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14: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苏轼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豪。《水调歌头》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于丙辰年中秋,此时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学情分析:
旧版教材将这一课文安排在八年级下册,而新版教材则安排在九年级上册,往后推迟了一个学期。八年级到九年级的跨度是明显的,八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学生从感性思维渐渐过渡到理性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生活阅历的丰富,文本理解能力的提高,九年级的学生思维则更显深度和广度,对于《水调歌头》中词人所传达出来的复杂情感也更能感同身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熟读成诵,体味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感知苏轼的人格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读懂词人复杂矛盾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握词作内涵,感悟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体味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把握内涵,感悟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或缺的意象,月亮似乎是所有迁客骚人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总是能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张九龄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众所周知,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代表,其豁达乐观常人难及,就是这样一个千古风流人物在某年的一个中秋居然忧郁失眠了,于是举杯问月,狂饮大醉思如泉水,终成绝唱。那年那夜那人到底经历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设计意图: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走进文本。)
二、走进文本
(一)初读课文,注意停顿,感知内容
要求:
1、学生自由朗读词,注意字音字形和节奏
宫阙 琼楼 胜 绮户 婵娟
2、学生个体朗读:女甲上阙,男乙下阙,其余学生题目和小序(字正腔圆,把握断句,初步尝试诗韵,有情有味,语速稍慢)
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问:这首词与以往所学的词有什么不同?(多了一个开头。)
师生探讨开头一段内容
1、词序:放在词前主要交代作者写作时间、背景、缘由等说明性文字。
2、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
(二)再读明内容
学生边读边思考:词分为几个部分,各又讲了什么内容?
(1)词的上阙: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
起舞弄清影: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何似:哪里比得上。
(2)词的下阙: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了解把握词的内容。)
三、品读,感悟情境
1、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境,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词的意境描绘出来。
2、分组合作探究:
①文中哪些词语流露出作者思念亲人之苦?
②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③词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④从这首词中,你看出了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这首词中,你又学到了什么呢?
3、全班展示交流收获,师补充明确:
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是原始自然界的规律。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④全词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归根结底是在问人生。在想象和探索中,战胜矛盾彷徨,终于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整首词无不体现了苏轼那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豁达的胸襟。
小结: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心胸豁达、乐观积极的人。在苦闷矛盾中,问天问月问人生,最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明确
词序:写作时间、缘由
上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世俗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祝福
(设计意图:学生真正的深入文本,感受作者内心情感。)
四、苏轼访谈
如果有一天,你有幸穿越时空,来到了北宋王朝,和苏轼谈起这首词,你有什么要问他?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各抒已见)
预设问题:
如:苏轼不是仙人,为何用“归”字,有何深意?
月宫指哪里?
为何不如意,还说何似在人间?
师:整首词作者在对明月的追问和对兄弟的怀念中,天上人间自由切换,那么他为何会有如此丰富的心路历程。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作者创作期间的生活经历。
写作背景
公元1074年作者因与当朝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调任密州知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被外放冷遇的地位。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和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他官场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而他与弟弟曾有“功成身退,夜雨对床”之约。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这首水调歌头是写给他弟弟子由的,苏是宋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内心有那么一股豪气,喜欢以神人自居,再加上他性格上的弱点,有点自负,以天人为伍,或许是他的价值取向……
生2:月宫应该指朝廷,皇帝身边。
生3:作者在朝廷遭受排挤,所以他说寒冷,人间应该就是作者被贬之地,他虽然不如意,但他认为他很自由,所以他还是愿意留在这里。
师:肯定学生回答,补充讲解。
小结:仕途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壮志难酬是他郁结所在,他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但苏轼就是苏轼,怎可遁世而去,放弃生活。他把生活的苟且活成了诗和远方。让自己在最卑微的处境里开出最美的花朵,这是大智慧。
问:每首诗词都有旷古名句,同学们认为全词精华指出在哪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们如何理解呢?(人生思考)
学生自由谈论
(设计意图:此时出示写作背景,结合本文内容,更能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感受他的人格光芒。)
五、教师寄语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抱之以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就是苏轼,愿我们能领略他一份释然三分洒脱,漫漫人生路与这世间一切握手言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六、分层次作业设计:
1.全班同学背诵并默写本词。
2.推荐课外阅读:爱好阅读的同学拓展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更好的了解苏轼生平经历,更好的理解他的思想。
3、班内前五名同学,为作者苏轼写颁奖词,要求符合人物性格,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片:饮酒问月-----矛盾徘徊
↘思念亲人
↗豁达胸襟
下片:难眠怀弟-----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