迅借此表达了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思想。
(示例三)《<二十四孝图>》写到了当时供给孩子的书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了儿童读物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
现代文阅读
寒梅
林旭华
①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
②天空依然阴郁着脸,寒风冷峭得刺骨。原来热闹的花园现在变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脚步声在砖石铺就的路面上回响着。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
③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
④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
⑤每条枝丫上,粉红色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
⑥倏地,吹来一阵寒风,“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⑦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
⑧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
⑨清代诗人龚自珍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
⑩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做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在快要触地的一刹那,那带着雨珠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流星般飞速划过一道弧线,然后突然坠地。如此悲壮,如此凄美!
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
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选自《青年文学家》,有删改)
14.文中不同生命阶段的梅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请结合第⑤⑥段内容填写下表。
生命阶段 含苞的 梅花 (2) (3)
特点 (1) (4) 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
1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16.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第②段写花园萧索沉寂的环境,为下文寒梅的傲然绽放做铺垫。
B.第⑤段"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一句是实写,写出了寒梅盛放的声音。
C.第⑦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花瓣飘落的描写,引出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
D.文中作者将所见、所思、所感巧妙融合,表达了细腻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答案】14.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梅花;红瓣灼灼,嫩蕊颤颤;飘落的梅花
15.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①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②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③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以人生启迪;④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
17.B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本题,关键要先明确句子的赏析角度,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文章,找到题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14.结合"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②概括为:绽放的梅花;③概括为: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结合"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而柔韧",①概括为: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结合"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④概括为:飘落的梅花。
故答案为:1、娇羞颔首,豆蔻芳华2、绽放的梅花3、红瓣灼灼,嫩蕊颤颤4、飘落的梅花
15.划线句中"旋转着""飞舞着"是作者运用恰当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使得景物描写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悠悠地"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粉红色梅花瓣飘落地优雅的状态;"如雪花,飘飘洒洒"表现了梅花瓣飘落时的洒脱。总之,选用一系列恰当的词语描写粉红色梅花瓣的飘洒,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结合"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分析,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结合"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分析,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结合"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分析,给作者人生启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
故答案为:①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②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③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以人生启迪;④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
17. B:第⑤段"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一句是虚写,不是实写,写出了寒梅盛放的声音。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现代文阅读
一日的春光
冰 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去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特别冷,也显得特别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吗?”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愤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千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堪堪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儿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命的四季里定格为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地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噘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
18.文章围绕“春天”叙事、写景、抒情。九十天的等候中,下列事件不是作者详写的一项是
A.春未曾露面就悄悄地远去了 B.冬夜灯下孤坐没有一丝暖气
C.狂风大雪却没有完尽的时候 D.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
19.下列不是作者最终寻到的“一日的春光”特点的一项是
A.烂漫的 B.骄奢的 C.坚强的 D.光艳的
20.第6段与第8段中“我不信了春天”,两者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1.在文章结尾说“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怎样理解句中的“满意”“遗憾”?
