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选一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练习(15+3).docx

文档属性

名称 必选一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练习(15+3).docx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8 09:5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选一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
1.1925年国民党制定的《宣誓令》文官誓词有“恪遵总理遗嘱,服从党义”的规定,武官誓词有“实行三民主义”的规定。这些誓词旨在(  )
A.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B.强化对官员的思想控制
C.完善三民主义思想理论 D.与中共争夺革命领导权
2.民国北洋政府前后16年间虽然举办两届四次文官考试,总计录取1479人,但这一人数与当时充斥官场的大量旧式官吏相比,完全微不足道。据此推断,文官考试(  )
A.旨在维护政府的专制统治 B.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
C.体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D.完全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3.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民国初年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B.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C.推动了《奏定学堂章程》的制定 D.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
4.19世纪末,维新派首倡禁止缠足。中华民国成立后,妇女解放成为国家的重要议题。北洋政府颁布《女子教育条例》,规定女性有受教育的权利。1929年,国民政府开始允许女子参加文官考试。由此可知(  )
A.男尊女卑的观念被摒弃 B.女性解放成为社会潮流
C.时代变迁推动女性解放 D.女性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5.1915年,依据《文官任职令》规定:“得呈请荐任文职的简任长官。每人保荐名额以二人为限。保荐人须将被保荐人的履历和证明文件等呈请大总统令交文官甄用委员会甄用。保荐官若有徇情滥保或与事实不符的,发觉后须受处分。”这一政令表明(  )
A.民国文官保荐体制趋于完善 B.选官制度法制保障的深化
C.政府重视对保荐制度的监管 D.官吏任用过程的公平公正
6.1905年,由张之洞领衔上奏的《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中倡议,办新式教育仍应“尊经学”,且“崇品行”,并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培养师范人才,对科举制下传统读书人妥善安排出路,这表明当时(  )
A.清廷科举制改革措施较完善 B.改良理论仍然占据舆论主流
C.教育转型局势复杂矛盾重重 D.受中体西用思想的持续影响
7.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任职令》,实行新的文官制度,取消了散官、勋官等虚官,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和特权,官等、俸禄与其职务不再脱节,而是相互对应。这一改革(  )
A.顺应了民主、平等的时代潮流 B.保证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连续性
C.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社会基础 D.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8.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  )
A.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B.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C.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9.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西方选官制度互相借鉴,促进了彼此的发展。近代西方学习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制定了文官制度;现代中国又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制度。下列关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英国是西方最早采用书面考试录用官员的国家
B.学堂选官制度在《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设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法等国文官制度最终建立
D.党管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的根本
10.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
11.中华民国历史上,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存在许多相同之处项中,对两个时期选官制度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考试院负责 B.有效杜绝任用亲信的现象
C.女子可参加考试 D.以考试作为主要选拔手段
1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其中最先允许女子参加考试的相关法规是(  )
A.《考试法》 B.《文官考试法草案》
C.《奏定学堂章程》 D.《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13.通过考试择优录用政府官员,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下表是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题目及内容(节选),由此推断(  )
科目 试题
国文 ①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论 ②拟国民政府通令各省迅速筹备地方自治限期完成令
民法 ①试详述民法上法人之种类及性质 ②债务履行之迟延责任如何
行政法 ①试从五权制度上说明行政之意义 ②试论地方自治行政与中央行政之区别与二者关系
A.中国选官的形式照搬西方文官制度 B.旧人事制度开始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
C.践行了孙中山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 D.公务员的考试制度得到了全方位推进
14.1866年奕 奏请同文馆招收30岁以下的正途仕人,遭到了大学士倭仁的强烈反对:“朝廷命官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洋枪之理乎。”这说明清政府在人才选拔上(  )
A.倾向于学堂选官 B.受西学和洋务运动的影响
C.不再注重儒家经典 D.体现“中体西用”的理念
15.1897年,严修担任贵州学政,在乡试策论中提问“历代舟师之制”“自唐到明兵制得失”,还让考生以“论泰西各国强弱”“论洋务”“论化学之用”为题进行思考并作答。严修的做法(  )
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旨在动员民众参与变法
C.受到了戊戌变法的影响 D.彰显了救亡图存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
1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5年《东方杂志》转载了夏曾佑的一篇文章,谈到过去读书花费不多,且有仕进荣升之诱,废科举兴学堂之后,“恐中国识字之人必至锐减,而其效果将使乡曲之中并稍识高头讲章之理之人而亦无之,遂使风俗更加败坏,而吏治亦愈不易言”。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革命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相继开辟了井冈山、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领导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合理任用日益成为一个关系苏维埃政权稳固的关键问题。1931年10月,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以后,根据地度过了一年多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党领导苏维埃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权建设,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苏区实际斗争的需要,在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苏区工作人员的任用提供了强固的政权载体。
