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Unit 3 The Earth
Period 5 MP, Culture corner &
Study skills
牛津深圳·广州版 七年级上
Learning objects
1. 初步了解诗歌的文体特征,以及了解用there was/were表达“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或地方‘存在’某人或某物”。
2. 能够积极使用英语交流,能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能通过目录页在书中迅速找到所需信息。
3. 能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含义;能根据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培养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What is it
It has no smell.
It has no taste.
But when the wind blows,
You feel it on your face.
It’s air.
Lead in
GUESS
smell /smel/
n. 气味
blow /bl /
v. 刮;吹
balloon
/b lu n/
n. 气球
1. How do a kite or a plane stay in the ai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ow does a balloon rise in the air and lift people u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Why do we need ai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y ride on air.
Pre-reading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t uses hot air.
Because it keeps us alive.
Before you read
Reading
Air has no smell.
Air has no taste.
But when the wind blows,
You feel it on your face.
Look at a kite,
Or a plane in the air.
How do they stay there
They ride on air.
How does a balloon
Rise in the air,
And lift people up
It uses hot air.
We need air to breathe.
We need air to survive.
And when we breathe it,
It keeps us alive.
Air
alive / la v/
adj. 活着的;在世的
It has no smell.
It has no taste.
But when the wind blows,
You feel it on your face.
Look at a kite,
Or a plane in the air.
How do they stay there
They ride on air.
What’s air like
Reading
How does a balloon
Rise in the air,
And lift people up
It uses hot air.
We need air to breathe.
We need air to survive.
And when we breathe it,
It keeps us alive.
What does “We need air to survive” mea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oem
Air is useful is our life.
Reading
1. Air has no _________ and no _________. When the wind blows, you feel the ______ on your face.
2. A kite or a plane ______________ to stay in the sky.
3. A balloon uses _______ to rise in the air and _______people up.
4. “We need air to survive” means “Air _______ us __________”.
A Read the poem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below.
smell
taste
air
rides on air
hot air
lift
keeps
alive
Reading task
B Where does air pollution come from In groups, discuss the question with your classmates. Then report to the class. Follow the example.
Where does air pollution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raffic.
It also comes from factories.
...
Post- reading
part and/or chapter numbers
You can always find the contents page at the beginning of a book. It contains useful information.
Study skills
parts of a book (1): The contents
names of chapters and page numbers
Think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
Study skills
What is the use of the contents page
1. There are _____(how many ) parts and _____ (how many ) chapters in this book.
2. In Part _____, Chapter_____, we can find out about different types of fish.
3. We can find out why the sea is crying in Part _____.
4. We can find information about how to save the sea in Part _____.
5. In Part _____, Chapter _____, we may find information about where oil comes from.
4
10
1
1
3
4
2
2
Study skills
6. Where can you find these photos in the books
Study skills
In Part _______,
Chapter ______.
In Part _______,
Chapter ______.
In Part _______,
Chapter ______.
1
3
2
1
3
1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story
Culture corner
The story of the ten suns
In the end, only one sun remained. The weather got cooler. Plants could grow. People were happy.
A long time ago, there were ten suns in the sky. The weather was very hot. Plants could not grow. Animals could not live long.
There was a man. His name was Houyi. He shot nine suns out of the sky.
Culture corner
Retell the story in your own words.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the simple past tense.
There were …
There was …
Plants …
Animals …
People …
He …
In the end, …
Plants …
Animals …
People …
Culture corner
Discussion
No, …
Yes, …
Do you want to have one sun or ten suns in the sky Give your reasons.
Culture corner
After shooting the suns in the sky, Houyi and his wife, Chang’e lived together on Earth. One day, Chang’e found herself getting old and she was sad. Houyi heard of a pill(丹药). It could help people live forever. So he went to find the pill for his wife. He went to the Kunlun Mountains. A goddess(女神) gave him the pill. She told him if a person took the whole pill he would fly to Heaven, but if he cut the pill into two halves and shared it with another person, they could live forever. Also, they must take the pill on the fifteenth night of the eighth month. Houyi went home.
Extensive reading
Extensive reading
He and Chang’e decided to cut the pill and take it at the right time.
Three days before the full moon, Houyi went out and told his wife he would come back that day. On the 15th of the eighth month, Chang’e waited and waited, but Houyi didn’t come back. She took the whole pill in a hurry(匆忙). Soon she felt her body becoming lighter and flying towards the sky. At that moment, Houyi arrived and saw Chang’e flying faster and faster.