【答案】18.D
19.C
20.“我”感到春天来了,却又被北风冷雨吹散;“我”未曾得到春的消息,春天就去了。
21."满意"是因为“我”吞咽了一日的春光,得到了酬报,“遗憾”是因为一日的春光来得太晚,太折磨人了;“满意”是看到春光之后说的,“遗憾”是看到春光,满意之余说的。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段落,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概括作答,即可选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本题,要按顺序找到相应的段落,结合其中描写作者心理、动作的语句,分析作者的感情或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概括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18.九十天的等候中,作者详细写了:春未曾露面就悄悄地远去了,冬夜灯下孤坐没有一丝暖气,狂风大雪却没有完尽的时候,大觉寺看杏花残败。
故答案为: D
19."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地一放!""烂漫""骄奢""光艳"这是九十日来等待的一日春光的特点。
故答案为: C
20.“我不信了春天”,两者的原因是不同的 第6段是"我感到春天来了,却又被北风冷雨吹散"; 第8段 是"我未曾得到春的消息,春天就去了
故答案为:“我”感到春天来了,却又被北风冷雨吹散;“我”未曾得到春的消息,春天就去了。
21.作者在文中感慨"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满意"是因为我吞咽了一日的春光,得到了酬报;"遗憾"是因为一日的春光来得太晚,太折磨人了。
故答案为:"满意"是因为“我”吞咽了一日的春光,得到了酬报,“遗憾”是因为一日的春光来得太晚,太折磨人了;“满意”是看到春光之后说的,“遗憾”是看到春光,满意之余说的。
古代诗文阅读
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②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有改动)
【注】①瓮(wèng):大水缸。②炙(zhì):烤。
22.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B.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C.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D.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3.简要概括来俊臣请周兴入瓮,采用了什么方法。
24.根据前后文推断"鞫"的意思是
A.调查 B.审问 C.抓捕 D.流放
【答案】22.D
2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4.B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解答此类题,可以结合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及其得到的启示。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2.可根据句意判断,该句句意为"拿一口大水缸,用炭火在周围烤,命令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故答案为: D 。
23.根据短文的内容,可以推断出来俊臣请周兴入瓮,采用了什么方法
故答案为: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4.“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太后(武则天)便命令来俊臣审这个案子,根据前后文推断"鞫"的意思是“审问”。
故答案为:B
诗歌鉴赏
梅
[宋]王淇
不受尘埃①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②,惹得诗人说到今。
清江引·咏梅③
[元]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④,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⑤来梦里。
【注】①尘埃:尘土,比喻污浊的事物。②林和靖:即林逋,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③这首散曲借助咏梅来表达志向,是作者辞官隐居时所作。④破蕊:开花。蕊,这里指花蕾。⑤暗香:清香,幽香。
25.下列对上面的宋诗和元曲都表现出的梅花特点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尘不染 B.甘于寂寞 C.圣洁高尚 D.香气清幽
26.《梅》中的“自甘心”“误识”和《清江引·咏梅》中的“泄露”“交”“不惹”等动词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都赋予了梅花人的品格。除此之外,《清江引·咏梅》中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请你结合诗歌分析。
【答案】25.D
26.《清江引·咏梅》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雪月和蜂蝶对比,说梅花愿和雪月为伴,不愿和蜂蝶相戏,层次清晰。(意对即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事物特点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5.宋诗写梅花不愿受到尘埃的污染,甘心生长在简陋的竹篱茅舍旁边,后悔与林和靖相识,以致惹得诗人们反复吟咏它。元曲写梅花只愿和纯洁无瑕的白雪和月光为伴,不喜欢和蜜蜂、蝴蝶嬉戏。二者都写出了梅花一尘不染、圣洁高尚、甘于寂寞、不喜张扬的特点。
故答案为:D
26.南面的花枝夜里先吐出了花蕾,泄漏了春的消息。偏偏喜欢与雪一般的明月交朋友,却不去招惹蜂蝶来嬉戏。有了春天的使节花蕾散发的暗香来伴我入梦。 《清江引·咏梅》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雪月和蜂蝶对比,说梅花愿和雪月为伴,不愿和蜂蝶相戏,层次清晰。
故答案为: 《清江引·咏梅》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雪月和蜂蝶对比,说梅花愿和雪月为伴,不愿和蜂蝶相戏,层次清晰。(意对即可) 。
三、综合运用
27.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的,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换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同学们,一起来参与我们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一起去领略四季不同的美景。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词的一项是
A.四季更替,探寻矿石 B.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C.寒来暑往,认真学习 D.周而复始,四季变换
(2)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唱四季赞歌 第四环节:
(3)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为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丽,阳光学校拟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一次春游活动。下面是学校发布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一处表达不妥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
