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主题 碳和碳的氧化物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碳的单质及化学性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二氧化碳的制取;气体收集的一般思路;二氧化碳性质及用途;一氧化碳性质及用途;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单元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本课题主要内容为学习碳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用途和性质。生活中各种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们的用途。有了前面学习常见物质,氧气、水等性质的探究,再学习碳单质,循序渐进,且更容易掌握。对于碳单质的研究,进而学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水到渠成,也为之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对物质探究的系统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物质的兴趣与能力。 课题2 本课题的内容是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安排在学习碳的单质和化学性质之后,具有由浅入深的作用。我们已经学习了空气中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再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对于气体的制取,收集等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都有一定的操作基础,本节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既能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3 前面的课题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本课题主要内容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已经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通过实验,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通过课题1了解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再进一步学习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将生活与化学理论相结合,体会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更通过二氧化碳的学习,了解温室效应等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危害,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单元主要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先从碳的单质开始学习,常见碳元素的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再从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入手,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学生自身参与进来,并通过探究去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选择实验探究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巩固化学实验操作,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创设情境,通过化学实验探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为立体的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意义,并从中感受到低碳生活的必要性,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本单元教学重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本单元教学难点:碳的不同单质微粒空间不同的排列导致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单元学情 在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基本建立了微粒观、科学世界观,已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应从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个方面着手并能合作设计实验验证物质性质。在生活中也已积累了部分生活经验,能将所学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但还没有建立明晰系统的知识结构,所认识的物质仅能靠经验来判断。本单元的内容,通过先学习了解碳的单质性质和用途,旨在重点建立学生有物质的差异是由其微观结构决定的意识。再进一步探究碳的氧化物之二氧化碳这一气体,有着已经学习和探究氧气的制取的实验基础,在学习二氧化碳,就较为顺利,这部分的学习内容不仅在于传授学生掌握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方法原理和实验操作,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验方案的选取,实验装置的搭建和气体收集的实验思路的建立和设计,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也通过实验探究来实现,不仅将化学学习与实验练习紧密,更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碳的氧化物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身体力行的践行低碳生活,更要有安全意识,保护自身安全和预防危险的能力。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的神奇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单元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2.知道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认识物质的多样性;3.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4.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碳还原氧化铜实验;5.理解并认识碳的用途;6.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7.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8.总结并领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装置去制取一般的气体;9.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10.通过动手实验掌握CO2相关性质的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11.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增强环保意识;1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13.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可燃性、一氧化碳还原性等反应;14.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对环境的污染,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达成评价
知识评价 节名 基础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碳的单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木炭还原氧化铜;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二氧化碳的制取;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收集方法。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单元实施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2.知道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认识物质的多样性;3.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4.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碳还原氧化铜实验;5.理解并认识碳的用途; 1.能够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2.知道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认识物质的多样性;3.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4.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碳还原氧化铜实验;5.理解并认识碳的用途; 1.观看图片,阅读课本了解并总结金刚石的性质与用途;2.观看图片,阅读课本了解并总结石墨的性质与用途;3.观看图片,阅读课本了解C60的性质与用途;4.观看教师演示实验,了解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校本P112页第1、2、3、5、7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3.总结并领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装置去制取一般的气体;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3.总结并领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装置去制取一般的气体; 1.书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回顾氧气的制取实验装置;3.自主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4.学生进行实验活动;5.讨论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校本P116页第1-6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1.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通过动手实验掌握CO2相关性质的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增强环保意识;4.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5.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可燃性、一氧化碳还原性等反应;6.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对环境的污染,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1.