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海底世界》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11:0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海底世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窃窃私语、警报、嗡嗡、啾啾、汪汪、打鼾”等,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 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的表达效果。
3. 初步整合信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的。
4. 能够了解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写清楚的。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初步整合信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的。学会抓特点、从多方面有条理地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读词语。
1.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奇妙世界中天空和大地的珍藏,今天,我们再到海底世界游览一番。
2. 检查词语认读:(1)理解“宁静”“波涛澎湃”的意思,并读出反差效果。(2)认读拟声词,结合生活理解“打鼾”。(3)开火车朗读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这些词语都与海底世界有关,关于海底世界,你想知道什么?课文开始,作者也发出了疑问,(出示句子)朗读。文中有一句话能回答这个问题,谁能快速找到?(出示最后一段话朗读)海底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课文以问题开头,以回答结尾,一问一答遥相呼应,这就叫“首尾呼应”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海底奇异风光(指名学生读课文)
从哪些词句中能感受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把它划出来。交流: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1. 引导发现对比2. 看图,指导朗读,读出景色反差。交流: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1. 看视频,谈感受2. 带着感受读句子
四.学习第三自然,积累生动语言
1. 学习“窃窃私语”(1)海底的声音来自哪里?文中哪个词语能读出来?(2)出示“窃”的字理图片,了解字义及演变。(3)借助关键字说说词语的意思(4)做动作理解词语(5)比较句子表达效果,积累语言海底的动物都在窃窃私语。海底的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两句话的意思一样,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谈谈自己的感受。总结: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小动物写的非常有趣、可爱。
2. 体会比喻句的用法(1)海底的动物都说了什么?(指名学生读句子)出示词语:嗡嗡啾啾汪汪这些海底动物的声音你熟悉吗?(2)出示句子:有的嗡嗡,有的啾啾,有的汪汪这样写声音你熟悉吗?还很陌生。(3)出示句子: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这样写,声音变熟悉了吗?为什么?总结:作者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声音来写海底的动物声音,让读者对陌生的海底动物有了亲切感。齐读句子。
3. 听声音,仿写句子。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还有的好像在()。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学习如何写清楚一段话
1. 默读课文,划出动物名称以及活动方式,并交流完成表格。
你从哪里感受到海参特别慢?(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你前进四米需要多久?3秒。看来海参真的特别慢。读出慢的感觉。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梭子鱼特别快?(几十千米比普通火车还快)读的时候要强调这些信息。男女生对比着读,同桌合作读。乌贼章鱼、贝类的活动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小贝壳,你想去什么地方呢?想去哪就去哪,不用花钱不费力,真是悠闲自在啊。好羡慕啊,带着这种心情读句子。总结:这些动物活动起来有的慢,有的快,有的前进,有的后退。有的动有的不动。作者选取最有特点的事物来写,这就叫“抓典型”。2. 分角色朗读课文瞧,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跟大家打招呼呢!
3. 分组合作读句子,感受总分结构。
4. 总结方法:作者采用总分结构,围绕着关键句,采用抓典型、写具体的方法,就把这一段写清楚了。
六.迁移自学,自读自悟。
小组合作,自学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植物的差异?作者如何围绕关键句,把这一段写清楚的?小组汇报交流,并板书:多方面抓典型
七.仿写练笔
1.以“海底的鱼各种各样、种类丰富”为开头,写一段话。
2.出示评价标准,学生展示交流,互评。
八.作业
1. 搜集海底世界的资料,互相交流。
2. 推荐阅读:《海底两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