通 知
①七年级全体同学:
②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③使学生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走进大自然,④感受春的气息,⑤将组织开展一次春游活动,⑥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具体安排如下。
⑦1.请七年级全体同学4月10日10点之前到学校东门统一乘车前往;
⑧2.以班级为单位,根据车辆编号有序乘车;
⑨3.请七年级各班班主任认真负责,确保出行安全。
⑩阳光学校
2023年4月9日
【答案】(1)B
(2)(示例)诵四季诗文;(示例)说四季常识
(3)第⑤处表达不妥,修改:应改为“学校将组织开展一次春游活动”;第⑥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修改:将第二个句号改为冒号。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
(1)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
故答案为:B
(2)为某个主题设计环节时,环节内容一定要与主题紧密相关,环节名称要简洁明了,易于识记。据此可设计为:诵四季诗文、唱四季赞歌、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等。
故答案为:1、诵四季诗文、2、唱四季赞歌、
(3)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故答案为:第⑤处表达不妥,修改:应改为“学校将组织开展一次春游活动”;第⑥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修改:将第二个句号改为冒号。
【点评】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拟写标语时要注意:①要抓住活动主题,突出主题,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②语言简练,句子结构紧凑,形式整齐;要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2)本题考查活动环节的设计。为某个主题设计环节时,环节内容一定要与主题紧密相关,环节名称要简洁明了,易于识记。据此可设计为:诵四季诗文、唱四季赞歌、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等。
(3)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四、写作能力
28.合 跨入初中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校园,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幸福的,但也有痛苦;生活是愉快的,但也有伤心……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是丰富多彩的!
请以《我从来没有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幸福”“愉快”“自信”“懊恼”“生气”等)一篇文体规范的记叙文,500—600字;
写作提示与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详略得当,充分展现这样的过程;能够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发现、思考等;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 我从来没有这样自信 我永远记得那一次演讲,我真的很棒。它让我勇于挑战自我,昂首挺胸走向远方。
刚进初中时,学校里举行了一场和"理想"有关的演讲比赛。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日子在找材料、背稿子、排练中紧张地度过。在稍闲的时间里,我便会忍不住地想些细节问题,比如说台上应该做什么样的手势呀,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呀,微笑时该露几颗牙齿呀……总之,我惶恐而兴奋,惴惴不安又满怀期待。
在我惶恐而又兴奋的等待中,比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参赛选手都在后台做着准备工作。令人憋闷的空气中满是紧张的气氛,我觉得似乎要窒息了。我想像着自己面对千万双眼睛注视的场景,自己给自己打着气。当轮到我上场时,我顺利地完成了排练多遍的程序化动作。接下来却有些紧张,感到声音似乎有些发抖。我赶忙在心里安慰自己:一定要镇静,刚开始有一点点紧张,这是正常的。我挺直了脊梁,用手潇洒地捋了一下额前的刘海儿,声音变得激昂有力,目光自然地逡巡全场,我以一个演讲家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地讲,激情飞扬,把自己的理想畅谈得淋漓尽致。和我设想的一样,当我最后用一句铿锵有力的话结束了我的演讲时,下面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演讲结束后不久,我所在的学校搞征文活动,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我的演讲稿。为了这篇稿子,我倾注了太多太多一﹣每天一下课就奔图书馆,一头扎进书籍纸堆中查找资料;回到家依旧不放弃分分秒秒,苦思冥想反复修改,甚至直至深夜。我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呢?于是,我将稿子毅然投了出去,没想到居然发表了!当自己捧着印有自己名字和心血的报纸时,我由衷地笑了,深深地体会到: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设。
感谢那一次演讲,是它让我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它锻炼了我的勇气,积累了我的经验,也让我明白了自信在人生道路的重要,为了以后每个目标去奋斗。
【知识点】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补题时,一定要充分把握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随便补题了事。"从来没有"说明是第一次做或者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而"令你难忘"。横线上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幸福""愉快""自信""懊悔""生气"外,还可以补充"快乐""感动""伤心""满足""勇敢""气愤""委屈""傻"等等,只要是表示情感或者心理活动的词皆可。文章适合写成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这是由题目内容决定的。写作内容要围绕"从来没有"的经历展开,叙事要完整,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心理感受来。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时命题人知给出题目的一部分,现有考生按照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在进行写作,他兼顾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半命题作文比较突出地考查了考生的审题构思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在写什么,后写什么。
1 / 1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质量监测试卷