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通过动手实验掌握CO2相关性质的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增强环保意识;4.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5.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可燃性、一氧化碳还原性等反应;6.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对环境的污染,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1.通过阅读资料,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熄灭烧杯中的蜡烛,和二氧化碳瓶内注水,瓶子的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通过二氧化碳与水的实验,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根据二氧化碳性质总结二氧化碳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用途;4.分组讨论温室效应及增强的危害和防治措施;5.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了解和总结一氧化碳性质;6.观察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总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7.分组讨论总结一氧化碳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校本P123页第1-8题 校本课时作业
课时设计(课题3)
课题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前面的课题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本课题主要内容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已经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途径,通过实验,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通过课题1了解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再进一步学习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将生活与化学理论相结合,体会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更通过二氧化碳的学习,了解温室效应等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危害,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2.学习者分析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只是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未必有科学的认识。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但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因而会有因表面现象而得出错误结论的情况出现。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等化学用语,也会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和配平,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以及对化学反应从定性到定量认识的转变。本课题就需要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培养学生分析计算,逻辑思维,抽象和具体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学习目标确定 1.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C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通过动手实验掌握CO2相关性质的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增强环保意识;4.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5.掌握一氧化碳化学性质;6.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对环境的污染,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化学知识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温室效应;
4.一氧化碳
探究能力 1.根据实验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2.总结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3.总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科学态度 保持并发展对化学的研究的兴趣,愿意分享和交流
2.保持对身边化学的研究和学习,愿意更深层次的观察和了解。
3.保持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愿意实事求是追求化学真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总结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但讨论时不能配合完成。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讨论交流的工作。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总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一般步骤。3分:能总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步骤。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总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步骤。
结果展示能力 5分: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步骤进行操作总结准确、完整。3分: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步骤进行操作总结的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步骤进行操作和展示。
总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任务一:导入新课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多媒体播放视频】地窖中的危险【讲解】进入冬春季,常有农村居民通过挖地窖贮存白菜、萝卜、土豆、生姜等蔬菜,随后再取出食用的习惯。由于地窖长期加盖密封、空气不流通,加之贮存的蔬菜的呼吸作用尤其是生姜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同时消耗氧气,导致窑内严重缺氧,人进窖后容易发生二氧化碳窒息事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属于碳的氧化物,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二氧化碳导致窒息事件,导入本节课内容,认识到二氧化碳性质决定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任务二:新课讲授: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课本P117页6-3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放有高低不同位置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讲解】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分析:1.CO2密度比空气大;2.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演示实验】课本P117页6-4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讲解】现象:塑料瓶变瘪了;分析:部分CO2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大气压强使瓶子变瘪。【提问】根据这两个实验探究,能总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总结】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2.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2.化学性质:(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过渡】为什么我们常喝的可乐、雪碧等饮料统称为“碳酸饮料”?“碳酸”是什么呢?CO2溶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演示实验】课本P118页6-5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讲解】Ⅰ:纸花变红色;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Ⅱ:纸花不变色;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Ⅲ:纸花不变色;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Ⅳ:纸花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Ⅴ:红色纸花变为紫色;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结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喝完碳酸饮料容易打嗝的原因。【板书】(2)CO2+H2O=H2CO3;H2CO3=H2O+CO2↑;【提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Ca(OH)2)变浑浊,常用此反应作为检验二氧化碳的特征反应,原理是什么呢?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板书】(3)CO2 + Ca(OH)2 == CaCO3↓ + H2O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组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学生观看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学生思考并回答。CO2 + Ca(OH)2 == CaCO3↓ + H2O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任务三:新课讲授: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过渡】回顾课前的视频,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呢?【板书】二、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讲解】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要注意通风换气。【板书】1.不能供给呼吸;【过渡】在加压和降温条件下,二氧化碳还可转变为液态、进而凝固为固态,称为干冰。【讲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除了用于低温保存食品外,还可用于营造舞台环境。另外还用于人工降雨,你知道这里面的原理是什么吗?【阅读】阅读课本P119页,找出“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多媒体展示图片】碳酸饮料干冰灭火器【讲解】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除了制作饮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外,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灭火、化工生产的原料、气体肥料等。【板书】2.干冰:制冷剂,人工降雨;3.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讲解】人和动植物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这就是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回顾并总结。学生阅读并总结人工降雨的原理。 小组讨论积极,观察仔细。对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归纳总结、交流。展示时:思维清晰,表述准确。
