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亲情是人世间最宝贵、最特殊的一种情感亲情,指亲属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情感,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都会有血浓于水的深情。但是,当“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时,就会出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感悟人情的冷暖,探究背后的原因。
16 我的叔叔于勒
素 养 目 标
(一)
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二)
体会小说叙事技巧,感受作者安排情节的巧妙。
(三)
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蚝( ) 拮据( ) 栈桥( )
煞白( ) 糟蹋( ) 牡蛎( )
别墅( ) 撬开( ) 赔偿( )
诧异( ) 赚钱( ) 褴褛( )
阔绰( ) 永不变更( )
háo
jié
zhàn
shà
tà
mǔ lì
shù
qiào
chánɡ
chà
zhuàn
lán lǚ
chuò
ɡēnɡ
读准字音
勒
( )勒马
( )勒住
绰
( )阔绰
( )绰起
煞
( )煞白
( )煞风景
lè
lēi
chuò
chāo
shà
shā
据
( )证据
( )拮据
jù
jū
褴( )褴褛
槛( )门槛
滥( )泛滥
lán
kǎn
làn
拮( )拮据
诘( )诘问
洁( )皎洁
jié
jié
jié
【拮据】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面上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糟蹋】文中是浪费的意思。
【褴褛】(衣服)破烂。
【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莫名其妙】没法说出其中的奥妙。
【狼狈不堪】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端详】仔细地看。
【恭维】为了讨好而赞扬。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诧异】觉得奇怪。
理解词义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他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善于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等。
作者名片
背景链接
这篇课文是根据几种译本改写的。原文最早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后被收人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部分小资产阶级成员不甘心破产,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闯出一条生路,幻想着有朝一日能腰缠万贯,荣归故里。这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听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情节。
“我”父亲(菲利普)的兄弟、败家子于勒在挥霍了自己财产后被打发到美洲去,没想到竟发了财,而且来信“希望能够赔偿”菲利普一家的“损失”。生活拮据的菲利普一家于是把于勒奉为救世主,日夜盼望他归来。二姐还由此促成了婚事。为了庆贺,一家人乘船去海岛旅游,却在船上巧遇已经沦为穷水手的于勒。多年来的幻梦一下子成了泡影,“于勒”也再次变成家人咒骂、怨恨、躲避的对象。
整体感知
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快速阅读课文,试着从不同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贴士
梳理小说情节答题思路
1.析结构。通读全文,弄清情节的叙述顺序。
2.定角度。情节角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逻辑角度(原因→结果),技巧角度(悬念→真相),场面角度以及线索角度(明线、暗线)等。
3.套模板。概括情节内容时,可采用完整叙述的方式——何时+何地+何人+为何+做何事+何种结果(记叙文六要素),也可以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4.明规范。依据题干要求,明确概括的对象和范围,做到问答一致,前后贯通。
梳理情节
情节角度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
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在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原因
结果
期待
破灭
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对于勒充满期待
发现真相,幻梦破灭,遂弃他而去
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一家人期待他归来解困
发现于勒已成为又老又穷的水手,又急又气,害怕背上包袱,明知对方身份却不相认
逻辑角度
心理角度
技巧角度
设悬
释疑
设悬
结局
菲利普一家苦苦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
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一家人盼他回来搭救
在船上巧遇一个与于勒相貌相似的穷水手,他是谁
原来就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希望破灭,失望而归
找出菲利普夫妇在不同情况下对于勒的不同称呼,并简述称呼变化的原因。
情况 称呼 原因
于勒行为不正,糟蹋钱
坏蛋、流氓、无赖
于勒赚了钱,写第一封信表示愿意赔偿损失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于勒写第二封信,表示不仅愿意赔偿损失,还愿有福同享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于勒成了穷水手
小子、家伙、贼、讨饭的、流氓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是随着于勒经济地位(有钱没钱)的变化而变化的
研读课文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
菲利普
夫妇
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花光了,还大大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赶
于勒来信说赚了钱而且要赔偿损失
盼
发现衣衫褴褛年迈的老水手于勒
怕
船长证实卖牡蛎的水手叫于勒
躲
变化的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
不变的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至上的观念
阅读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心理等的语句,概括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有何异同。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念信、给人看信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了菲利普夫妇欣喜若狂、急于向人炫耀的虚荣心理。
小贴士
间 隔 反 复
间隔反复是反复修辞的一种。运用这种手法,除了能表达强烈情感、增强语气或语势外,还能起到分清层次脉络、增强韵律美、增强节奏感的作用。用在抒情文字中能起到反复咏叹、回环往复的抒情效果,极富语言美。有时在突出文章线索和中心思想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的势利,也写出了这一家人现实生活的艰难,表现了小人物的辛酸。