( )1. Why did Houyi want to find the pill
A. Chang’e was ill.
B. Houyi wanted to live long.
C. Chang’e was afraid of getting old.
D. Houyi was afraid of getting old.
( )2. How should a person take the pill
A. Take a half to fly to Heaven.
B. Take a half to live forever.
C. Share it with others to fly to Heaven.
D. Take it to live forever.
Extensive reading
C
B
( )3. ______, Houyi must take the pill.
A. Three days before the full moon.
B. When the moon was full.
C. After he shot the nine suns.
D. On the 15th night of the 8th month.
( )4. You can read the passage in ________.
A. a storybook B. a science report
C. a history book D. a geography book
Extensive reading
D
A
Self-assessment
How well do you know about this lesson Tick the boxes.
① I can read a poem and understand the rhyme. 口 口 口
② I know what is contents. 口 口 口
③ I can use contents to search some information quickly. 口 口 口
⑤ I can retell an ancient story with simple past tense. 口 口 口
Assessment
Homework
1. Finish the MP exercise paper..
2. Search online for 2-3 mythological stories and create a newspaper in groups.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Unit 3 The Earth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五课时 More practice & Culture corner
语篇研读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五节课,是阅读拓展课。 【what】本节课的More practice语篇是一首描写空气的诗歌,了解空气的特性以及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同时结合空气污染的现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why】通过语篇学习,初步了解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的意境。Study skills学习通过书本的目录页了解书中的具体章节和大致内容。Culture Corner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后羿射日”。 【how】More practice 部分继续延伸“地球”的单元话题,呈现空气的特征,通过插图、朗读、填空练习等任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该诗歌的含义,了解诗歌押韵的特点。Study skills拓展学生知识面,从阅读教材目录页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目录页,了解一本书的结构、话题以及相对应的页码。Culture Corner讲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后羿射日”,要求学生重点关注there was/were…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初中后又一个新接触的体裁诗歌,因此在拓展阅读中,可以指导学生朗读小诗,培养对诗歌韵律的语感,为七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诗歌学生作准备。而学习技能板块介绍了书籍的目录的作用,由于中文与英文书籍目录功能和编排都相似,因此学生对该部分内容容易理解并能快速学会使用英文书籍目录。文化角板块的“后羿射日”更是中小学生中耳熟能详的故事,但要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来讲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则难度较大,这需要词汇、句式的积累。老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先不论语法的对错,建立自信心为主。
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目标语句There is .../There are.../We must .../It is important to ...等介绍说明地球的表面环境,说明如何保护地球;能够认识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护地球,提高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 1.语言能力:初步了解诗歌的文体特征,以及了解用there was/were表达“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或地方‘存在’某人或某物”。 2.学习能力:能够积极使用英语交流,能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能通过目录页在书中迅速找到所需信息。 3.思维品质:能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含义;能根据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文化意识:培养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诗歌的文体特征,以及了解用there was/were表达“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或地方‘存在’某人或某物”。 能够积极使用英语交流,能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能通过目录页在书中迅速找到所需信息。 教学难点: 能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含义;能根据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培养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活动观,情境式教学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及互动方式(时间)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通过朗读诗歌,能够初步了解诗歌的体裁以及诗歌中押韵词;通过思考及讨论,了解目录页的功能;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学习理解) 通过完成诗歌的填空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寻找稳重关键信息的略读和找读的阅读策略;了解诗歌的格式,积累课外知识内容拓展的意识;通过回答问题,叙述能运用目录页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标题和图片,学生能猜测故事的内容;通过复述,学生关注一般过去时中动词的变化。(应用实践) 通过拓展阅读理解,在实践中运用阅读故事相关阅读技巧;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创新迁移) 任务一:Lead in 1. 呈现以下诗歌章节以及教材的插图,让学生猜测诗歌所描述的事物,从而导入本课主题。 It has no smell. It has no taste. But when the wind blows. you feel it on your face. 2. 老师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并回答问题。训练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技能。 How do a kite or a plane stay in the air How does a balloon rise in the air and lift people up Why do we need air 任务二:More practice 听录音,朗读诗歌。 根据诗歌的内容猜测新词的意义。 通过略读快速回答问题。 根据诗歌的内容,完成填空练习,进一步理解该诗歌的含义。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Where does air pollution come from 。 任务三:Study Skills 呈现Contents,引出书本“目录页”这一概念。 学生思考并讨论书本目录页的功能。 学生阅读教材目录页,快速寻找问题的答案。 4. 完成运用目录页的练习。 任务四:Culture corner 1. 呈现图片和标题,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 2. 