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堂导入
teaching analysis
壹
正确的思想对于人的生活学习而至生存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正确的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毛主席就带领我们从哲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了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本篇课文《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
课堂导入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梳理文章的思路。
2.通过梳理关键语句等方法,提升对文本的鉴赏能力。
3.品味文章的论述语言,联读分析作者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4.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任务
teaching analysis
贰
学习任务
1.解释重点词语:
滔滔不绝:
精辟:
高屋建瓴:
酣畅淋漓:
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见解、理论)深刻;透彻。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形容非常畅快、舒适。 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学习任务一:预习检测,筑牢知识基础
学习任务
2.辩证唯物论基本知识
基本含义
基本观点
基本要求
学习任务一:预习检测,筑牢知识基础
学习任务
2.辩证唯物论基本知识
基本含义 辩证唯物论是由马克思所主张的历史学说,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基本观点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基本要求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习任务一:预习检测,筑牢知识基础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梳理内容,明确论证结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通俗,启示深刻。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梳理文章的内容层次,明确本文的论证结构。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诵读,结合课前预习内容,完成下列内容结构示意图。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梳理内容,明确论证结构
文章层次 主要内容 论述思路
开头三句 通过三问三答,提出问题,明确论点 引论:提出问题,提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中心论点。
以下两句 说明存在和思想的关系 本论:分析问题,从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论证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从而论证中心论点。
以下五句 物质到精神,存在到思想
以下六句 精神到物质,思想到存在
以下两句 正确认识的全过程
最后四句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结论: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内容和结构示意图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梳理内容,明确论证结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二部分可以看作是一篇独立的议论文,请你依据全文论述思路,试划分结构。
第二部分结构分析示意图
引论 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辨证关系,这是下文两个飞跃的纲。
本论 分别论证飞跃过程的两个阶段。又可分为两层: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结论 对上文的总结并深化,阐述一个正确的认识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细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
(一)开头连提三个问题作用和关系是怎样的?
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
作用:第一个问题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
也包括了后两个问题的内容。
(二)为什么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
学习任务三:细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
学习任务
要想证明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必须把它再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因此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一是因为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证明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二是因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也即认识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
(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什么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
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因为受到历史条件和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即使对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因此正确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细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
(四)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二者有什么区别
感性认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
理性认识:在实践中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多次,经过大脑的思考,把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思想。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 。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细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
(四)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二者有什么区别
两者区别:
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它以直接感受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包括感觉、知觉和概念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细读文本,探究文本内容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四:提升认识,明确通俗缘由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认识到这篇文章结构严谨,思想内容深邃,揭示了正确思想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关系。那作者为什么会选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哲学道理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四:提升认识,明确通俗缘由
一方面,这是作者一贯的特有的语言风格。作者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我们读过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动党八股》等,都具有这样的语言特点。
另一方面,是由本文写作的对象和目的决定的。本文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下农村的工作干部,其目的是武装他们的头脑,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工作,宣传群众。故作者在行文时使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比起其它文章显得尤其突出,这是内容决定了语言形式。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五:横向联读,探究艺术特点
(一)两篇课文的中心论点各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好处?
《改造我们的学习》:题目即观点,开宗明义,简明扼要,旗帜鲜明。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连续设问。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五:横向联读,探究艺术特点
(一)两篇课文的中心论点各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好处?
连续设问好处:
①制造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正误对照,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义。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五:横向联读,探究艺术特点
(二)两篇课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
《改造我们的学习》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充分,灵活多变,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也有例证法和对比法。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五:横向联读,探究艺术特点
(三)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析毛泽东论说文的艺术特点。
1.严谨准确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两篇文章中,通过运用一系列词语,严谨准确地指出了中心论点,揭示了深刻道理。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五:横向联读,探究艺术特点
2.通俗易懂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写给 党员干部和群众看的,很多党员干部和群众文化程度并不高,所以 在使用专业术语的同时,作者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深奥的道理。
3.生动形象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既具有政论语体语言准确、鲜明的特点,又体现了毛泽东 政论文语言通俗、生动的特点,体现了毛泽东政论文的语 言智慧。
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道理。为了阐明这一道理,毛泽东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论述了正确思想的形成过程,使我们懂得: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人们要从实践中得到正确思想,而正确的思想又不断推动实践,而且,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拓展延伸
teaching analysis
叁
拓展延伸
拓展问题:联系生活
在现代社会,有许多的所谓的专家没有经过实际考察,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想当然地指导现实社会的生活,结果遭到人们群众的反对。请你结合本文所学内容,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们交流。
作业布置
teaching analysis
肆
作业布置
1.阅读下面的文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加以赏析。
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
2.预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一说这篇文章为何能够引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作业布置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