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科学测量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实验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科学测量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实验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1-22 09:0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放:刻度尺上零刻度线与待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刻度线尽量贴近待测物体;
刻度尺的方向必须与测量物体方向一致;
看: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尺所在平面垂直。
读: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小一位
记:要有单位(1)放:放在水平平面上
(2)倒:手拿着量筒向量筒内倒入液体,当液体量将要接近所需液面时,改用胶头滴管添加液体。
(3)看:
使量筒壁上的刻度正对着自已,视线要与量筒壁垂直;并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切忌俯视或仰视!倒入液体后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用量筒测量形态不规则固体的体积①用烧杯将适量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设为V1 ;②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慢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当小石块被水全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V2 ;③计算可知小石块的体积为V2-V1。右图所示量筒内的小石块的体积是 。俯视或仰视对测量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典例 · 精析区 以题说法 互动探究 【例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大小
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操作步骤如下: 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
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 用细线拴住铁块,轻轻放入
量筒内的水中,并使之全部
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
C. 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
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
D. 计算出木块的体积。典例 · 精析区 以题说法 互动探究 解 析跟踪训练(1)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________。(填步骤前的序号)
(2)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式子,即V=_______= _______立方
厘米。用量筒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其实质是前
后两次测量的体积之差,即物体浸没于水中时的总
体积减去原先水的体积。
由于木块在水中是漂浮的,因此拴一较重铁块使其
浸没,故此时的总体积(V3)为:木块的体积+铁块
的体积+水的体积,可见为了测出木块的体积,必
须减去铁块的体积+水的体积,即木块的体积V=
V3-V2 =85毫升-70毫升=15毫升=15立方厘米。
显然步骤A是多余的。AV3-V215如图1、图2所示分别是两片树叶的平面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整格的按半格计算),请你填一填. 图1:整格 _____个,不满整格 ______个,面积大约_______平方厘米. 图2:整格______ 个,不满整格 ______个,面积大约 ______平方厘米.
分析:先数出整格数,再数出半格的个数.然后再求出它的面积.
解答:解:(1)图1:整格30个,不满整格36个,面积大约是: 30×1+36÷2,=30+18,=48(平方厘米). 答:图1:整格30个,不满整格36个,面积大约48平方厘米(2)图2:整格50个,不满整格40个,面积大约 50×1+40÷2,=50+20,=70(平方厘米). 答:图2:整格50个,不满整格40个,面积大约70平方厘米〖思考〗1、测量时为什么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在炎热潮湿的季节用一把木尺去测量一个热胀冷缩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时,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
3、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时,要向量筒内加入“适量”的水。对这个适量你是如何理解的?随堂 · 检测区 即时演练 查漏补缺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若改用最小刻
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
是______________。2.70厘米2.6~2.8厘米课外 · 拓展区 科学广角 超越自我 如图所示,这是我们常见的啤酒瓶。小明已经用刻度尺
测出了该瓶子底部的直径为D。现给你一把刻度尺、一个可以
密封的瓶塞和一些水,粗略测啤酒瓶的容积。要求:
(1)写出测量的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用测量量和已知量写出瓶子容积的表达式。提示答案要想测出啤酒瓶的容积,可利用水采用等效替代法测
出形状不规则部分体积。
在瓶内放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柱高度,即可得
盛水部分体积,然后塞紧瓶塞,将瓶子倒置,用刻度
尺测出瓶底空气柱的高度,即可得空的部分体积。
瓶子容积就等于盛水部分体积与空的部分体积之和。课外 · 拓展区 科学广角 超越自我 如图所示,这是我们常见的啤酒瓶。小明已经用刻度尺
测出了该瓶子底部的直径为D。现给你一把刻度尺、一个可以
密封的瓶塞和一些水,粗略测啤酒瓶的容积。要求:
(1)写出测量的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用测量量和已知量写出瓶子容积的表达式。(1)步骤:①在瓶内放适量的水,塞紧瓶塞,用刻度尺
测出水柱高度h1;
②将瓶子倒置,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空气柱的高度h2。
(2)则瓶子的容积为 提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