阅读故事,复习there be 的用法并进一步了解there was/were的用法。 3. 再此呈现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尝试复述故事,关注一般过去时。 4. 头脑风暴:Do you want to have one sun or ten suns in the sky 开展小组讨论并给出理由。 5. 拓展阅读“嫦娥奔月”并完成相关阅读理解练习题。 任务一: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训练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及了解诗歌的体裁,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任务二: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训练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及训练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任务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目录页的功能,学会通过目录页在书中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任务四:通过一系列的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增加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学会用英语讲述故事,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判断学生能否清晰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节课。 观察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判断学生能否真正的进入课堂,对百科知识储备,学习本节课是否有难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从学生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判断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引导,及时调整教学。 从学生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判断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引导,及时调整教学。
阅读拓展课评价量表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Discuss: Where does air pollution come from Do you want to have one sun or ten suns in the sky Give your reasons.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整理笔记,复习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点 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查漏补缺,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提高题: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英文诗歌,熟练朗读并在班里分享 进一步了解诗歌的体裁以及诗歌中的押韵 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拓展题: 上网寻找2-3个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份小报。 在故事中了解一般过去时 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本节课属于本单元话题“地球”的最后一部分,从实践的角度,复习运用there be句型以及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同时拓展知识,了解书本目录页的功能以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等。对于这些课堂内容,有了之前的四个课时的基础,学生学起来非常轻松。学生能通过插图以及诗歌的描写,推测诗歌的主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连读等朗读技巧朗读诗歌,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体裁以及诗歌中的押韵词。在学习技巧板块,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教材目录页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才能领会贯通。在文化板块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如何用英语来讲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也是初中阶段首次在课文中遇见一般过去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一般过去时。同时,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挥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这鼓励学生主动适应初中学习的特点,指导学生发展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计
学科 英语 年级 七年级上册
使用教材 沪教牛津版(深圳·广州·沈阳)
单元名称 Unit 3 The Earth
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分析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The Earth”,对应课标中的“人与自然 ”这一主题语境,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主题群,以及“热爱与敬畏自然、环保意识和行为”子主题。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通过多形式的语篇,如说明文、记叙文、对话、诗歌,核心语言主要围绕认识了解地球、地球污染原因、如何保护地球而展开。 整个单元分为Getting ready,Reading,Listening, Grammar, Speaking, Writing, More practice,Study skills及 Culture corner九个部分,兼顾学生“听、说、读、看、写”等技能的内容编排,关注语言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协调发展。教材的语言材料涉及的具体语言知识有:(1)用海报的形式呈现关于地球的事实;(2)关于海洋知识的智力问答;(3)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4)there be….句型;(5)元音 / / /ɑ / / / / / / / /u / 和辅音/k/, /g/的发音规则;(6)保护地球的简短报告;(7)关于空气的小诗;(8)介绍书籍的目录;(9)记叙文呈现“十个太阳的故事”。通过单元话题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认识到地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地球。 以下是单元语篇内容分析图和基于单元主题和语篇内容分析形成的单元结构图: 表一:单元教学内容 Numbers单元教学内容语篇语篇类型(技能)语篇内容语篇主题一 Reading说明文(读)关于地球的事实:山川河流、动植物、人类以及存在污染;认识了解地球二 Listening&Grammar知识竞赛、对话Quiz是关于海洋的事实;对话谈论如何保护地球;了解地球海洋的一些客观事实、谈论如何保护地球的措施;三 More practice诗歌地球上的空气了解空气的特点以及空气的重要性四 Writing说明文地球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若你是地球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五 Culture corner记叙文后羿射日故事的简要介绍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表二:单元大观念:
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 学完本单元后,学生学习本单元后能够运用目标语句There is .../There are.../We must .../It is important to ...等介绍说明地球的表面环境,说明如何保护地球;能够认识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护地球,提高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一)自然情况 本单元围绕“地球”这一话题,开展教学活动,学习地球的基本信息、地球现状以及寻求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了解知识的涉猎范围。符合Module 2 The natural world这个话题的内容探究,以及七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汲取需求。 (二)已有基础 本单元涉及“地球、环境、大自然”这些话题,从小学开始跨学科有涉猎了一些,学生们能用英语表述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信息,甚至环境污染的情况。学生对于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也相对熟悉。绝大部分学生都了解there be 句型的基本用法。 存在问题