间 隔 反 复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语言描写,凸显了菲利普夫人的自私,也为下文菲利普夫妇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在艰难生活中精打细算又爱慕虚荣的底层家庭妇女形象。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母亲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菲利普当时的极度恐慌、六神无主,形象传神地刻画出菲利普急剧变化的复杂心理。
相同点 不同点 菲利普
克拉丽丝
懦弱胆小,遇事易慌张,爱摆架子
精于算计(精细),尖刻(刻薄)泼辣,沉着冷酷
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但也有作为底层人物的酸苦与无奈
试依据小说内容和你自己的理解,与同学讨论: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于勒这一人物形象其实包含多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菲利普夫妇(或者说“社会”)眼中的于勒,一个层面是“我”眼中的于勒,还有一个层面是读者眼中的于勒。
菲利普夫妇眼中的于勒
“我”眼中的于勒
读者眼中的于勒
作者用意
早年荒唐败家,成为“败家子”,后来经营致富,希望“赔偿”,并由于这点儿善意,一下子成了“正直”“有良心”的人,成为“我”一家人的希望,最后又老又穷时被摒弃,成为母亲口中的“流氓”
小说几乎没有正面描写,只是在“我”的眼中,呈现了他最后的面貌——“衣服褴褛”“又老又脏,满脸皱纹”“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可怜又可悲,令人鄙视又令人同情的小人物形象
前一个层面与后两个层面的对比,蕴含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期望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何作用?
“我”的形象特点: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有正义感
作用:
①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
②代表着作者的情感态度。
③寄托着对人性的期望。
小贴士
分析叙事视角及其作用
[答题思路]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1)明确人称。
(2)具体分析:切合人称的特点,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文章主旨,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这篇小说是以我”回忆往事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既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
文中有两处自然环境描写,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上景色的明丽,烘托出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描绘天边远处的景象,烘托出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欢快心情形成鲜明对比。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菲利普夫妇。
(1)菲利普夫妇不顾亲情,以于勒是否有钱来决定与之关系的亲疏,精于算计,尖酸刻薄,令人厌恶。
(2)同时也应该看到,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①于勒的恶习导致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②他们生活拮据困顿,自顾不暇,由于于勒的为人和现状,只能对他避而远之;③克拉丽丝也是个精打细算、善于持家的母亲;④菲利普“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可见工作勤恳亦艰辛。
他们的遭遇也体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和卑微。
深入探究
有关这篇小说的主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我认为,本文的主题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势力无孔不入,甚至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菲利普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就是因为金钱。爱情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浸透了铜臭。这样残酷的情景,深刻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因金钱而被异化。
我认为,本文的主题是表现小人物的辛酸。从菲利普夫妇的立场看,他们为什么不认亲弟弟?首先是于勒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份家产,将菲利普一家人拖累到贫困中。因为贫困,菲利普的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后来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如果认下于勒,就会使生活更加穷困,就很可能扼杀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所以他们只好选择躲避于勒,以避免让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这篇小说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变化而前后不同的态度,形象地刻画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性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小人物辛酸生活的同情。
主旨归纳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世态炎凉
1.叙事手法高明,情节曲折。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情节安排错落有致,张弛有度。文章先渲染于勒在一家人心中的至高地位;接着插叙于勒旧事;然后笔锋一转,写菲利普一家外出旅行,故事发展得以舒缓;之后故事奇峰突起,菲利普夫妇发现了穷水手于勒,急忙逃离;最后,他们由于“筹划有方”,终于“安然脱险”,气氛也随之平息下来。这样在叙事节奏上一张一弛,始终调动着读者的情绪,展现出精湛的艺术功力。
写作特色
2.描写手法多样,人物鲜明。这篇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细腻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文章开篇写菲利普经常重复一句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而后来穷困潦倒的于勒真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神色张皇,连话也说不连贯了。作者通过对菲利普的语言、神态进行描写,充分揭示了他盼弟是假、爱财是真的心理,表现了他自私、贪婪的性格特征。 另外,小说还巧用对比,如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揭露了人物的虚伪、势利;“我”与父母对于勒态度的对比,把大人势利、冷酷无情的嘴脸刻画得非常鲜明。
有关金钱观的名言名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增广贤文》
