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 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0 08: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27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是一条崭新的道路
高中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导入
图中人是谁?
他被称作什么?
他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呼?
邓小平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目录
崭新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新的政治道路
一、新的政治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背景、内容、意义
2、平反冤假错案
原则、表现、意义
3、十一届六中全会
时间、内容、意义
4、民主法治建设
时间和会议、内容、意义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
梳理知识点
(3分钟)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背景呢?
国民经济
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
思想基础
指导思想
(1)背景
刚刚已经自行梳理过教材,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角度思考: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两个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
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革命委员会、四人帮——恢复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半封闭半僵化体制 ——改革开放
(2)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这些决定,
又有哪些意义呢?
(3)意义
②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③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
④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一个转折
三个“开启”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
回顾与拓展
2、平反冤假错案
原则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表现
意义
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见教材P170正文第一段
平反“文革”冤案
改错划,
摘帽子
调整
社会关系
3、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06)
(1)时间和地点:1981年6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民主法治建设(82宪法)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修改《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54宪法→82宪法)
(1)时间和会议: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2)内容: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3)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为什么1978以后中国快速发展?
新的经济道路
二、新的经济道路——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背景、农村、城市
2、对外开放
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4、理论发展
党的会议及其历史贡献
3、21世纪成就
表现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
梳理知识点
(3分钟)
1、对内改革
材料一:1978年前的小岗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上》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农民生活贫苦
人民公社、生产队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1)背景
票证时代定点购买
限制种类
限制数量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
——邓小平197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
“分田到户”契约
1978年12月
地点 :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2)农村
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
分配方式:
集体所有——集体所有
人民公社——包产到户,家庭
平均分配——按劳分配
①改革内容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改革进程
1985年6月全国各地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
从历史过程看,农村改革并不是预先选择的突破口,它是在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一步一步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
——萧冬连《探路之役》
皖、川两省顶风而进
小岗村冒死尝试
农民的勇于尝试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
全国推广
皖、川试点
③改革影响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还搞起了养殖业、加工业、经济作物种植、农副产品运销等……很多农民还开始从事粮食种植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了向城市的流动,从事着商品零售、服务、修理等行业。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劳动力的行业流动与城乡流动——推动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城市经济的改革发展
(3)城市
首钢生铁出口的批复
5月上旬:首钢给主管部门打报告。
6月初:主管部门结束了一个月的研究、审查,同意
7-8月:找管物资的部门、管机械的部门签署意见
9月17日:管进出口的部门将批复文稿转送国家计划部门审查签字
10月3日:出差回来的某局长终于在文稿上签了字
——江世杰《方向对路子好一首钢改革与发展纪略》
①改革背景
材料一 改革开放之前,国企婆婆多,管得严。拿一个省级工厂来说,从厂长到车间主任的任命听主管厅的,……工人群体由劳工局负责,作为企业的具体负责人厂长,却没有任何权力,企业买套设备,甚至盖间厕所都要上级部门批准.——杜进兴《请把管理企业的权利还给我》
材料二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很多年后,他回忆说“欢迎我的是53张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一位日本记者访问重庆炼钢厂,看到两台正在使用的机器。他惊奇地发现这两台机器一台生产于1887年,一台生产于1905年。日本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标签的年代写错了,一打听才知道这两台机器是清末张之洞从英国引入汉阳兵工厂的。
企业无自主权
工人无生产积极性
与世界差距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种种弊端
②改革内容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原则: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措施: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全面展开: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A、初步尝试:特区试点
经济体制改革(以国企改革为主)
③改革挫折
材料一:1988年国民经济是在持续过热的状态下发展的。 从1984年以来,我国就出现了经济过热,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双膨胀的现象。1988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8.5%,增长幅度之高为建国以来所未有。
——节选自 李成瑞《1988年的中国经济:成就、困难、希望》
材料二: 不问姓“社”姓“资”,必然把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而葬送社会主义事业。”
——1991年《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
经济下滑;
思想动乱,人心涣散;
社会主义运动巨大挫折;
思考:改革开放在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了什么困境?
材料三:
④南方谈话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那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1992年邓小平南巡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理论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江泽民 1997年十五大报告
2、对外开放
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
内地省会城市
沿边城市
沿江城市
沿海开放区
沿海城市
经济特区
成果:
①加人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贸易组织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②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4、理论发展
新的统一道路
三、新的统一道路——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
内涵、构想→实践
2、港澳回归
时间、经过、意义
3、两岸关系
历程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
梳理知识点
(2分钟)
1、“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问题
(在香港问题上首次实践)
区别
台湾问题
(最初为解决台湾问题)
因为国共内战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属于国家内政问题;
因为列强侵华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属于外交问题;
内涵
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构想
实践
2、港澳回归
1982年,中英就香港问题开启会谈
1984年 《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 香港回归
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
1999年 澳门回归
意义
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3、两岸关系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大陆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
1993年,新加坡汪辜会谈
2005年,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
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2015年,习马会(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
1979
人民日报头版
《告台湾同胞书》
1993
汪辜会谈
2015
习马会
2005
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学完本课,同学们知道
邓小平为什么被称为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了吗?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通过
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中国GDP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
伟人已逝,
国家如斯!
致敬!
恳请批评指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