地球这一话题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学生虽然在小学涉猎了一些,但是比较浅显,涉及的知识面也不够广泛。输出部分涉及地球污染的具体解决方法,应该站在一个更高更宽广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泛泛而谈,而且相关的英文表述也需要知识积累。 解决措施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不是期待唯一的标准答案。2.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检索信息,查阅资料的能力。3.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让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一起探讨、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家长进行分享。4.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根据学生随堂掌握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5. 从多角度多维度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
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 掌握海报式文体的阅读技巧;学会寻找主旨句以及归纳段落大意; 学会从具体事实中捕捉名称、数据等关键信息; 学会区分并正确使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学会用There be句型表述存在的事物; 掌握元音 / / /ɑ / / / / / / / /u / 和辅音/k/, /g/的发音规则;运用there be句型结对讨论地球上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通过集体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和说明文结构完成一份关于如何保护地球的报告。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了解空气的特征以及它与人类的关系,同时结合空气污染的现状,寻求解决的方法;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的意境; 学会通过目录页在书中迅速找到所需要信息;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单元课时安排
语篇 课型 第*课时 课时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
Reading I 阅读课 第一课时 掌握海报式文体的阅读技巧;学会寻找主旨句以及归纳段落大意。
Reading & Listening 听力课 阅读课 第二课时 掌握从具体事实中捕捉名称、数据等关键信息。
Grammar 语法课 第三课时 掌握区分并正确使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能够正确用There be句型表述存在的事物。
Speaking & Writing 对话课 写作课 第四课时 掌握元音 / / /ɑ / / / / / / / /u / 和辅音/k/, /g/的发音规则;运用there be句型结对讨论地球上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地球家园;通过集体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和说明文结构完成一份关于如何保护地球的报告。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More practice & Study skills & Culture corner 阅读拓展课 第五课时 了解空气的特征以及它与人类的关系,同时结合空气污染的现状,寻求解决的方法;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的意境; 学会通过目录页在书中迅速找到所需要信息;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持续性评价的手段与方式
通过略读回答问题链,精读复述阅读篇章,完成思维导图,评价学生能否目标语言介绍地球基本信息;通过文章结构的分析,完成海报制作,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说明文的逻辑思维和框架; 小组比赛的形式,评价学生是否掌握/ / /ɑ / / / / / / / /u / 和辅音/k/, /g/的发音规则;通过对子活动,进行角色扮演;评价学生能否运用语法知识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以及there be句型来谈论保护地球的措施。通过图片和提供的信息对篇章内容的整体推测,及抓住关键信息的听力技能; 通过小组活动快问快答,创编对话,评价学生能否正确区分可数名词以及不可数名词;通过填空、看图写句子等,评价学生能否掌握以及运用there be句型的三种形式以及就近原则; 通过观察图片、小组活动讨论,评价用所学词汇、句式、语法等完成一份保护地球的简短报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保护地球的意识;通过小组以及个人诗朗诵,评价学生是否了解诗歌的文体特征; 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空气污染的来源,评价学生能否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散思维;培养对诗歌韵律的预感。
教学反思(实施后填写)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在单元主题的指导下,基于话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成五课时。每节课的设计都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任务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单元内容是以地球上存在的环境问题为主线,从各个角度介绍地球的基本信息,地球的现状以及找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同时语篇中又从不同文体介绍了地球现状以及保护地球的方法,知识性的输出很多,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知识的积累,这些都是平时一点一点养成的习惯性阅读,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以知识性的干货输出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来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的习得和表达,总的来说,本单元的设计带有一定的学术性,可能有的学生更喜欢稍微浅显一些的知识内容,趣味性更强的活动。
单元整体评价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目标语言,如There is .../There are.../We must .../It is important to ...等,以及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介绍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并学会描述环境污染问题,并能提出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地球环境。但本单元是学生在初中第一次接触说明文,因此还是有部分学生对于说明文的逻辑思维和框架掌握的不够好。课外阅读知识积累的不够,对于本单元的内容部分常识一知半解,理解和吸收起来,相对是比较吃力的。
作业设计 这份作业是在学生学完了Unit 3 The Earth布置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此话题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看、写五个方面的技能训练,因此这份作业的主要目标是对本单元进行综合复习。通过三个任务,达成复习目标。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基础题: 一套本单元基础知识复习题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式表达 查漏补缺,复习和巩固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
提高题: 整理本单元的学习笔记,用思维导图归纳五个课时的语言点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能清楚了解自身对于知识的把握上,哪些真正掌握,哪些需要加强复习巩固
拓展题: 小组制作号召保护地球的海报并分享 在情境中更加深入的消化和吸收本单元的主题观念和语言观念 将本单元的主题观念和语言观念进行迁移创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