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2.6 水的作用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2.6 水的作用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07 17:1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6课《水的作用》,本节课我将结合Steam理念,同时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移动终端设备来开展教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分析学情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引发地形地貌变化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学习的水的作用,和风的作用一样也是引发地形地貌变化的外在因素。降雨、河流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但他们并不清楚作为地表流水,降雨、河流是可以改变地形地貌的。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水这一因素对于地形地貌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在结合课标,理解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个方面。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地循环。
(2)雨水降落到地面会侵蚀土地。
(3)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沉积和侵蚀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2)能通过分析、阅读资料了解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科学态度目标
(1)积极参与模拟实验,尊重事实,愿意沟通交流自己的观点与发现。
(2)提升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分析、阅读资料,了解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从以下四点设计思路进行展开。一是以真实情境为线索,聚焦研究问题;二是模拟自然现象,建构科学概念;三是提供有结构资料,自主探究成因;四是对比影响因素,研讨归纳异同。
首先在聚焦环节,以真实情境为线索,聚焦本课研究的主要问题。我的导入环节:展示学校旁边停车场坑坑洼洼的图片,询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现象?学生会回答是雨水的影响。接着提出问题:降雨对土地形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该怎样进行探究,学生可能会提出要去实地观察体验,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是去实地探究也没有雨水,要如何解决呢?接下来引导学生提出要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
二,通过模拟自然现象,建构科学概念。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交流讨论要选择用什么材料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哪个因素,设计好实验方案之后,去材料区选择相应的材料开展模拟实验: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并用洒水装置模拟降雨。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巡视,并且指导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及时拍摄实验现象,完成后上传大屏幕用于之后的交流分享。学生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的汇报员进行实验现象的汇报,学生可能会观察到雨水带走山坡上的泥沙,山坡表面变得坑坑洼洼,泥沙会堆积在山坡下,雨水也会变得浑浊。进而让学生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引导说出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在进行模拟实验时,注重将模拟实验与自然现象建立联系,要求学生明确自然因素与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一一对应,有利于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获得数据,解释自然现象。)
三,提供有结构资料,学生自主探究形成原因。解决了降雨对地形产生的影响之后,接着提问,生活中雨水日积月累地降到地面上,形成河流,又会对自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展示两张照片:黄河第一湾——乾坤湾以及黄河入海口的沙洲,询问学生这些地形有什么特点?他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来自主探究。(设备中为学生准备了资料库,其中有图片、文字、视频等有结构的资料,比如在微课中介绍了黄河中游、黄河下游不同流域的水流特点以及地质专家对于黄河地形的分析,并配以教材中的文字介绍。)引导学生得出乾坤湾的形成与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有关,沙洲的形成与河流的沉积作用有关。
四,对比地形的影响因素,研讨归纳异同。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比较水的作用与火山喷发、地震、风的作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地球外部的两种力量对地形产生的影响。
那么本节课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利用今天学习的steam理念,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并将实验现象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拍摄下来,下节课再来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