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 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教学目标◇
1.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2.学习课文独特的叙述角度,体会文章语言的妙处。
3.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体会作者寄寓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难点: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丽江古城吗 (可请学生畅谈旅游感受)
当你漫步丽江古城,眼前呈现出一幅古朴、典雅、幽静的画面:纳西风格的民居鳞次栉比,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一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风中摇曳。无数小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恍若迷宫,颇有一番风趣。今天我们就跟随一滴水去美丽的丽江,一睹它的风采。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矗立(chù)
徘徊(pái huái)
翡翠(fěi)
掺入(chān)
砚池(yàn)
蘸到(zhàn)
渠水(qú)
擦拭(shì)
硕大(shuò)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矗立:高耸地立着。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硕大:非常大;巨大。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2.了解作者
阿来,藏族,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等。其作品《尘埃落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
3.背景链接
本文是阿来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全文,把握“一滴水”的游踪。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自玉龙雪山流下,一路向南,流过美丽的丽江坝,看过初建的丽江城;昏睡数百年后再次醒来,来到现代的四方街。登上大水车,眺望古城全貌;跨入小店,领略东巴文字的魅力;投身民居,体验百姓生活的恬淡;穿越而出,欣赏古城夜景;最后,跃入金沙江。
2.按照“一滴水”的游踪,把本文分为两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5段):“一滴水”的来历及流下雪山时沿途所见。
第二部分(第6~16段):“一滴水”再次醒来,从流入到流出丽江古城的所见。
3.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安排时间这一条线索的
明确:既有大的时间概念:从古代到现在;又有具体的时间观:从白天到黄昏,再到第二天黎明时分。
步骤二:再读课文,探究文本
1.“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作者写大水车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成了丽江古城的地标,也是游客们一定要去拍照留念的地方。体现历史足迹明显,地域特色突出。
2.第13段中,作者为什么着重介绍了东巴文“水”这个字
明确:(1)作者是化身为一滴水游丽江的,这里介绍“水”这个字,自然合拍。(2)从“水”这个字说明了当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请反复诵读课文后,小组进行讨论,作者笔下的丽江除了风景美,还有什么美
明确:(1)建筑美:丽江古城是一座文化灿烂的城市,城里的建筑独具鲜明的地域特色。无论是奇特非凡的木府建筑,还是依山势水流而建的石头街道,无论是形式各异的小桥,还是缓缓转动的风车,都显现出丽江古城的建筑美。
(2)民俗美:这幅画展现了民俗民风:驿道上来往的马帮;小山前建城的木匠石匠;草甸上放牧的牧民;街道中敲打银器的银匠;字画店里售卖字画的老板;演奏古代音乐的老者;院子里浇花的市民;楼下正屋里闲话的一家;楼上回廊中眺望远山的游客;住房里相谈甚欢的宾主;大水车前摄影留念的游览者;茶楼酒吧中尽情欢歌的人们……构成了一幅丰富而和谐的民风民俗图。或热闹或恬静,或欢快或悠然,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四、课堂小结
全本以“一滴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地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文章内容非常丰富,结构却很清晰,作者同时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展开文章,自如地调控着描写的角度和详略,使文章既丰富又精巧,既有诗意又有童趣。构思之巧妙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以“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主体,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中心,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动感。整个画面层次感极强,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感受这幅画面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
(1)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明确:“轻盈”一词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雪落到玉龙雪山上时轻柔优美的姿态。
(2)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
明确:“犹豫”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水以人的情感,童趣十足。
2.文章第14段的描写极其细腻,试从多角度品味。
明确:作者从视觉的角度来描绘丽江古城的繁华,灯光辉映,五彩斑斓;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游客的欢歌笑语;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夜晚如水般冰凉。集中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步骤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这样的结尾,体现了一滴水怎样的情怀
明确: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考察了“土”味浓郁的建筑,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美感袭身,皆满足矣。融入更加广阔的江海,开始一滴水热情、奔放的新生活。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的一段愉快的丽江之旅,展现了丽江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闲的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向往与热爱,对宁静淳朴、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颂。
步骤三:把握写法,拓展延伸
1.文章从“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丽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1)水既是风景,又是丽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选择“一滴水”充分考虑了描写对象本身的特点。(2)以第一人称,展现“一滴水”的旅行所见,视角自由,且便于安排描写的详略,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考。(3)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交互性,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真切深挚。(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行文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请大家发挥想象,说说还可以以什么身份介绍自己曾去过的某个地方。
明确:①化作一匹骏马,奔驰在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②化为一条鱼,畅游在祖国南海的碧波之中。③变成一辆汽车,行驶在深圳宽阔的高速公路上。
三、课堂小结
纵观全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江的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四、布置作业
请仿照此文,以物(一株花、一条鱼、一片云、一辆车等)为叙述角度介绍某个地方。(不少于300字)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课文创作背景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课前就对课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滴水进入丽江》教案2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丽江不同类别的美。
3.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写作背景: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作者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目标导学二: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
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明确:绿色、晶莹夺目。
词语:色彩斑斓 美丽如画
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明确:四方街、木府:“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街道:五花石的街道,“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洗净了街道”;“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房屋: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水车:“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小桥:一道又一道小桥。
建筑特点: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地域特色,成为丽江的城市名片。
4.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请你找出描写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提示学生,地点加上人物活动即为场景。)
明确: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1)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精神风貌:热爱生活,勤劳。
(2)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精神风貌:热闹,快乐,勤奋。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精神风貌:和谐,融洽。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精神风貌:热闹,愉悦。
目标导学三:品味构思,体会文章独特视角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明确: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抚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2.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如童话般奇幻,充满童趣。
小结: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丽江的民俗民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这节课目标明确,丽江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本文又是一篇如诗如画的游记,所以把这节课定位为欣赏丽江的美,八年级的学生通常会认为美就是自然风光美,往往忽视建筑的美和精神层面的美,所以这节课在欣赏美这一环节,就把美分为三个方面,这样能让学生加深对美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不足之处
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对阿来的认识仍然停留在雾里看花的层面,对丽江认识也不够,可能会存在认识不足之处,所以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对文本有全新的认识,在阅读这一方面也还要下功夫。
导学案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3.理解从丽江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民风等方面来展现丽江的美。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自主学习】
1. 字音
驿( )道
矗 ( )立
闸( ) 口
翡( )翠
砚蘸( )
目眩( )神迷
2. 解释下列词语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晶莹夺目: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提示: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
【合作探究】
1. 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
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2.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丽江了哪些建筑呢?思考这此建筑有什么特点?或:丽江古城以建筑的独特驰名中外,游览丽江,必观赏其建筑特色,请同学品读全文,找到描写的古建筑?
【拓展延伸】
3.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扶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2)一此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