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4第6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选修4第6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22 20:0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50年代初的公交车(烧炭型),人货混装,一路行驶,烟雾腾腾,尘土飞扬。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烧的煤气。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在1956年以前,长期被外国人宣布为贫油国,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 。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李四光 (1889-1971)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一、石迹耿千秋——李四光先生的科学贡献 1918年,李四光在他的硕士论文中写道:“今天,我们要求新兴一代‘黄帝’子孙,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许并非为时过晚。一方面,要为纯科学的发展而尽力;另一方面,要用得来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去解决有关工业的问题。”探究一:李四光先生是怎样实践他的诺言的?
他解决了有关工业的哪些重大问题?理论研究 实际运用《地质力学概论》
(60年代)研究领域一、石迹耿千秋——李四光先生的科学贡献地质力学新理论“地质力学”创立经过: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1926)《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
(1945)《新华夏海的起源》的报告
(1948)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是地质力学考察和研究的对象。地质力学的代表作和里程碑实际运用研究领域一、石迹耿千秋——李四光先生的科学贡献石油勘探地质力学 一战期间,为寻找石油,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西北打了7口井,花了几百万美元,因收获不大走掉了。
1922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中国贫油论”这个新华夏系的内陆沉降带,我们有证据认为是白垩纪内陆盆地的发展……可能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
——李四光(《中国地质学》,1939) 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的松基3井进行第一次开井放喷。在钻井队员和石油工业部领导的注视下,咕嘟的工业油流从阀门中源源不断呼啸而出,一喷几十米远,象征着松辽盆地第一口具有工业价值油流油井的诞生。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和松基3井喜获工业油流,1959年10月8日,赶到油井现场的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提议,把大同镇改名为大庆区。此后,石油部也将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从此,中国将“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 打破了一个“洋神话”摘掉了“中国贫油论”的帽子 实际运用研究领域一、石迹耿千秋——李四光先生的科学贡献石油勘探地质力学“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1967年10月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研究地下水观测的会议上指出,“应向滦县、迁安地区(属唐山地区)做些工作。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实际运用研究领域一、石迹耿千秋——李四光先生的科学贡献地质力学古生物学冰川学(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又打破一个“洋神话” 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距今约200万年) ,大部地区多次发生的冰川活动的总称。冰川的发生是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一般冰川为舌状。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它的出现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发展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第四纪冰川,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研究和确认第四纪冰川既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也有普遍的现时意义。 早在20年代,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李四光到过太行山麓、大同盆地,上庐山、黄山,先后发现了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1933年,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次年会上,满怀信心地宣布:“长江流域在第四纪确有冰川遗迹存在……”李四光的新发现,震惊了世界。 德国冰川权威李希霍分断言:“中国南方太暖,而北方太干,第四纪中国无冰川发生。”“冰舌”---西藏堆龙德庆(摄于1000米高空的飞机上)第四纪冰川遗迹科学家考察第四纪冰川现代冰川---海螺沟冰川(川西贡嘎山周围)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是我国第四纪地层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寻找地下水资源、砂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都有重要指导作用。实际运用研究领域一、石迹耿千秋——李四光先生的科学贡献(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创立虫筳科化石鉴定标准)虫筳 ,这种古生物仅麦粒般大小,出现于古生代石炭纪,绝灭于二叠纪末,是一种生活在古代海洋的单细胞动物,又称为原生动物。
专家称,稀罕的蜓科化石是地球历史所珍藏下来的宝贵遗物之一。对于当地普查找矿,研究地质构造以及研究古生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意义。《行路难》
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曲实际运用研究领域二、石迹耿千秋——李四光先生的科学贡献(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创立(虫筳)科化石鉴定标准)李四光生平简介1889年 出生于湖北黄冈
1904年(15岁)破格选送日本留学,学习造船专业
1905年(16岁)加入同盟会
1910年 毕业回国,通过考试被赐“工科进士”
1913年 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地质
1920年 回国,北大地质系执教
30、40年代 多次赴欧美讲学、考察等交流,
并再次赴英深造
1950年 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并任中国科学院
副院长,地质部部长
1971年 卒于北京,享年82岁 探究二:李四光先生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请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李四光先生的一生经历了哪几次政权更迭?二、崎岖五岭路——李四光先生的人生轨迹探究三:李四光先生的求学经历有哪些转变?探究三:李四光先生的求学经历有哪些转变?李表四被光光探究三:李四光先生的求学经历有哪些转变?李四光先生选择专业的理由是什么?探究三:李四光先生的求学经历有哪些转变?李四光先生选择专业的理由是什么?探究三:李四光先生的求学经历有哪些转变?新式学堂留学日本留学英国李四光先生选择专业的理由是什么?赴英讲学1910年回国,
后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
1920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50年回国,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先生选择回国的原因是什么?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建设祖国反映李四光怎样的精神品质?探究四:结合李四光的经历,谈谈青年该如何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李四光先生的一生崎岖五岭路石迹耿千秋 1971年4月29日,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颁奖词 中国既要找到油,又要找到铀——在新中国地质事
业的群星中,最为明亮的一颗就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
地质工作奠基人李四光。
李四光以科学家、地质学家而享誉全球,而作为孙
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创始会员之一,他是现代
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李四光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卓越的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温家宝(《在纪念李四光110周年诞辰大会上讲话》,1999) 李四光是我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周恩来动动手了解下列人物,制作共和国科技名片“决不能放走钱学森,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美国国防部官员 评价钱学森一个在精神上可以无障碍行走的人,肉体的残疾,永远不能成为她的羁绊。
张海迪“他把那些枯燥的数学理论讲述得精彩动人。” “用生命谢幕的人民数学家。”
?????华罗庚的学生“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想请你参加,你看怎么样?”他的身影从众多好友的视野里隐去......
邓稼先“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 焦裕禄“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 震撼世界的一次突破,带来了“国球”的长盛不衰。
容国团动动手共和国科技名片华罗庚: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为 社
会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 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王 选: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 的计算
机处理研究,被誉为当代“毕昇” ***:************ 李四光的主要事业是为国家找石油等能源。目前中国正面临着石油短缺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继续李四光的事业,尽快解决石油短缺的问题?再找石油研发替代能源节约能源再造“李四光” :继承“光”的事业发展科教,培养更多的“李四光”1.杨帆同学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下列哪位是他的先
辈和同行
A.李时珍??? B.詹天佑?? C.李四光?? D.爱因斯坦课堂巩固:练一练2.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下列没有体现此特点的是
A.勘探石油,发现油田??????B.寻找铀矿,发展核能
C.研究和预测地震??????????D.修建京张铁路3.李四光在很多的科学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
果。下列哪些领域他的贡献特别突出
①量子力学②地质力学③古生物学④冰川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4.认为李四光是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其主要依据是
A.创造地质力学理论???????B.担任地质部长
C.创建“构造体系”理论???D.地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