一、基础积累
散文如诗,徜徉其中,我们总能得到美的享受。读第一单元,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美:
róu nèn①____顽强的春草,娇艳欲滴的花朵,酝酿着各种气息的春风,傍晚时那一点点黄
yùn②____的光;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的济南老城,顶着一jì③____儿白花,如日本看护妇的矮松,还有那时而清纯娇羞,时而热烈张扬,时而沉静深邃,时而沧桑平静的四季的雨。它们都让我们喜出望外,它们都给我们捏造了一个诗意的梦。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酝酿 B.热烈张扬 C.喜出望外 D.捏造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3.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4.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7.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9. 看,像 ,像花针,像 ……(朱自清《春》)
10.《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更替,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 , 。”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B.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我国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
D.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比如“闻道龙标过五溪”中就是用官名称王昌龄。
二、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
12.下面语段中的“她”是
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A.长妈妈 B.衍太太 C.母亲 D.祥林嫂
13.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你从以下文章中选择一篇或几篇,并结合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二十四孝图>》
现代文阅读
寒梅
林旭华
①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
②天空依然阴郁着脸,寒风冷峭得刺骨。原来热闹的花园现在变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脚步声在砖石铺就的路面上回响着。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
③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
④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
⑤每条枝丫上,粉红色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
⑥倏地,吹来一阵寒风,“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⑦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
⑧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
⑨清代诗人龚自珍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
⑩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做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在快要触地的一刹那,那带着雨珠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流星般飞速划过一道弧线,然后突然坠地。如此悲壮,如此凄美!
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
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选自《青年文学家》,有删改)
14.文中不同生命阶段的梅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请结合第⑤⑥段内容填写下表。
生命阶段 含苞的 梅花 (2) (3)
特点 (1) (4) 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
1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16.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第②段写花园萧索沉寂的环境,为下文寒梅的傲然绽放做铺垫。
B.第⑤段"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一句是实写,写出了寒梅盛放的声音。
C.第⑦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花瓣飘落的描写,引出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
D.文中作者将所见、所思、所感巧妙融合,表达了细腻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现代文阅读
一日的春光
冰 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去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特别冷,也显得特别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吗?”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愤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千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堪堪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儿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命的四季里定格为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地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噘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
18.文章围绕“春天”叙事、写景、抒情。九十天的等候中,下列事件不是作者详写的一项是
A.春未曾露面就悄悄地远去了 B.冬夜灯下孤坐没有一丝暖气
C.狂风大雪却没有完尽的时候 D.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
19.下列不是作者最终寻到的“一日的春光”特点的一项是
A.烂漫的 B.骄奢的 C.坚强的 D.光艳的
20.第6段与第8段中“我不信了春天”,两者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1.在文章结尾说“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怎样理解句中的“满意”“遗憾”?
