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人教七上语文同步公开课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10*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假如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嘴巴发不出声音,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有一个女孩,她的世界就是如此,她在一岁又七个月时感染了疾病猩红热,丧失了视觉和听觉,可就是这么一个盲聋哑的女子,不仅考进了哈佛大学,还精通英、法、德、拉丁文、希腊语等多国语言,马克·吐温曾评价她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她是如何从盲聋哑的小女孩蜕变成传奇女性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检查预习
1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生命的“原貌”
4
生命的“再塑”
5
思考探究
6
课堂小结
7
积累拓展
8
字音字形
慨( ) 搓捻( ) 绽 ( ) 企盼( )
惭愧( )悔 ( ) 譬 ( ) 激荡( )
奥秘( ) 争执( ) 翼翼( )
截 ( ) 疲倦 ( ) 混 ( )
恍 ( ) 簇( )
kǎi
cuō niǎn
zhàn
cán kuì
pì
yì
huǎnɡ
cù
zhēnɡ zhí
qǐ pàn
huǐ
jī dànɡ
ào mì
jié
pí juàn
hùn
检查预习
感
开
恨
如
小心
然不同
不堪
为一谈
然大悟
花团锦
( )秘
混
混水摸鱼( )
混为一谈( )
多音字
检查预习
hún
hùn
气( )
概 ɡài
感( )
慨 kǎi
慨 概
形近字
( )悔
懊 ào
奥 ào
奥 懊
( )规
( )拥
簇 cù
族 zú
簇 族
词语解释
小心翼翼:
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检查预习
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非常疲乏,难以忍受。
忽然间明白过来。
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检查预习
词语辨析
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不同点 “混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古人很讲究称呼的使用,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用尊称,两种称呼不能__________。
在《礼记》中,孝亲和孝国常被_________,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
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相同点 都表示美好的事物很多。
不同点 “美不胜收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偏重于多得看不过来。
“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偏重于多得满眼都是。
栋栋新修的农舍点缀滴翠的山野,如诗如画,__________。
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_________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1. 抓住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
2. 通过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体会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我”的感激、爱戴之情。
3. 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学习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入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墙之歌》等。
知识必备
知识链接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在书中,海伦·凯勒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去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知识必备
默读文章,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1887年3月3日)
截然不同
此前
此后
那天下午:握住我的手并拥抱我
第二天早晨:送我玩具娃娃、教我拼写单词
有一天上午:发生了争执、摔娃娃;井房的经历;继续学会了不少单词
本文标题为《再塑生命的人》,为什么生命要“再塑”?
谁来“再塑”生命?
又是如何做到“再塑”生命的呢?
生命的“原貌”
1.为什么海伦的生命要“再塑”?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海伦·凯勒的内心充满了绝望、迷惘、黑暗、恐惧、孤独。段尾连用两个“光明”,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处于黑暗、沉寂世界中的“我”的焦躁和对光明的强烈渴求。
生命的“再塑”
2.谁“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莎莉文老师
3.“再塑生命”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我”的感受又是如何?
段落 事件 海伦的感受
第5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第6、8段
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
自豪、高兴
第7段
教“我”学会简单的字
逐渐领悟
教“我”区分“杯”和“水”
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第13段
教“我”比较复杂的字
喜悦、幸福
第9—12段
海伦·凯勒的内心变得有希望、快乐、自由、光明、爱
4.“再塑生命”的过程是否一帆风顺呢?
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玩具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玩具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当“我”唯一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遇到阻碍,“我”更加焦躁不安,“我”再次跌入了生命的低谷,开始了自我否定,变得比之前还要消极、绝望。
5.面对这种状况,莎莉文老师是怎么做的?
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玩具娃娃的碎片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包容、充满耐心,让“我”从不好的情绪中抽离出来。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
懂得儿童教育心理,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教育方法十分巧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亲切、有爱心
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
用心良苦、循循善诱、教育有方
6.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7.“再塑生命”的过程是仅靠莎莉文老师一个人完成的吗?海伦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当我最后能正确的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求知欲、热爱生活的女孩。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经过再塑,“我”有怎样的变化?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反问句,强烈抒发了“我”在求知中获得的幸福体验。“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了强烈的爱,对生活有了幸福的感受,从而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8.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我”的生命,“我”对莎莉文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思考探究
1.文中写到“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水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安妮·莎莉文老师悉心指导,带“我”亲近水;让“我”将单词与实物联系在一起,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我”,使“我”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让“我”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觉得豁然开朗,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2.我们应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给“我”带来了真理,让“我”学会对万物充满爱,“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一词也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资料链接: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他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资料链接: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泰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
3.残缺的身体,不灭的灵魂,从她身上,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描写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变化,从侧面突出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出老师的可敬可爱。
2.大量的心理描写,突出主题。
本文运用大量细腻又真实的心理描写突出文章的主题。
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耳聋……却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积累拓展
张海迪
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日语、 德语等。
斯蒂芬·霍金
深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侵害,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却坚持研究物理学近40年。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
颁奖词: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止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朱彦夫
他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退伍后,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1.搜集像海伦·凯勒这样“身残志坚”的人的事迹,下节课分享。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给予你怎样的影响呢?以“______的老师”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