任务四:新课讲授:温室效应
【多媒体播放视频】温室效应【讲解】大气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罩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也能让地面吸收的阳光不易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这种效应就叫做温室效应。【板书】三、温室效应【过渡】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排入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而因为滥砍滥伐导致森林植被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使得全球温度增高变暖。二氧化碳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利弊结合,温室效应增强也会带来危害。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影响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暴雨洪涝等灾害。【板书】1.原因2.危害【阅读】课本P121页并回答针对温室效应增强,我们有哪些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呢?【总结】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做到节能减排。1.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的开发新能源;2.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普及;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4.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吸收二氧化碳;5.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板书】3.措施 学生观看视频。学生阅读并总结。 通过视频导入温室效应,使学生认识到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任务五:新课讲授:一氧化碳
【过渡】碳的氧化物还有一种,就是一氧化碳。写出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氧化碳的性质又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板书】四、一氧化碳【阅读】阅读课本P121-122页,总结一氧化碳的性质。【多媒体播放视频】CO燃烧【讲解】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22CO2现象: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还原性:CO + CuO Cu + CO2;3CO + Fe2O3 2Fe + 3CO2;应用:冶金工业。3.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板书】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22CO2(2)还原性:CO + CuO Cu + CO2;3CO + Fe2O3 2Fe + 3CO2;(3)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提问】通过一氧化碳的性质,收集CO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分组讨论】以前,人们还常用蜂窝煤炉来取暖、烧饭,但必须也要加装烟囱,你知道在下面的燃烧很旺的蜂窝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吗?常常在煤炉中闻到很难闻的气味,又是什么原因?【总结】最下层:C+O2CO2 中层:2C+O22CO;CO2+C2CO 上层:2CO+O22CO2有难闻气味是为了提醒人们小心一氧化碳泄漏。【分组讨论】如果发生煤气泄漏怎么办?【总结】发现煤气泄漏应及时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并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检查管道是否漏气。如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到空气流通处,严重者,拨打120,送往医院。切忌马上打开开关插座及用电器等。【过渡】我们知道CO具有还原性,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板书】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多媒体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说明实验药品,实验装置以及实验现象。【讲解】实验药品:一氧化碳、氧化铜,澄清石灰水实验仪器:铁架台,试管,导管,橡胶塞,酒精灯。实验装置:实验原理:CO + CuO Cu + 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尾气时产生蓝色火焰。实验结论:CO具有还原性,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板书】1.实验原理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提问】为什么要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为什么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再停止?【口诀】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会爆炸,后者颠倒会氧化。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C+O2CO2;2C+O22CO学生阅读并总结。生观看视频并观察现象,记录。学生思考并回答。排水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观看视频并分组讨论。学生思考并回答。装置中若混有空气,加热可能引起爆炸;CO有毒,所以要进行点燃,处理尾气。防止Cu被氧气氧化。 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总结一氧化碳的性质,以及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任务六: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提问】学完本课题,你收获……【反馈练习】课本练习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
3.板书设计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2.化学性质:(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H2O=H2CO3;H2CO3=H2O+CO2↑;(3)CO2 + Ca(OH)2 == CaCO3↓ + H2O二、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不能供给呼吸;2.干冰:制冷剂,人工降雨;3.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三、温室效应:1.原因;2.危害;3.措施四、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且难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22CO2;(2)还原性:CO + CuO Cu + CO2;3CO + Fe2O3 2Fe + 3CO2;(3)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1.实验原理;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校本P123页练习第1-8题;(2)单元小结;(3)怎样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视频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反应。并且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切身观察,深入其中,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节课运用了举证实际生活中大量生活中常见事例来进行讲解,有利于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爱护环境,践行低碳生活的意识。更采用了在课堂上学生讨论并参与总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总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利用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共同探究。
9.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举证实际生活中大量生活中常见事例来进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用途的讲授,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于实验的探究,主张学生的自主性,但是也需要耐心的引导,和演示。使学生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探究当中,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自我意识得到满足,更有利于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世界的积极性。紧密联系实际,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通过对碳的氧化物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身体力行的践行低碳生活,更要有安全意识,保护自身安全和预防危险的能力。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的神奇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