——步海洋、朱小理《论苏区干部任用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1)据材料一,指出夏曾佑对废科举的态度及其理由。(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征。(4分)
(3)据材料三,概括30年代苏区干部任用制度建设时考虑到的因素。(5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夏朝,设有监察之官“啬夫”。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杂律》为惩治滥用职权等职官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自魏晋始,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唐代,尚书省左右仆射兼掌对御吏的监察。我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其标准大致包括品德、学识和经验三方面。如宋朝规定:“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授予)监察御史。”明朝谏官的职能由六科给事中取代,监察六部官员。清雍正年问,清廷取消了六科给事中执掌的封驳权,“以六科内升外转,始隶都察院”,都察院的监察职能进一步加强。清政府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
——摘缟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12分)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政制实验田里,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监察院制度的弊端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
——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8分)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这是我国反腐败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我国加强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5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退休,古代称为致仕。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早在夏、商时就已经存在,即所谓的“养老”,老是指70岁以上的人。秦汉时期;官吏可以因病乞退、告老还乡的致仕制度逐渐发展起来。隋唐时期,官员退休纳入令典。“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除年龄条件外,身体健康状况也是退休的重要条件。“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此外,还有侍亲养老的规定,即至亲亲属中有年80岁以上及有重病在身者,可享受“侍丁”的待遇,即离职养亲,称为“归侍”或“终养”。明清是官员退休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时期,有比较完整的制度规定,举凡退休条件、待遇,以及安置与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
——摘编自柏桦《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与思考》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制定的第一个退休人员处理办法规定:年龄50岁、工龄满10年均可退休,不分男女、不分干部和工作,没有身体状况方面的要求。1951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1955年颁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等,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退休福利制度陆续出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的退休制度在运行中巳经开始了渐进的变化和改革。1983年,《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延长部分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退休年龄的通知》规定,部分高级专家、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根据本人条件并经相关部门的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1到5岁甚至10岁。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符合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务员都应当退休,公务员满足提前退休三个条件之一:(1)工作年限满30年;(2)工作年限满20年,距法定退休年龄少于5年;(3)符合提前退休其他规定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摘编自王进《中国弹性退休制度改革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建立的退休制度并谈谈你对退休制度的认识。(8分)
必选一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C C A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C B D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3分)
(1)态度:反对。(1分)
理由:破坏教育发展;败坏社会风气;妨碍吏治改善。(3分)
(2)特征:制度化;融合中西;设立专门机构;法制化。(4分)
(3)因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反“围剿”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借鉴苏联经验;苏区斗争的实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5分)
17.【答案】(25分)
(1)特征:历史悠久;监察机构具有一定独立性;监察官员选任有严格标准;监察制度法律化;不断发展完善。(6分,任答3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整顿吏治,维护统治;有利于约束监察官员,规范监察行为;提高了监察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6分,任答3点即可)
(2)受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影响;借鉴了西方监察制度;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国民党维持独裁统治的需要。(8分,任答4点即可)
(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监察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5分,任答3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12分)
(1)特点:①起源早并逐步发展,主要适用于官员群体,与官僚政治相适应,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要,得到历代王朝重视;②制度执行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人治色彩)。(4分,一点2分)
(2)评价:新中国的退休制度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建立起来的,是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的,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退休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4分)
认识:退休制度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以适应人民的需要。(4分)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