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云大附中呈贡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一)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昆明市云大附中呈贡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一)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15:09:23

文档简介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2023-2024学年(上)
2026届高一月考(一〉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
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芳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时代诗歌十年,值得注意的新气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主题写作。主题写作是对1980年代以来诗歌过于个人化、碎片化之后一种重建总体性的
努力。因为中国特殊的情况,诗歌写作的碎片化比较严重,中国新诗起源之后遭遇变数太多,1980
年代以后又遇到解构主义思潮,一切都被颜豫打碎了,所以,主题写作是一种诗歌的深化和升华。
第二是生态写作或者说自然写作。环境发生大变化的时代,生态诗歌写作,不仅仅局限于自然
生态保护的主题,同时也是展现新的世界观、新的宇宙观的途径。每个新的时代的开始,都有新的
宇宙观出现,载人航天等拓宽了人类视野。屈原的《天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郭沫芳的
《女神》等,都是新的时代对世界全新的感受、渐的宇宙观出现的征兆。新时代需要我们重新理解
世界、天下、宇宙,诗歌在这方面大有作为。
第三是女性写作。去年英国《卫报》根据大数据统计,目前无论是年度畅销榜名单、各大获奖
名单还是文学新人名单,女性作家都逐渐占主导地位。诗歌也有这种趋势,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
高,男女更加平等化等因素,女性写作势头上升。
第四是青春写作。青春写作是永恒的话题,特别对中国来说,中国现代性形象就是青春形象。
学者宋明岸认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李大钊的《青春》《青春中
华之创造》等文章中,都有类似思想,强调“个人有个人之青春,国家有国家之青春”。青春成为
了中国现代性的最主要的形象。《诗刊》社的“青春诗会”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它代表
一种创新、一种希望和一种未来。新诗的主角是青年,具有更自由开放精神和新时空观、新天下观
的青年。新诗现代性仍然在成长之中,新时代诗歌也是如此。
(摘编自李少君《诗歌维新:新诗、新时代与新气象》,有删改)
材料二:
自发韧以来,新诗的音乐性就引起闻一多、郭沫若、梁实秋、徐志摩、戴望舒等诗人学者的关
高一(上)月考(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2023-2024学年(上)2026届高一月考(一)
语文答案
1.A【“由于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说法不当,对原因概括不全面,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还应包
括“中国特殊的情况”“中国新诗起源之后遭遇变数太多”等因紫。】
2.B【A项“新时代诗歌十年,女性诗人逐渐占据诗坛主导地位”说法不当,材料一中说的是“去
年英国《卫报》根据大数据统计,目前无论是年度畅销榜名单、各大获奖名单还是文学新人名单,
女性作家都逐渐占主导地位”,但并不是中国新时代诗歌十年期间:C项“反之亦然”说法不当,根
据材料内容无法推导出这一结论:D项“后者分析其不足”说法不当,材料二既分析了新诗的音乐
性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分析了不足。】
3.D【梁启超、陈独秀的作品只能证明“青春写作是永恒的话题”,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不是“新
时代”,并不能证明“新时代新诗十年具备新气象”这一观点。】
4.①材料二首先指出新诗的音乐性历来备受重视,并简要概括诗歌音乐性的体现:②然后以闻一
多为例阐述诗歌音乐性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事实:③接着分析新诗在音乐性发展方面存在局限与不足
的原因:④最后提出希望,点明题自。(每点1分,共4分。)
5.①要加强对中国优秀诗学传统的继承和体认,尤其是诗歌音乐性的体认:②对国外优秀的成果
应及时译介、研究并借鉴;③了解西方音乐的复调曲式结构特点,增强对诗歌结构的敏感度。(第
一点2分,二、三两点答出任意一点2分。)
6.B【A项“缺水断粮形势严峻”有误,小说开头只提及断水,没说断粮,后来老苏冒险通过敌人
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为战士们送萝卜,说明粮食没断:C项“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
而停火汲水的默契”错误,应当是基于老苏的勇政和对战场人性的洞察,以及他的大胆细致和冒险
精神,才达成了这种默契,互送香烟只是对老苏预判的睿智的证明:D项“过于谨小慎微”解读有
误,应是表现我军行事谨慎小心、考虑周全的优良品质。】
7.B【“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冲突”错误,白连长反对老苏汲水是担心老苏的安全,老苏与白连长
的争辩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白连长觉得老苏说得有道理,同意他去试一试。】
8.①正面描写。通过对老苏动作和语言的精准刻画,表现出他不怕危险、乐于奉献的形象及高度
贵任感;②侧面描写。通过对面敌人惊呆的神态侧面表现出老苏勇敢智慧的形象;③细节描写。
用特征鲜明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苏去汲水的“举”“”的细节凸显其沉稳:④情节
设计上的反复手法的运用,文中“老苏要求”“老苏还是要求”“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老苏继续
争辩”及去汲水时举桶蔽桶等动作的反复凸显了老苏执着的形象。(每点2分,答出三点可得6分。)
9.①“硝烟”指战场上的战火(答代指战争亦可),“流泉”指敌我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的
一股清泉:②“硝烟”和“流泉”形成对比,战场缺水严重,战士取水迫切,战场紧张死寂,流泉
自由奔流:③暗示老苏的重要性,敌我双方生死之际,老苏以他的灵活、智慧打破僵局,给死寂的
战场带来转机:④战争毁灭生命,摧毁人性,硝烟下的流泉却在关健时刘唤醒了敌我双方对生命的
尊重和敢畏,引起人们对战争深层次的反思。(每点2分,答出三点可得6分。)
10.CEG【“率其徒持畚锸以出”中,“其徒持畚锸”为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以”为连词,表
修饰,前面不能断开:“率其徒持畚锸以出”句子结构完整,“以出”后断开,即C处。“筑东南长提”
高一(上)月考(一)语文答案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