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说教学理念和方法1.理念
(1)联系生活,回归历史,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探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注重情景体验和理性分析,从最近发展区开始,唤起社会责任感。
(3)树立新的教材观,注重网络等课程资源。
2.方法
(1)学法指导: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
(2)读书指导:快速阅读和精读细读,圈点批划。
(3)情景教学:影视资料、走进历史、解读历史、书写历史。二、说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三维目标: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围绕“一国两制与祖国完全统一”这一主题,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 创设情境,使其认识和感受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是不得人心的。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其运用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的交流2、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评价;
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四、说教学思路 高一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学习习惯几乎空白.针对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坚持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的渐进式学习的理论。从把握基础知识点到构建知识框架,再到突破重难点,升华历史感悟能力.
本节课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近,时代感强,课程资源丰富,鉴于此我根据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思路出发,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开始,整节课围绕“一国两制”主题展开,设计了三步骤:
走进历史——重温港澳回归的经典时刻;
解读历史——诠释“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书写历史——展望海峡两岸关系;
以期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的目的。五、说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视频材料收集、指导上网查找资料等学生:相关材料收集(如“国亲大陆行”成果展)、 配乐诗朗诵六、说教学流程(一)图音并茂,情境导入(《七子之歌》FLASH)走进历史——重温港澳回归的经典时刻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
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
米字旗降落,一个时代的结束;
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 为什么说是百年的耻辱和百年的梦想?
为什么全国人民如此盼望香港回归?
“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 还体现在哪儿?
港澳问题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结合“香港回归”视频和上述诗回答:学习第一步:了解(掌握史实)中国国旗在会场扬起来,葡萄牙国旗在总督府前,最后一次降落请思考 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前提条件(根因)—— 国力强大
关键因素—— 一国两制的构想
法律依据—— 联合声明以及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群众基础—— 渴望回归香港回归美 丽 的 香 港1982中英会谈1984《中英联合声明》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胜利回归澳门回归澳门标志性建筑——大三巴牌坊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1995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前两年,西方有影响的《财
富》杂志发表题为《香港之死》的专题报告,预言实
施“一国两制”的香港必然会“死亡”。
2001年,香港回归祖国4年后,《财富》选择香港召
开了“《财富》全球论坛”,高度评价香港仍然是亚洲
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明天会更好解读历史——诠释“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二)合作探究,突出重点学习第二步:理解(突破重难点)预设问题
(1)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
(2)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如何形成并成为国策的?
(3)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
(4)如何看待一国两制?
学习第二步:理解(突破重难点)学生自己设问并思考:“一国两制” 构想的含义及内涵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内涵具体说,就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一国两制的前提基础是什么? 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 两制分别指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 两制是指在中国国内可以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两制的主体是什么? 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一国两制在台湾与港澳地区政策是否一样? 实行一国两制,台湾与港澳有所不同 实行一国两制有没有时间和政策保障? 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且有法律保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今逢盛世倍思亲,遍觅中华少一人
——仿写播放《爸爸的草鞋》MTV学生思考“少一人”指什么?为什么少了人?以此引出下一主题——台海关系展望诗歌欣赏:书写历史——展望海峡两岸关系学习第三步:见解(深刻独到)(三)追综时政, 破袭难点台湾探亲团登上长城隔绝交流民间交往坚冰打破1980年后台湾彰化师大与山东师大学术交流台胞搭乘“同安”号直航厦门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九二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法》《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2006年2月27日下午,陈水扁主持“国安高层会议”表示, “国家统一委员会”终止运作、“国家统一纲领”终止适用。
2月28日上午,陈水扁批示:“同意:‘国家统一委员会’终止运作,不再编列预算,原负责业务人员归建;‘国家统一纲领’终止适用,并依程序送交‘行政院’查照。”
——台湾“中央社” 报道 走向台独当今台湾局势陈水扁3月29日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宣称即使面临战争,也要继续把台湾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他将继续实施两年内制定“新宪法”的计划。陈水扁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访问时誓言推动台湾修改“宪法”的计划,并重申台湾是一个“独立国家”; ……“新宪法”不会影响统一和“独立”的问题。 台独分子在国际反华势力支持下,倒行逆施、叫嚣“一边一国”、“一中一台”、“公投立宪”、妄图分裂祖国。李登辉 陈水扁反台独、中华儿女盼统一国际反华势力和平统一的两大阻力台独势力香港反台独、反公投座谈会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二: 近日,陈水扁向日本媒体宣称要以“反并吞法”或举办“反制公投”,对抗大陆的“反分裂国家法”。陈水扁言论一出,便遭到海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
(1)“陈水扁言论一出,便遭到海内外舆论的一致谴责”说明了什么?
(2)《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你认为两岸关系会怎样?说明理由两岸关系调查与展望你认为两岸关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两岸关系调查与展望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学生展示网络收集”国亲大陆行“的成果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首次握手 以“心怀祖国宝岛、思念台湾同胞”为主题,写一首诗、一篇散文、一封信或一篇小说,歌颂伟大祖国,抒发两岸亲情,反映两岸心声。我为祖国统一做什么?(畅谈)小结:理论到实践草鞋是船,爸爸是帆。
远远的故乡在召唤,
满载半个世纪漂泊的沧桑,
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靠港!
——《爸爸的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