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拿来主义》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13:4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拿来主义
鲁迅
目录
Contents
文学常识
Part One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了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杂文集:《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 《且介亭杂文》
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特点: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背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出卖文化遗产,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革命文化阵营内部呈现两种错误:一是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主义错误;二是崇洋媚外、全盘吸收的右倾主义错误。身处在左翼文艺队伍中的鲁迅,针对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的思想混乱,写下了这篇文章,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目录
Contents
文本解读
Part Two
初读文章,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 为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8-- 9段):阐明“拿来主义” 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什么要拿来)
(怎样拿来)
(总结全文)
(一)为什么要拿来?
1、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提到哪几个“主义”?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注意
(一)为什么要拿来?
2、“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各自特点?作者对他们的具体态度?
实质 做法 后果 态度
闭关 主义
送去 主义
送来 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被枪炮打破大门(落后就要挨打)
奉行闭关自守政策(排外)
讽刺否定
送古董、送古画和新画、送梅兰芳
亡国灭种,沦为乞丐
国民政府卖国政策 (媚外、怯懦)
揭露批判
鸦片、废枪炮、电影、香粉、小东西等
大受其害,一概排斥
帝国倾销剩余物资,对华经济文化侵略
批判
4、作者以尼采为例是要论述什么道理?
尼 采:
送去主义: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发了疯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
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类比
5、怎么理解“抛来”、“抛给”、“送来” 的含义?
抛来:
抛弃无用东西,或无代价地施舍,不怀有不良动机和目的。
抛给:
有目的、带恶意地输出。
送来:
帝 国 主 义对我国的经济、军事、文化的侵略与掠夺。
(一)为什么要拿来?
6、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闭关主义——盲目排外,抱残守缺(破)
送去主义——投降卖国,媚外求宠(破)
送来主义——嗟来之食,强加侵略(破)
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立)
1.先破后立,顺理成章。
2.对比衬托,鲜明突出。
否定
(一)为什么要拿来?
破与立
破和立是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破就是驳论,立就是立论。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论的途径有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这两种论证方式在议论文中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是相互联系、交错使用的。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以充分申述正面论点。采用这样的论证方法才更有力量,才能论述得更彻底。
(一)为什么要拿来?
(二)怎么拿来?
1、作者主张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大宅子
文化遗产
害怕逃避
逃避主义者
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者
全盘肯定
投降主义者
01
02
(二)怎么拿来?
2、文中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方式?
他占有,挑选
鱼 翅
鸦 片
烟 枪 烟 灯
姨 太 太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使论证效果倍增。
比喻论证的本体、喻体双方只是存在关系、道理方面的相似性,两者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因此比喻论证往往是带有缺陷的。要深刻地论证观点,必须在逻辑推论的引领之下,把比喻论证和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发挥出应有作用。
(二)如何拿来?
(二)如何拿来?
3、“拿来主义”是如何区别对待大宅子中的不同物品
喻体 本体 应有的态度
文化遗产
占有
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有害也有益的一类
有害可以做反面
教材的一类
腐朽淫秽的东西
使用、吃掉
存放、供治病用
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
使其各自走散
大宅子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幽默风趣且极有批判力度。
再读文章,赏析语言。
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自成一体,既富于形象性又富于情感性,语言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杀伤力。
此外,用词精当,表现力强。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尝试分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捧”,刻画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赏析语言
“几张”这一数量词,暗示了“学艺”上的东西已相当贫乏。
“挂”,只有几张画,却还要一路的“挂”过去,表现其自鸣得意、大张旗鼓。
所谓“发扬国光”实际上是自欺欺人,非常可笑的。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本指人或事物向前发展。在这里表示用活人替代古董,更表现出国民党政府崇洋媚外的行为进一步升级。
赏析语言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大度”本指人气量宽宏,能容人。用在这里,讽刺了国民党政府的盲目自大。
赏析语言
4.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国粹”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这里说烟枪和烟灯是旧文化中的精品,有嘲弄的意思。
赏析语言
再读文章,赏析语言。
总体语言风格/特点
其一,是用富有画面感的构思,借助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
其二,用幽默犀利、讽刺性强的语言,鲜明地表达观点态度。
目录
Contents
文本小结
Part Three
小结

昏蛋
拿来主义
虚无主义者
闭关主义(误国)
拿 来 主 义
送去主义(卖国)


立:拿来主义者
孱头
逃避主义者
废物
投降主义者
鱼翅
烟枪、烟灯: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
姨太太(糟粕):摒弃
送来主义(害国)
鸦片
小结
1、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
2、拿来之后怎样区别对待呢?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4、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