古代诗文阅读
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②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有改动)
【注】①瓮(wèng):大水缸。②炙(zhì):烤。
22.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B.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C.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D.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3.简要概括来俊臣请周兴入瓮,采用了什么方法。
24.根据前后文推断"鞫"的意思是
A.调查 B.审问 C.抓捕 D.流放
诗歌鉴赏
梅
[宋]王淇
不受尘埃①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②,惹得诗人说到今。
清江引·咏梅③
[元]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④,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⑤来梦里。
【注】①尘埃:尘土,比喻污浊的事物。②林和靖:即林逋,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③这首散曲借助咏梅来表达志向,是作者辞官隐居时所作。④破蕊:开花。蕊,这里指花蕾。⑤暗香:清香,幽香。
25.下列对上面的宋诗和元曲都表现出的梅花特点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尘不染 B.甘于寂寞 C.圣洁高尚 D.香气清幽
26.《梅》中的“自甘心”“误识”和《清江引·咏梅》中的“泄露”“交”“不惹”等动词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都赋予了梅花人的品格。除此之外,《清江引·咏梅》中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请你结合诗歌分析。
三、综合运用
27.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的,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换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同学们,一起来参与我们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一起去领略四季不同的美景。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词的一项是
A.四季更替,探寻矿石 B.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C.寒来暑往,认真学习 D.周而复始,四季变换
(2)请你仿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唱四季赞歌 第四环节:
(3)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为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丽,阳光学校拟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一次春游活动。下面是学校发布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一处表达不妥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
通 知
①七年级全体同学:
②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③使学生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走进大自然,④感受春的气息,⑤将组织开展一次春游活动,⑥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具体安排如下。
⑦1.请七年级全体同学4月10日10点之前到学校东门统一乘车前往;
⑧2.以班级为单位,根据车辆编号有序乘车;
⑨3.请七年级各班班主任认真负责,确保出行安全。
⑩阳光学校
2023年4月9日
四、写作能力
28.合 跨入初中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校园,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幸福的,但也有痛苦;生活是愉快的,但也有伤心……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是丰富多彩的!
请以《我从来没有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幸福”“愉快”“自信”“懊恼”“生气”等)一篇文体规范的记叙文,500—600字;
写作提示与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详略得当,充分展现这样的过程;能够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发现、思考等;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柔嫩;晕;髻
2.D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1.①róu nèn 柔嫩② yùn 晕③ jì 髻
故答案为: 柔嫩;晕;髻
2.D"捏造"的意思是假造事实。常指不好的事情。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编织"。
故答案为: D
【答案】3.东临碣石
4.强欲登高去
5.随君直到夜郎西
6.江春入旧年
7.断肠人在天涯
8.山朗润起来了
9.像牛毛;像细丝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
3.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故答案为: 东临碣石
4.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答案为: 强欲登高去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故答案为: 随君直到夜郎西
6.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故答案为: 江春入旧年
7.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故答案为: 断肠人在天涯
8.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故答案为: 山朗润起来了
9.看, 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朱自清《春》)
故答案为: 1、像牛毛 2、 像细丝
10.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更替,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故答案为: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11.【答案】B
【知识点】文化典籍;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答案】12.B
13.(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我”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借此表达了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
(示例二)《五猖会》写“我”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即将开始,父亲却强制“我”背《鉴略》,鲁迅借此表达了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思想。
