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东边升起月亮 课时安排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新人音版六年级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芬芳茉莉》中的欣赏课。《东边升起月亮》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插曲,他选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花》作为歌剧的音乐素材。《茉莉花》不但在中国广为流传,从 18 世纪末叶起,还流传到欧洲和美洲。 1840 年英国地理学家和旅行家约翰·贝罗在他所写的《中国旅行记》中刊登了这首民歌,从此在国外就把它作为中国民歌的典型广泛传播。从音乐中能够看出,普契尼将原《茉莉花》中富有特性的音调,根据所描绘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加以展开,使音乐更加平和抒情,有一种朦胧色彩,符合剧情要求。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水平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增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渐弱,他们在表达上与小学中低段有很大差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在语言上有所改变,能够一种成人式或对话式直接提问。
3.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东边升起月亮》的旋律取材于《茉莉花》,学生理解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东边升起月亮》,学生能够听辨并能从中体会歌曲的情感。初步了解歌剧的基本知识。 (3)通过聆听、欣赏,根据歌曲意境,创编符合故事剧情的歌词,并根据剧情分组演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简单介绍歌剧《图兰朵》大致的剧情,知道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时为了增加歌剧的中国元素,让学生了解茉莉花是美的,中国的民歌也是非常美的。
4.课堂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欣赏《东方升起月亮》体会其情感,理解《茉莉花》的重要性:感受乐曲情绪、力度和旋律走向。 评价任务2:清楚歌剧《图兰朵》大致剧情,了解普契尼,加入自己的创意创编。了解《图兰朵》及作者普契尼,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5.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1.师:谈到歌剧,你能想到什么呢 ? 歌剧起源于意大利,是西方贵族的宠儿,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它是融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2.师:让我们欣赏一段歌剧片段 在这个视频中你能找到哪些中国元素? 生:服饰、戏曲、音乐 1.欣赏音乐,提出问题 2.回答问题,引入主题上课聆听的状态。环节二:新知教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1.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选曲《东边升起月亮》,它是意大利伟大的歌剧大师普契尼的作品。普契尼是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著名的歌剧作品,对世界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欣赏一下他的歌剧选曲《东边升起月亮》。 2.师:欣赏《茉莉花》请记住它的旋律。同学们,这首茉莉花与我们之前欣赏的几首是不同的,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吧! 3.师:让我们欣赏歌剧《图兰朵》片段《东方升起月亮》,说一说它与哪首歌曲相似? 4.师:作者约翰·巴罗在1792-1794年间任英国首任驻华大使马戛尔尼伯爵的秘书。在其卸任返回英国的途中,巴罗听到了《茉莉花》一曲,并发出赞叹。1924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歌剧《图兰朵》时就选用了《中国游记》中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题贯穿全剧,并在剧中的女声合唱中用了它的全部曲调。1926年, 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教随着这部经典歌剧的流传飘向世界。 5.师:再次聆听,根据歌词猜测这个歌剧讲了什么故事? 教师介绍歌剧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6.师:观察歌剧除了声乐部分以外,还有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7.师:想一想:为什么歌剧《图兰朵》会选《茉莉花》作为它的音乐主题? 因为茉莉花是最早传入外国,。1926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它的旋律创作了歌剧《图兰朵》;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即将于明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都少不了《茉莉花》的身影。《茉莉花》有幸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经典普契尼对巴罗版的《茉莉花》重新编曲,配合着以中国元朝为背景创作的歌剧,让东方韵味拨动了西方观众的心弦。 8.看中文乐谱,跟着音乐哼一哼 最后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跟着音乐一起歌唱吧!1.认真聆听并思考。 2.认真聆听并分辨。 3.《东方升起月亮》与中国民族音乐《茉莉花》相似. 4.认真聆听,了解剧情。 5.学生讲述剧情,教师做总结。 6.思考回答还有舞台、背景、舞蹈、情节等等 7.认真聆听。 8.随音乐完整表演。1:欣赏《东方升起月亮》体会其情感,理解《茉莉花》的重要性:感受乐曲情绪、力度和旋律走向。 2:清楚歌剧《图兰朵》大致剧情,了解普契尼,加入自己的创意创编。了解《图兰朵》及作者普契尼,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环节三:拓展延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1.请各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乐器伴奏,请同学们分组、分角色演绎《东方升起月亮》。 2.请为《东方升起月亮》中的几个角色分别写一段旁白。 3.音乐是无时空、无国界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人们常常在音乐中寻找灵感,互相借鉴、自由表达,像《茉莉花》和《东边升起月亮》一样的创作,古往今来有许多,比如古典交响乐莫扎特《第 40 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就改编成我们所熟悉的歌曲,咱们来听一听!1.分组、分角色表演。 2.写出旁白,并大胆展示。 3.。欣赏由莫扎特《第 40 号交响曲第一乐章》改编的《不想长大》是否积极讨论合作,并大胆展示。
6.板书设计 东边升起月亮 选自歌曲《图兰朵》 茉莉花 江苏版
7.作业设计:个家人们讲讲图兰朵的故事。
