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推荐书目】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梁启超:《李鸿章传》,商务印书馆,2015年
中国
西方
大陆农耕文明 男耕女织 重农抑商
商业贸易属于锦上添花
农业人口与税收是国家的核心
海洋商业文明 重商逐利 重视武力
商业贸易属于生活必须
商业贸易与利益是国家的核心
东西方商业竞争
中国
西方
明代海禁政策 清代闭关锁国
国家通过朝贡贸易掌握对外交往
广州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
新航路开辟 整个世界连成一体
西方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纽带
18世纪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烧粤省十三行七昼夜,洋银溶入水沟,长至一二里。火息结成条,牢不可破。
——(清)汪鼎(1822年十三行大火)
怡和行 伍秉鉴 家财1300万两 千年富豪排行榜TOP50
东西方商业竞争
中国
英国
茶叶
瓷器
丝绸
工业机器
工业纺织品
工业日用品
热带香料
棉花
白银
在1830年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
在1833年,英国对中国年输出总值只有60万英镑,而1836年达到132万英镑,1845年增加到239万英镑,到1852年便达到300万英镑左右。
从中国输入茶叶量在1793年不超过1617万磅,到1845年便达到5071万磅,1846年是5758万磅。需求量增长非常迅速。
东西方商业竞争
中国输入鸦片数量
(1800-1838年)
年代 鸦片输入 (箱) 白银输出
(银元)
1800s 3,969 51,339,100
1810s 74,135 95,288,153
1820s 180,169 211,089,961
1830s 344,124 243,958,005
18世纪英国在印度的鸦片储存库
18世纪的中国鸦片吸食者
东西方商业竞争
道光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
(1820-1850年在位)
1.允许鸦片合法进口并按药材价格征收关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白银购买,借此降低烟价并防止白银外流;
2.禁止官吏、兵丁和读书人吸食鸦片,其他平民则不禁止;
3.允许中国内地种植鸦片,令外商无利可图,不再贩运鸦片来华。
——1836年6月10日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上奏
今日之弊,事事以办不动三字借口,而其尤为因循迁就者,莫如鸦片弛禁之议。……纹银出洋,诚为可虑……鸦片开禁……是撤藩篱而饲虎狼也……虽日禁兵丁,而终无净禁之日……天下之患,莫大于一发而不可收。
——1836年11月12日江南道御史袁玉麟上奏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
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湖广总督林则徐
本大臣家居闽海,于外夷一切伎俩,早皆深悉其详……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谕,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绝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1839年3月18日)
弼教明刑,古今通义,别国人到英国贸易,尚须遵守法度,况天朝乎?今定华民之例,卖鸦片者死,食者亦死。试思夷人无鸦片带来,则华人何由转卖?何由吸食?是奸夷实陷人于死,岂能独予以生?彼害人一命,尚须以命抵之,况鸦片之害人,岂止一命已乎?
——1839年林则徐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信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义律(时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看待对外关系的观点……落伍且不合理……英国要求彼此平等往来,要求给予通商机会,其实代表了西方所有国家的心声……英国把对中贸易的重心不只放在茶叶上,还放在鸦片上,这是历史的偶然。”他的一位学生则写道:战争若未因鸦片而爆发,可能也会因棉花或糖蜜而同样轻易地爆发。
——(美)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
此次的战争,表面上是因禁止鸦片问题而起,是中英两国的战争,然而就战争的真正意义说,可称为中西文化的冲突。因为中西人士对于国家政治及一切社会生活的观念完全不同,所以才生出许多不易解决的纠纷问题来。
——李剑农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①割让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接受协定关税;④开放五口通商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 中法《黄埔条约》
内容:①协定关税
②领事裁判权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通商口岸传教权
租界中的“会审公廨”
中英茶叶贸易总量从1839年的380千担增加到1855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的818千担,增加了115%。到1863年,茶叶出口为1945千担,是1839年的5.12倍。茶叶出口的增加超过鸦片进口的增加,所以,到1850年代中叶,中国对英国的贸易就已经转为顺差,这种状况要持续到1880年代中叶。
——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858年 中-英法美俄《天津条约》
内容:①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②内河航行权 ③鸦片贸易合法化
1860年 中-英法俄《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后,中国完全失去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
亚罗号事件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
条约体系强加到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好像是在其内部深处正酝酿着巨大变化的一潭积水,鸦片战争则是投入了一块大石,由此不可避免地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林则徐(1785-1850年)
《四洲志》
近代中国最早开眼开世界的人
魏源(1794-1857年)
《海国图志》
了解外国历史的“百科全书”
徐继畬(1795-1873年)
《瀛寰志略》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开眼看世界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
——徐继畲《瀛寰志略》
开眼看世界
《四洲志》和《海国图志》出版后,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他们将之称为“不龟手药”。日本幕府末期,不少人因为阅读了这本书而走向了倒幕图强之路。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鸦片战争的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未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习题演练
1.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C. 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D. 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2.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是( )
A. 战争肇始于列强对中国沿海的侵略 B. 战争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中心
C. 清政府的反抗斗争以失败而告终 D. 列强抢占中国市场并掠夺中国财富
3.有学者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针对在中国的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自己,总比让中国人去管理更省心。”列强由此轻易地攫取了( )
A. 协定关税权 B. 领事裁判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通商口岸传教权
D
D
B
习题演练
4.1843年3月,英国人把第一批从中国勒索到的赔款运到了伦敦。有学者指出:“惯于吹嘘自己道德高尚的‘约翰牛’,却宁愿用海盗式的借口经常向中国勒索军事赔款,来弥补自己的贸易逆差。”该论断( )
A. 分析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
C. 认识到战争本质是贸易纠纷 D. 反映了中英社会性质的差异
5.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 打开中国市场 B. 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C. 建立军事基地 D. 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6.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租地权 D. 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B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