(示例三)《<二十四孝图>》写到了当时供给孩子的书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了儿童读物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重点内容和重点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的识记、运用能力。首先要回忆整本名著的大致内容,阅读文本,根据题目要求,匹配出对应的内容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根据内容抓住住人物、事件的核心进行概括即可,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12.片段出自名著《朝花夕拾》中的文章《父亲的病》,文中她是"衍太太",关于衍太太四件事: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根据"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分析,可知是"衍太太",因此诸如此类怂恿人的事情她常做。
故答案为: B
13.在《朝花夕拾》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二十四孝图>》中 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从这几篇文章中选择一篇或几篇,并结合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我”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借此表达了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示例二)《五猖会》写“我”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即将开始,父亲却强制“我”背《鉴略》,鲁迅借此表达了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思想。
(示例三)《<二十四孝图>》写到了当时供给孩子的书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了儿童读物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
【答案】14.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梅花;红瓣灼灼,嫩蕊颤颤;飘落的梅花
15.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①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②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③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以人生启迪;④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
17.B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本题,关键要先明确句子的赏析角度,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文章,找到题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14.结合"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②概括为:绽放的梅花;③概括为: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结合"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而柔韧",①概括为: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结合"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④概括为:飘落的梅花。
故答案为:1、娇羞颔首,豆蔻芳华2、绽放的梅花3、红瓣灼灼,嫩蕊颤颤4、飘落的梅花
15.划线句中"旋转着""飞舞着"是作者运用恰当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使得景物描写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悠悠地"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粉红色梅花瓣飘落地优雅的状态;"如雪花,飘飘洒洒"表现了梅花瓣飘落时的洒脱。总之,选用一系列恰当的词语描写粉红色梅花瓣的飘洒,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结合"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分析,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结合"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分析,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结合"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分析,给作者人生启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
故答案为:①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②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③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以人生启迪;④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
17. B:第⑤段"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一句是虚写,不是实写,写出了寒梅盛放的声音。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18.D
19.C
20.“我”感到春天来了,却又被北风冷雨吹散;“我”未曾得到春的消息,春天就去了。
21."满意"是因为“我”吞咽了一日的春光,得到了酬报,“遗憾”是因为一日的春光来得太晚,太折磨人了;“满意”是看到春光之后说的,“遗憾”是看到春光,满意之余说的。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段落,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概括作答,即可选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本题,要按顺序找到相应的段落,结合其中描写作者心理、动作的语句,分析作者的感情或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概括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18.九十天的等候中,作者详细写了:春未曾露面就悄悄地远去了,冬夜灯下孤坐没有一丝暖气,狂风大雪却没有完尽的时候,大觉寺看杏花残败。
故答案为: D
19."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地一放!""烂漫""骄奢""光艳"这是九十日来等待的一日春光的特点。
故答案为: C
20.“我不信了春天”,两者的原因是不同的 第6段是"我感到春天来了,却又被北风冷雨吹散"; 第8段 是"我未曾得到春的消息,春天就去了
故答案为:“我”感到春天来了,却又被北风冷雨吹散;“我”未曾得到春的消息,春天就去了。
21.作者在文中感慨"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满意"是因为我吞咽了一日的春光,得到了酬报;"遗憾"是因为一日的春光来得太晚,太折磨人了。
故答案为:"满意"是因为“我”吞咽了一日的春光,得到了酬报,“遗憾”是因为一日的春光来得太晚,太折磨人了;“满意”是看到春光之后说的,“遗憾”是看到春光,满意之余说的。
【答案】22.D
