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指数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2.3《 指数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07 12: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3 指数函数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必修第一册4.2指数函数和性质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第一章中的函数概念,掌握了前一节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指数函数的教学按照《教参》要求分三个课时完成。 通过第一课时4.2.1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然后第二课时4.2.2探讨指数函数图像及性质,第三课时4.2.3探讨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并且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
学情分析
从学生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知识层面:学生已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简单的指数运算技能,探讨了指数函数图像及性质,通过幂函数的学习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能力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用描点法描绘函数的图象,幂函数的学习提供了按“背景-概念-图象和性质-应用”的顺序研究函数。
情感层面: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合作,有探究问题的意识,但思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待于提高。
从条件资源来看,我们有多媒体、几何画板等软件,以及生活中大量的贴合实际的素材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深刻内涵。
三、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掌握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能力目标:
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研究问题的方法,能通过数形结合,解决定点、单调性等问题.
素养目标:
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其实际应用
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实际应用.
五、教学思路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作图识图,培养学生从函数图象中归纳函数性质。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六、课前准备
PPT,几何画板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数函数的定义?
预设答案:一般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指数x是自变量,定义域为R.
追问:指数函数对于底数的要求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复习回顾指数函数的概念,明确对底数a的限制条件。通过复习指数函数引入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研究。
2、幂函数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类比幂函数的研究方法和过程研究指数函数:
背景→定义→图象→性质(单调性、奇偶性、特殊点等)→应用
注意:(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研究函数性质的基本思路;
   (2)突出数形结合,强调函数图象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作用.
(3)通过熟悉的旧知识引入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旧方法研究新问题,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学习能力.
3、
探究2.利用“对称性”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图象.
请思考: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并观察以上图象的位置和变化趋势,它们有哪些共性和不同之处?
学生分组完成,教师教师几何画板直观展示
合作探究要求: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
注意: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形成对指数函数性质的认识;
    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探究3.观察这6个图象,试着将它们分类,并完成下表
a>1 0图象
定义域 R
值域 (0,+∞)
性质 过定点 过定点 ,即x= 0时,y= 1 ;
函数值的变化 当x>0时, ;当x<0时, ; 当x>0时, ;当x<0时, ;
单调性 在R上是增函数 在R上是减函数
列表如下:
预设答案:
1、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性质表格,小组代表给出答案.教师适当的修改补充,最后用多媒体展示标准答案.
2、本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探究4.思考:当底数变化时,函数在第一象限图象有何变化规律?
指数函数在y轴右侧的图像,底数越大图像越高.(底大图高)
(二)典型例题与随堂练习
例1 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解:因为
底数
所以 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
练习1:
已知指数函数 在R上为减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指数函数在R上为减函数
所以底数0所以2即a的取值范围为(2,3)
例2、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预设答案:
【解】(1)函数是增函数,且2.5<3,则1.72.5<1.73
(2)函数是减函数,且,则
(3),,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如:利用单调性比大小;或间接利用中间数.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性质的认识.
【方法总结】
(1)构造函数法:比较两个同底数幂的大小时,可以构造一个指数函数,再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比较大小.
(2)搭桥比较法:用0或1搭桥。数的特征是不同底不同指。比较两个不同底数幂的大小时,通常引入第三个数作参照.
例3、比较满足下列条件的m,n的大小
(1) ( mn)
(3)(0n) (4)(a>1) (m>n)
(5) (1)当 a>1时,mn
例4、指数函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则底数a,b,c,d与正整数 1共五个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0例5:函数(a>0且a≠1)的图像必过定点:
(-1,1) .
练习3: 函数的图象过定点__________________.(1,1)
例6:解不等式
解:因为指数函数 在R上为增函数,
又因 ,
所以 ,解得: ,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设计意图】例3至例6及其变式的探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回扣学习目标:
根据指数函数的图象说明指数函数的性质并能应用。
2.研究函数的过程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3.你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你体会了哪些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层面和思想层面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及时梳理复习,加深学生对知识、方法的印象。回顾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建立指数函数与学习过的其他函数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体会研究具体函数的内容、过程和方法.
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4.2 第3、4、5、6题
2、思考题:(见PPT)
【设计意图】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能力。
八、板书设计
4.2.2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1.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例1 例2
4.总结
【设计意图】本节课我采用纲要式的教学板书,把本节内容纲目化,使之提纲挈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学生一目了然,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框架的把握和课后的复习巩固。
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引用生活实例,将数学与生活问题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收获了数学知识,更加懂得了生活中数学所蕴含的道理。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良好,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实践以下三点:
引导学生作出指数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后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利用性质解决一系列简单问题和实际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对比总结得到指数函数的性质,让学生体会到对函数的研究方法,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做到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做图象,对比出指数函数的图象随底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观察底数对指数函数性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
存在问题: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以及在具体问题的建模中,学生还需加强引导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