8.教学反思与改进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欣赏《茉莉花》 课时安排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茉莉花》的曲调流传极广,全国有很多种不同的版本,河北和江苏版是其诸多版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首,深受大众喜爱。其中河北民歌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而江苏版的表现的是少女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
2.学情分析 这节课赏析几首不同风格的《茉莉花》,让孩子们充分体会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对音乐作品极大的丰富,小学六年级,在音乐方面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对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有了一定的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品并能用正确的方法和优美的声音歌唱歌曲。
3.课时学习目标 (1)聆听江苏、东北和河北的《茉莉花》,感受并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唤醒民族热情。 (2)学生能从节奏、旋律、风格、语言上比较江苏、东北及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4.课堂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认真聆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思考回答。 针对目标(2):从速度、旋律、节奏、歌词、语言等方面分析表达三个地区《茉莉花》的音乐风格。 针对目标(3):学生能够大胆自信的用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老师播放《茉莉花》音乐,展示茉莉花图片,并介绍茉莉花。 一、提问:1.这是什么作品? 2.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二、对学生的发言总结补充,介绍并引出本节课欣赏的三首作品。 用心聆听、体验。 对问题自由发言。认真聆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思考回答。 环节二:新知教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一、聆听 (一)聆听江苏版《茉莉花》,并提问: 1.歌曲的音乐情绪? 2.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3.对学生的发言总结补充。 (二)欣赏江南美景图片 (三)1.聆听河北版《茉莉花》,并提问有什么特点? 2.对学生的发言总结补充。 (四)1.聆听东北版《茉莉花》,并提问有什么特点? 2.对学生的发言总结补充。 (五)提问:1.为什么表现同一个内容的歌曲,音乐风格会有很大差距? 2.对学生的发言总结补充。 (六)再次聆听这三首《茉莉花》,从速度、旋律、节奏、歌词、语言等方面感受歌曲风格。 用心聆听、体验。 对问题自由发言。 用心聆听、体验。 对问题自由发言。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填写,并相互讲述。从速度、旋律、节奏、歌词、语言等方面分析表达三个地区《茉莉花》的音乐风格。环节三:拓展延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播放更多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认真聆听,并随音乐轻声哼唱。大胆表现展示。
6.板书设计 《茉莉花》 江苏版 东北版 河北版
7.作业设计: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的《茉莉花》,并自学。
8.教学反思与改进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演唱《茉莉花》 课时安排 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江苏《茉莉花》。五声徵调式,单乐段起、承接、转、合性结构,具有小调体裁的典型特征。乐曲清新流畅、委婉妩媚,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典型风韵
2.学情分析 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进入六年级的孩子,大部分是比较喜欢上音乐课的,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不懂得欣赏,聆听音乐习惯较差。因而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好,所以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新的一学期里,针对不同情况对教材进行筛选,增减,使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搞得更好。
3.课时学习目标 (1)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演唱《茉莉花》 (2)能自主创造,用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表现《茉莉花》 (3)通过学习《茉莉花》,学生能够表示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课堂评价任务 1.学生演唱《茉莉花》 评价标准:声音自然舒缓,音准的准确 检测目标1 2.学生听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 评价标准:能总结出不同地区《茉莉花》的音乐特点 检测目标2
5.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1.师:喜欢旅游吗?你到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师:今天老师带你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完以后请你猜猜我们到了哪里?这个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猜猜我们到了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注意到背景音乐了吗?知道是什么歌吗?(茉莉花)今天我们就到江南水乡去走一走并共同学习并演唱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1.聆听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回答自己的印象。 3.观看课件,聆听音乐,思考并回答问题。1.课堂关注力。 2.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环节二:新知教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1.听范唱。 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是什么情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感受? 2.学唱旋律 (1)自己试着唱一唱曲谱 (2)哪一句比较难唱,师生共同解决。 (3)跟琴来唱曲谱 3.学唱歌曲 (1)教师伴奏学生自学跟唱 (2)跟琴唱全曲 1.认真聆听并回答问题(柔美抒情的) 2跟琴唱旋律,并提出自己认为较难的地方练习唱。 