2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4.B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解答此类题,可以结合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及其得到的启示。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2.可根据句意判断,该句句意为"拿一口大水缸,用炭火在周围烤,命令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故答案为: D 。
23.根据短文的内容,可以推断出来俊臣请周兴入瓮,采用了什么方法
故答案为: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4.“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太后(武则天)便命令来俊臣审这个案子,根据前后文推断"鞫"的意思是“审问”。
故答案为:B
【答案】25.D
26.《清江引·咏梅》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雪月和蜂蝶对比,说梅花愿和雪月为伴,不愿和蜂蝶相戏,层次清晰。(意对即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事物特点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5.宋诗写梅花不愿受到尘埃的污染,甘心生长在简陋的竹篱茅舍旁边,后悔与林和靖相识,以致惹得诗人们反复吟咏它。元曲写梅花只愿和纯洁无瑕的白雪和月光为伴,不喜欢和蜜蜂、蝴蝶嬉戏。二者都写出了梅花一尘不染、圣洁高尚、甘于寂寞、不喜张扬的特点。
故答案为:D
26.南面的花枝夜里先吐出了花蕾,泄漏了春的消息。偏偏喜欢与雪一般的明月交朋友,却不去招惹蜂蝶来嬉戏。有了春天的使节花蕾散发的暗香来伴我入梦。 《清江引·咏梅》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雪月和蜂蝶对比,说梅花愿和雪月为伴,不愿和蜂蝶相戏,层次清晰。
故答案为: 《清江引·咏梅》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雪月和蜂蝶对比,说梅花愿和雪月为伴,不愿和蜂蝶相戏,层次清晰。(意对即可) 。
27.【答案】(1)B
(2)(示例)诵四季诗文;(示例)说四季常识
(3)第⑤处表达不妥,修改:应改为“学校将组织开展一次春游活动”;第⑥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修改:将第二个句号改为冒号。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语言得体;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
(1)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
故答案为:B
(2)为某个主题设计环节时,环节内容一定要与主题紧密相关,环节名称要简洁明了,易于识记。据此可设计为:诵四季诗文、唱四季赞歌、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等。
故答案为:1、诵四季诗文、2、唱四季赞歌、
(3)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故答案为:第⑤处表达不妥,修改:应改为“学校将组织开展一次春游活动”;第⑥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修改:将第二个句号改为冒号。
【点评】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拟写标语时要注意:①要抓住活动主题,突出主题,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②语言简练,句子结构紧凑,形式整齐;要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2)本题考查活动环节的设计。为某个主题设计环节时,环节内容一定要与主题紧密相关,环节名称要简洁明了,易于识记。据此可设计为:诵四季诗文、唱四季赞歌、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等。
(3)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28.【答案】 我从来没有这样自信 我永远记得那一次演讲,我真的很棒。它让我勇于挑战自我,昂首挺胸走向远方。
刚进初中时,学校里举行了一场和"理想"有关的演讲比赛。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日子在找材料、背稿子、排练中紧张地度过。在稍闲的时间里,我便会忍不住地想些细节问题,比如说台上应该做什么样的手势呀,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呀,微笑时该露几颗牙齿呀……总之,我惶恐而兴奋,惴惴不安又满怀期待。
在我惶恐而又兴奋的等待中,比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参赛选手都在后台做着准备工作。令人憋闷的空气中满是紧张的气氛,我觉得似乎要窒息了。我想像着自己面对千万双眼睛注视的场景,自己给自己打着气。当轮到我上场时,我顺利地完成了排练多遍的程序化动作。接下来却有些紧张,感到声音似乎有些发抖。我赶忙在心里安慰自己:一定要镇静,刚开始有一点点紧张,这是正常的。我挺直了脊梁,用手潇洒地捋了一下额前的刘海儿,声音变得激昂有力,目光自然地逡巡全场,我以一个演讲家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地讲,激情飞扬,把自己的理想畅谈得淋漓尽致。和我设想的一样,当我最后用一句铿锵有力的话结束了我的演讲时,下面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演讲结束后不久,我所在的学校搞征文活动,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我的演讲稿。为了这篇稿子,我倾注了太多太多一﹣每天一下课就奔图书馆,一头扎进书籍纸堆中查找资料;回到家依旧不放弃分分秒秒,苦思冥想反复修改,甚至直至深夜。我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呢?于是,我将稿子毅然投了出去,没想到居然发表了!当自己捧着印有自己名字和心血的报纸时,我由衷地笑了,深深地体会到: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设。
感谢那一次演讲,是它让我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它锻炼了我的勇气,积累了我的经验,也让我明白了自信在人生道路的重要,为了以后每个目标去奋斗。
【知识点】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补题时,一定要充分把握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随便补题了事。"从来没有"说明是第一次做或者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而"令你难忘"。横线上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幸福""愉快""自信""懊悔""生气"外,还可以补充"快乐""感动""伤心""满足""勇敢""气愤""委屈""傻"等等,只要是表示情感或者心理活动的词皆可。文章适合写成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这是由题目内容决定的。写作内容要围绕"从来没有"的经历展开,叙事要完整,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心理感受来。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时命题人知给出题目的一部分,现有考生按照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在进行写作,他兼顾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半命题作文比较突出地考查了考生的审题构思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在写什么,后写什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