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文 官
Civil Servant,译为“文职服务人员”或“公务员”。
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西方旧有选官制度的弊端
探究:19世纪中后期西方才出现文官制度。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总结在此之前,西方有哪些选官制度,其选官条件是、弊端?
1、中古时期—前期5-13世纪
—社会治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无专门官员)
(1)治理机构:基本治理单位是庄园法庭
1、中古时期—后期13-15世纪
—恩赐官爵制
材料1:约14世纪后,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中央权力加强,国家的管理职能增多,国王需要更多的职业官员协助统治和管理,于是开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主要选取标准是效忠国王。他们类似于国王的家臣或仆从,官职、薪俸都依赖国王的恩赐,因此这种官员选用方式被称为“恩赐制”或“赐官制”。
(1)背景:
①民族国家兴起,
②随着国王权力扩大,事务增加
(2)选官方式:
国王或权贵恩赐
(3)选官范围:
国王亲信
(4)特点或局限:
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奴仆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西方旧有选官制度的弊端
探究:19世纪中后期西方才出现文官制度。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总结在此之前,西方有哪些选官制度,其选官条件是、弊端?
2、17-18世纪
—个人赡徇制
材料2:(光荣革命后)执政的大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也享有恩赐权,重要官员由议会任免,一般官员由国王和贵族控制的枢密院任免。这些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徒充斥官场宦海。
(1)背景:
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②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选官方式/内容:
(3)特点或局限:
少数人或集团将官职私相授受,
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执政的大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西方旧有选官制度的弊端
探究:19世纪中后期西方才出现文官制度。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总结在此之前,西方有哪些选官制度,其选官条件是、弊端?
3、18世纪后期
—政党分肥制
材料4:每个不同党派的总统上台后,对只要在竞选中为本党出过力出过钱的人,不问才能如何,都要安排一官半职。这些追求者,多数无一技之长,对政府赋予的职责不感兴趣,其中不乏既无才又缺德之辈。 ——张兹暑《美国政党分肥制述略》
(1)背景:
①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2)选官方式/内容:
(3)评价
积极:客观上打破政府的贵族化传统,为平民进入政府任职创造条件
经过选民选举产生的执政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
平民也可以进入政府任职
材料3:一个国家设置官员的目的是为了公众的利益,没有任何人具有与生俱来获得公职的特权……共和主义的领导原则就是促进轮换任职,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政府体系更加健康。 ——杰克逊总统就职演讲(1829年)
局限:①造成腐败泛滥;②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③降低了行政效率。
加菲尔德被刺杀
小结
唯物史观 时间 中古时期 14-17C 17-18C 19C初
上层建筑 选官 制度 无专门官员 恩赐官爵制 个人赡徇制 政党分肥制
教士和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 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 官员由议会、国王和贵族枢密院任命 资产阶级执政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
经济基础 生产 水平 时代 背景 庄园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工业革命前
庄园是基本治理单位;基督教会举足轻重 民族国家兴起国王权力加强 英“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英美等国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日益成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唯物史观
中古时期的制度不能适应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
资产阶级需要参与国家管理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一)西方旧有选官制度的弊端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西方旧有选官制度的弊端
(二)工业革命的推动
【思考点】: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4: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启蒙思想
政党更换频繁,效率低下且腐败
经济基础:①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大大提高
上层建筑:①政府职能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②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
思想变化: ①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平等参政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人们教育程度的提高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西方旧有选官制度的弊端
(二)工业革命的推动
(四)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建立与完善的影响
(五)外部因素:中国科举制提供了借鉴
材料5:1983年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艾伦 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时曾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
(三)启蒙思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六)催化剂:克里米亚战争
石板画: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伤病士兵们在寒冷中挣扎
克里米亚战争中,政府机构混乱,效率低下,导致英军伤亡惨重。
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
政务官:
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内阁共进退。退。
限制官员当选为下院议员
(目的: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
作用: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
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建立文官委员会
(不受党派干涉)
最终确立
(必须通过
公开竞争考试
择优录用)
两官分途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5年
1870年
1854年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奠定了后来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自主归纳:阅读课本第二子目,梳理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过程
设立常务次官
(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
不断完善;具有渐进性、长期性、艰巨性、连续性,
2、西方文官制度的扩展
美国:《美国文官法》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由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史称《彭德尔顿法》),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
法国:
1946年,法国颁布统一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日本:
1947年,日本通过《国家公务员法》,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功绩制等。
联邦德国:
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帝国官制进行改革;1950年颁布公务员法,形成现代文官制度。
1881总统被刺
二战结束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探究归纳:阅读课本第三子目,结合材料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特点
1、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材料6:各种录用考试都要以公告通知公开进行,公告必须写明招考的职务、责任、待遇、资格、 考试科目及时间地点,成绩张榜公布,并通知本人;
所有公民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而受歧视,主要以“品行”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
文官的录用主要是按考试成绩,并参考个人资历、学历、品德和健康状况来鉴别优劣,择优录用。 —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材料7:课本36页历史纵横、学思之窗;37页历史纵横,史料阅读
材料8:在文官制度建立以前,西方各国基本上没有对官吏的考核制度,而官员的工作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文官制度建立后实行严格的功绩制,对于文官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进行考核,鼓励文官勤奋工作,提高行政效率。
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①阶层广泛;公开考试和择优录用
②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③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④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具有激励机制
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必须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保持中立态度,而不可能是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保持中立。
目的:调整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矛盾,使政府工作不会因政党斗争和内阁更迭而中断,从而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课后问题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材料9: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10: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①规范了西方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政治和管理分离。
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③平民得以参政,扩大资产阶级统治基础,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④官员选拔制度化、公开透明,有利于减少徇私舞弊现象。
积极
局限: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③文官层次越来越多,工作项目层层报批,推诿扯皮,出现争权夺利现象,
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性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四、西方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异同
中国科举制考试内容 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
最初为综合性考试,虽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后期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 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同 ①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②国家重视,有严格法律保障; ③利于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④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基础 异 背景 经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
政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思 受启蒙思想影响 受儒家思想影响
时间 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产生与封建社会
关系 不受国王、内阁控制 受皇帝直接干预
内容 考试内容综合多样 考试内容趋于单一
目的 维护地主阶级君主专制统治 维护资产阶级代议制
西方的文官制度
探因: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循迹: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求果: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制度演变:无专官→赐官制→个人赡徇制→政党分肥制
演变趋势:从忠于个人到忠于政党;从贵族化渐趋平民化
历史渊源: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
经济因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思想因素:启蒙思想影响
外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背景
英国率先建立:政务官和事务官;1870年最终确立
扩展:1883年,美国;二战后,法国、德国、日本等
特点:公平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服从领导;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影响
积极性
局限性: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规范了西方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行了政管分离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平民得以参政,扩大资产阶级统治基础,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制度化、公开透明,减少徇私舞弊现象
文官制度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在政治上的成熟
本课小结
本质:为资产阶级服务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