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石家庄一中 梁斐斐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设计——提取细胞膜供选材料及用具: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蚕豆叶表皮细胞、蒸馏水、生理盐水、浓盐水、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试管、离心机
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方案哺乳动物红细胞稀释液离心过滤提取细胞膜使红细胞吸水涨破 如果上述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还需用离心与过滤方法才能将细胞膜与其他成分分离,获得较纯的细胞膜。提取细胞膜资料一: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通透性时,发现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提示:相似相溶原理)
资料二:科学家还发现细胞膜除了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提示:蛋白酶是专门水解蛋白质的酶)
以上资料表明,细胞膜具有哪些成分?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成分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约50约40 CEA(癌胚抗原)AFP(甲胎蛋白)细胞膜的功能1、分隔2、控制物质进出材料及试剂:两份等量的紫甘蓝叶片、50ml蒸馏水、50ml稀盐酸
要求:设计实验,验证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通常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受精成功,不同种生物间的精子和卵细胞往往无法结合受精。
该过程是借助细胞膜实现的,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的功能实例1、对号入座ABC实例2、吞噬细胞吞噬细菌,而不吞噬正常细胞实例1、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ABC思考:
1、图A和图B所表示的两种信息交流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哪些共同点?2、所有信息交流方式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吗?3、你知道受体的化学本质吗?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的功能1、分隔2、控制物质进出成分:
纤维素、果胶功能:
支持、保护 请大家回想刚才提取细胞膜的实验,大家为什么不用蚕豆叶表皮细胞呢?1.植物受粉时,只有同种的花粉能在柱头上正常萌发,长出花粉管并完成受精,与该生理过程有关的物质存在于
A.细胞膜上
B.细胞质中
C.细胞器上
D.细胞核上巩固练习 2.假如今天我们只有蚕豆叶表皮细胞用作实验,要想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我们应首先用什么酶处理该细胞?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巩固练习 3.下列生理活动不能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动物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使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发生改变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C.红细胞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
D.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4.用凉水洗红苋(xiàn)菜,水不
变红;煮红苋菜汤,汤却是红色的。
其原因是什么?巩固练习5.有人在解释细胞膜时,把它与窗纱进行类比:窗纱能把昆虫挡在外面,同时窗纱上的小洞又能让空气进出。
你认为这样类比有什么合理之处,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巩固练习谢 谢!《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石家庄一中 梁斐斐
第一部分:教学理念
“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这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精髓所在。教师应该转变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遵循“观察—思维—迁移”的认知规律,大胆设计探究问题,并且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合作式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第二部分:教材与学情分析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的内容是按细胞的结构由外向内引导学生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介绍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还安排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课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细胞膜的三种主要功能。
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热情、积极发言,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辨别重难点的能力。在学习这节课之前,由于已经学习了《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学生已掌握组成细胞的物质种类;并且在初中学过细胞的基本结构,对细胞膜有大致印象。这些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细胞一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对其的认知尚停留在想象水平,因而学习兴趣不浓。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细胞膜的功能和成分。
2、理解细胞膜的提取方法。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和图解,实现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
2、形成“功能离不开物质基础”的观点;
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倡导“生物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第四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功能
(2)细胞膜的成分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提取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触摸蛋黄(卵细胞)的细胞膜
学生演示,学生描述,生生互评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从开始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一:细胞膜的提取和成分
提取
提供资料,请学生设计实验提取细胞膜,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方案。
解析难点:
最佳实验材料是什么?理由是?
如何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离心)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制定简要的实验方案
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分
通过资料分析,得出
1、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蛋白质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
教师讲解
2、细胞膜的功能实现主要与蛋白质有关。
3、当细胞膜的蛋白质成分异常时,可反映出身体的病变情况。举例。
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倾听,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由“动”转“静”,重新集中学生注意力;
内容二:细胞膜的功能
功能一
教师演示实验:划破细胞膜
实验结果:蛋黄流出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教师引导,获得正确的表述,从而升华学生的认知
功能二
提供紫甘蓝、盐酸等材料,请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请学生演示实验、描述现象。
结合课本拓展题第2题 体会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设疑:台盼蓝为什么不能进入细胞?
学生思考、演示、回答问题,自主阅读课本解惑
通过设计实验开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功能三
通过精卵结合的资料帮助学生认知: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交流,以保证其功能协调统一。方式多种。
然后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图解,
再通过“对号入座”使学生初步区分三幅图,并描述图
再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图1和图2的区别和共同点,以及图1、2和图3的区别,加深对三种方式的理解。
并使学生了解受体的化学本质,与前面所学成分的知识相联系。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图解:图3-2
完成“对号入座”
回答问题,逐步加深对三幅图的理解,
并了解受体的化学本质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 “对号入座”,描述图,分析问题等多种手段,逐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在这过程也锻炼了识图、分析图的能力。
突破本节课难点
内容三:
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
设问:植物细胞不能选作实验材料的原因?
引导学生得出细胞壁的功能,介绍细胞壁的成分。
思考,回答
围绕实验,把课本知识全面呈现
课堂小结
教师简明指出课堂脉络
倾听、思考
强调重点
学以致用
精选题(由浅入深)
练习、互评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训练知识迁移能力
第六部分:课堂反思
这节课以一个可触摸的细胞——蛋黄(卵细胞)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演示实验,直观地揭示了细胞膜的分隔功能和控制物质进出功能,通过精卵结合介绍信息交流功能,效果甚佳。学生设计实验提取细胞膜的过程中,教师提供资料辅助,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本节课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合作、互评等活动,真正实现了主动、探究、合作式的学习。
如果上课地点改为实验室,在学生设计“细胞膜的提取实验”时,提供备选的实验材料、试剂和显微镜,让学生在“亲手做、亲眼看”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更符合新课标理念。
板书设计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提取
二、成分
三、功能
1、分隔
2、控制物质进出
3、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