3.学生从速度、力度、歌唱方法上来学习唱。 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1)领唱,齐唱。 (2)尝试采用轮唱。姿势是否正确。 声音是否自然。 节奏音高是否准确。 情绪有没有到位。环节三:拓展延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1.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的演唱《茉莉花》 2.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一个来自中国的小女孩演唱的这首茉莉花,这首优秀的民歌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3.这是著名的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 4.这是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片段。这部分是东方升起的太阳,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 5.欣赏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这是一首由美国作曲家肯尼 基改编和吹奏的萨克斯曲。改编体现了西方人对中国民歌的热爱和理解。也充分说明了音乐是无国界的。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有不同乐器演奏,还有人演唱,还有意大利的作曲家普契尼的《图兰朵》中也选用了茉莉花的旋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能否认真聆听,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6.板书设计 茉莉花(江苏) 不同的演唱形式:齐唱 合唱 轮唱 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7.作业设计:为家人演唱一下歌曲《茉莉花》
8.教学反思与改进单元名称 芬芳茉莉
教材版本 人音版(2012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使用年级 六年级
设计人 审核人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选自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单元主题为《芬芳茉莉》。“芬芳茉莉, 芳香四溢”,民歌《茉莉花》以它优美流畅的旋律,在世界舞台上散发着芳香并传播着友谊。在各地的民歌《茉莉花》和以“茉莉花”为音乐素材创作、改编的众多作品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作为学习内容。通过聆听与演唱,在熟悉中国民歌并喜爱民歌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同时进一步体现艺术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
单元教材与学情分析 单元教材内容: 作品联系: (一)人文形象的外层联系 本单元的五首作品紧紧围绕“难茉莉芬芳”这一主题,在各地的民歌《茉莉花》 和以“茉莉花”为音乐素材创作、改编的众多作品中, 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作为学习内容。通过聆听与演唱,在熟悉中国民歌并喜爱民歌的基础上,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同时进一步体现艺术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 (二)音乐能力的内在联系 单元整合教学以音乐能力为指向,将音乐活动成为素养落地的主路径,形成完整的音乐单元能力体系,实现核心素养。在本单元中将音乐能力罗列出来,分为三课时,由“点——线(展开)——面(结合)”的串联关系,夯实各项音乐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多数学生应该都听过《茉莉花》。因此我将在我的教学中注意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器乐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3.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单元学习目标: 1.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它们在风格上的不同。 2.能学唱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两句,并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演。 3.欣赏并哼唱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 能说出它与哪首《茉莉花》的旋律相似。 4.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二声部合唱《茉莉花》,能背唱一段歌词, 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 体会歌曲的地方风格。 5.通过聆听和演唱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乐于搜集与“茉莉花”相关的资料与同伴分享。 单元学习重点: 1.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它们在风格上的不同。 2.通过对比聆听,学生感受它们在风格上的差异,初步了解产生这种差异与地域文化、语言等因素相关,知道《茉莉花》在中外传播中的影响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增进民族自豪感。 单元学习难点: 1.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二声部合唱《茉莉花》,能背唱一段歌词, 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 体会歌曲的地方风格。 2.在演唱活动中既进一步体验《茉莉花》的地域风格,学生的合唱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4.单元评价任务 评价方式 1.课堂随“行”评价,对学生的课堂音乐行为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个人评价。在整个评价环节中,教师根据每环节目标和教学情况设计具体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记录。 2.多角度评价相结合。设置量标评价表,请学生为评价表画上相应的表情。将听、唱、演、奏、创纳入评价标准,多角度评价学生的音乐发展,并生成个人音乐档案。 3.终结性评价,以小组音乐会的形式呈现,结合学生的量标评价表,自评、他评、师评,最后得到总评。 评标表格如下:
5.单元整体教学计划
6.学习单元学习资源 课前:搜集与“茉莉花”相关的资料。 课堂:茉莉花的相关视频——上海申办2020 年世博会的宣传片、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 背景音乐《茉莉花》、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课后:歌剧的动画版、2013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与席琳.过翁演唱的《茉莉花》视频、谭盾的作品《天地人》组曲片段、通俗歌曲《又见茉莉花》 等 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