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 地球的表面 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2.1 地球的表面 教案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07 17: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地球的表面》教案设计
课题 地球的表面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地形图,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不同地形的特征,并预测不同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 探究实践:观察地形特征,尝试用超轻黏土制作各种地形的模型。 态度责任:通过对地形的逐步了解,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重点 认识常见的陆地地形及其特征。
难点 观察各种地形地貌的图片,预测形成不同地形地貌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科学聚焦
出示图片,展示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青藏高原、甘肃张掖、四川盆地、亚马逊平原、科罗多拉大峡谷
思考: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有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二、科学探索
探索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观看视频:认识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有什么特点?
地球的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海洋分布很广,大陆分布不均;海洋分布多,而大陆分布很少;陆地大概占地球表面的30%,海洋大概占70%,海洋比陆地多很多;陆地大部分分布在北边,海洋多在南边;地图上的陆地颜色不同,高度也不一样。
小结: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势的高低,“坑坑洼洼”也正体现了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
探索二: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
展示:展示我国的地形图。
观看视频: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探索三:观察图片中的地形地貌,描述它们特点。
弯曲的岩层:它从来就是这样的吗?
长白山天池:为什么在两千多米的高山上会有“天池”?
敦煌的雅丹地貌:什么原因使这里的岩石变成这个样子?
黄土高原的切沟:斜坡有什么特点?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这里为什么会有许多泥沙滞留?
把每幅图的地形地貌特点和你猜测的形成原因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三、科学研讨
你认为哪组同学的解释更合理?依据是什么?
综合全班同学的分析,归纳出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
四、科学拓展
我国四大高原
我国四大盆地
我国三大平原
我国三大丘陵
五、课堂总结
六、课堂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