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07 15:2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三节 人口容量
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
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是指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中国现在有13亿人,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但从人口密度来看,中国为135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3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人/平方公里。
可见,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那么, 你能不能说“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的人口太多了?”
1850年,当时清朝的人口为4.3亿,达到空前的高峰。被一些人称为“中国的马尔萨斯”的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 在汪士铎看来,中国能养活的人口似乎不会超过6亿;而在今天,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口,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准比汪士铎时代不知提高了多少!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资料二: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钢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也已完全依赖进口。
资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吃粮多吃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3、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
4、全球所有国家到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环境会有何变化?
5、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05年,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5桶(中国1桶半),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4倍,全球人口按美国的消费水平,全球石油储量仅够使用不足8年。
●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必须考虑的因素?
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等
【归纳总结】
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
(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应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例如,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消费水平,都有与它们相对应的环境人口容量。
(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案例分析】
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
(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什么?
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土地资源
淡水资源
森林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因此,一个国家
资源越少,其环境人口容量就一定越小吗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两重性。
估计环境人口容量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但各种制约因素是不确定的。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
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地球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日益短缺;
环境状况的恶化;人类生存空间的萎缩。
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在人们为什么不得不要考虑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森林
森林
森林
古代
近代
现代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1.悲观派的观点:
面对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加速利用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出的多种问题,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三)、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2.乐观派的观点:
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三)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3.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
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三)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对中国人口和资源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
中国人均占有土地总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3。其中,人均耕地仅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由于人口的基数太大,中国人均资源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煤、油、气的人均储量分别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9%、11%、4.5%。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资源 数量 世界位次 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1/3
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人均的13%
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人均的32.3%
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1/4
国土面积 960万平方 千米 三 耕地 9589万公顷 四 草原 22434万公顷 四 森林 六 水能 6.8亿千瓦 一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该怎么办?
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尤以耕地和淡水与人口的矛盾突出。
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
11525万公顷
【案例分析 】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 660亿~6 750 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能养活好8亿~9亿人;如果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致应控制7亿之内。
(1)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
(2)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那么研究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的合理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加过快
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控制在16亿左右
●如果要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中国人口应保持在7亿左右。
▲发达国家
人口 石油 铜、铝、钢
发达国家 15% 67% 55%
发展中国家 85% 33% 45%
●95年人均消费能源,中国2025千克,美国11321千克。
●肉类:中国108磅,美国279磅。
●美国一个人一生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99倍。
“头号消费大国”
“头号污染大国”
---- 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指它的确定性
C.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D.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C
2.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
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
基本协调
B
D
判断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常用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来表示
环境承载力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
宜的人口数
对于封闭的区域而言,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
1、图中A因素表示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 ,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 ,对环境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D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