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2 指数函数
4.2.3《 指数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2.3《 指数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07 12:27:33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文档简介
4.2.3 指数函数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必修第一册4.2指数函数和性质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第一章中的函数概念,掌握了前一节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指数函数的教学按照《教参》要求分三个课时完成。 通过第一课时4.2.1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然后第二课时4.2.2探讨指数函数图像及性质,第三课时4.2.3探讨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并且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
学情分析
从学生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知识层面:学生已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简单的指数运算技能,探讨了指数函数图像及性质,通过幂函数的学习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能力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用描点法描绘函数的图象,幂函数的学习提供了按“背景-概念-图象和性质-应用”的顺序研究函数。
情感层面: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合作,有探究问题的意识,但思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待于提高。
从条件资源来看,我们有多媒体、几何画板等软件,以及生活中大量的贴合实际的素材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深刻内涵。
三、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掌握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能力目标:
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研究问题的方法,能通过数形结合,解决定点、单调性等问题.
素养目标:
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其实际应用
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实际应用.
五、教学思路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作图识图,培养学生从函数图象中归纳函数性质。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六、课前准备
PPT,几何画板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数函数的定义?
预设答案:一般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指数x是自变量,定义域为R.
追问:指数函数对于底数的要求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复习回顾指数函数的概念,明确对底数a的限制条件。通过复习指数函数引入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研究。
2、幂函数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类比幂函数的研究方法和过程研究指数函数:
背景→定义→图象→性质(单调性、奇偶性、特殊点等)→应用
注意:(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研究函数性质的基本思路;
(2)突出数形结合,强调函数图象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作用.
(3)通过熟悉的旧知识引入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旧方法研究新问题,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学习能力.
3、
探究2.利用“对称性”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图象.
请思考: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并观察以上图象的位置和变化趋势,它们有哪些共性和不同之处?
学生分组完成,教师教师几何画板直观展示
合作探究要求: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
注意: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形成对指数函数性质的认识;
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探究3.观察这6个图象,试着将它们分类,并完成下表
a>1 0
图象
定义域 R
值域 (0,+∞)
性质 过定点 过定点 ,即x= 0时,y= 1 ;
函数值的变化 当x>0时, ;当x<0时, ; 当x>0时, ;当x<0时, ;
单调性 在R上是增函数 在R上是减函数
列表如下:
预设答案:
1、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性质表格,小组代表给出答案.教师适当的修改补充,最后用多媒体展示标准答案.
2、本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探究4.思考:当底数变化时,函数在第一象限图象有何变化规律?
指数函数在y轴右侧的图像,底数越大图像越高.(底大图高)
(二)典型例题与随堂练习
例1 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解:因为
底数
所以 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
练习1:
已知指数函数 在R上为减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指数函数在R上为减函数
所以底数0
所以2
即a的取值范围为(2,3)
例2、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预设答案:
【解】(1)函数是增函数,且2.5<3,则1.72.5<1.73
(2)函数是减函数,且,则
(3),,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如:利用单调性比大小;或间接利用中间数.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性质的认识.
【方法总结】
(1)构造函数法:比较两个同底数幂的大小时,可以构造一个指数函数,再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比较大小.
(2)搭桥比较法:用0或1搭桥。数的特征是不同底不同指。比较两个不同底数幂的大小时,通常引入第三个数作参照.
例3、比较满足下列条件的m,n的大小
(1) ( m
n)
(3)(0
n) (4)(a>1) (m>n)
(5) (1)当 a>1时,m
n
例4、指数函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则底数a,b,c,d与正整数 1共五个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0
例5:函数(a>0且a≠1)的图像必过定点:
(-1,1) .
练习3: 函数的图象过定点__________________.(1,1)
例6:解不等式
解:因为指数函数 在R上为增函数,
又因 ,
所以 ,解得: ,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设计意图】例3至例6及其变式的探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回扣学习目标:
根据指数函数的图象说明指数函数的性质并能应用。
2.研究函数的过程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3.你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你体会了哪些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层面和思想层面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及时梳理复习,加深学生对知识、方法的印象。回顾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建立指数函数与学习过的其他函数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体会研究具体函数的内容、过程和方法.
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4.2 第3、4、5、6题
2、思考题:(见PPT)
【设计意图】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能力。
八、板书设计
4.2.2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1.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例1 例2
4.总结
【设计意图】本节课我采用纲要式的教学板书,把本节内容纲目化,使之提纲挈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学生一目了然,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框架的把握和课后的复习巩固。
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引用生活实例,将数学与生活问题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收获了数学知识,更加懂得了生活中数学所蕴含的道理。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良好,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实践以下三点:
引导学生作出指数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后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利用性质解决一系列简单问题和实际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对比总结得到指数函数的性质,让学生体会到对函数的研究方法,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做到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做图象,对比出指数函数的图象随底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观察底数对指数函数性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
存在问题: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以及在具体问题的建模中,学生还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2.2 基本不等式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一)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1 指数
4.2 指数函数
4.3 对数
4.4 对数函数
4.5 函数的应用(二)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1 任意角和弧度制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5.3 诱导公式
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5 三角恒等变换
5.6 函数 y=Asin( ωx + φ)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