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一人的生活就行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能的祸害。 ——诺贝尔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 ——卢梭
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 ——罗曼·罗兰
黄金是最重的枷锁。 ——巴尔扎克
写作指导
描写人物语言时,需要注意:
①人物说的话要符合其身份、年龄、教养、心理状态、所处的特定环境等;
②与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等紧密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③对话形式应灵活多变,语言精练、准确。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本课中的语言描写有多处妙笔,尤其是菲利普的语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请你运用语言描写写一个人物。
一课一得
写作示范
“怎么啦,孩子?”一位叔叔向不知所措的我走过来,关切地问道。“我的自行车坏了。”我一边回答,一边着急地四处观望,看有没有修自行车的摊位。“别着急,我帮你看看。”他说着立马蹲下,认真地检查了一遍。“没事儿的,就是链条掉了,我很快给你修好。”他挑起链条,一只手将链条孔一个一个对着齿轮,另一只手来回转了几下脚踏板,然后起身用脚分别蹬了两个脚踏板。“车修好了,快去上学吧!”他笑着对我说,“不过,别着急,时间还来得及。”
神态
动作
符合身份
我的叔叔于勒
开端:
发展:
高潮
船上发现于勒
证实于勒身份
给于勒叔叔钱
回程避开于勒
结局
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盼望于勒——引出矛盾
夸赞于勒——插叙往事
板书设计
一、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悬念→结局(技巧)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更加贫困→菲利普一家等待在美洲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在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
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对于勒充满期待→发现于勒成了穷光蛋的真相,幻梦破灭,遂弃他而去(逻辑)
课后习题
菲利普一家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急切期待他归来解困→发现于勒已成为又老又穷的水手,又急又气,害怕背上包袱,明知对方身份却不相认(心理)
菲利普一家苦苦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 →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一家人盼他回来解困→在船上巧遇一个与于勒相貌相似的水手,他是谁?→原来就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希望破灭,失望而归(技巧)
二、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依据小说内容和你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交流。
菲利普夫妇或者说“社会”眼中的于勒。早年荒唐败家,成为“败家子“,后来经营致富,希望“赔偿”,并由于这点儿善意,一下子成了“正直”“有良心”的人,仿佛成为救世主,最后又老又穷时被摒弃,成为菲利普夫人口中的“流氓”。
真实的于勒。这只在“我”的眼中,呈现了他最后的面貌:“衣服褴褛”“又老又脏,满脸皱纹”“满脸愁容,狼狈不填”。
这两个层面的对比,富含深意。以菲利普夫妇为代表的社会,只是以金钱为基准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反倒是“我”这样一个涉世不深、天性正直善良的少年,却能抛开这些,直面事情的本质:船上的于勒是一个十分可怜的穷人,是自己家的亲人。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期望。
三 这篇小说是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妨试着变换一下叙事视角,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第一问:小说以第一人称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既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
第二问:若变化叙事视角,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这样,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可能会怀疑叙事的真实性。也可以以于勒的视角讲述故事,这样可以直接描写于勒的心理,但在揭示主题的深度上会打折扣。
四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边句子的含义(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
1.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
这句话直接的含义是对于勒回来的期待。叹词“唉”,还有句中的“竟”“多么”等词语,起强调语气的作用。父亲为什么会如此期待于勒呢 并不是因为于勒是自己的的亲弟弟,主要还是希望于勒能带来财富,让一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这里既表现了菲利普的势利,也写出了这一家人现实生活的艰难,表现了小人物的辛酸。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这一句中有三次同义反复,为什么 )
“我”默念的话语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人物关系上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语义上的重复。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写“我的亲叔叔”,其中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饱含讽刺意味。“我”的这三种称呼的顺序和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顺序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特点。
3.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以免再遇见他”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以免”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恐避之唯恐不及的心态,暗含着作者的讽刺。
五、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
父亲低声对我母亲说:“那个富翁长得很像于勒!”
“真的吗 噢!太棒了!”母亲欣喜地尖叫起来,“快,叫上女儿、女婿,去向他们有钱的叔
叔问好!"我们来到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面前,噢,这就是我的叔叔吗
“亲爱的于勒,是你吗 ”母亲露出笑容。
“噢,是。哥哥,嫂子,见到你们真高兴呀!”
“你走了这么长时间,你知道我们怎样地思念你吗 亲爱的于勒,回家住吧,我们十二分地欢迎你。”
“噢!那倒不用,你们的钱我会还给你们的!”叔叔似乎对母亲那番热情的话已听得不耐烦了。
“啊呀呀,一家人,还谈什么钱不钱的……不过,你也知道,你哥挣钱不多,老大还没对象,若瑟夫上学又需要花钱……”
“我明白!”于勒手一摆,说:“放心,钱我会很快给你们的。”
“噢!我就说嘛,算嫂子没白疼你。”母亲的笑容更加灿烂了,父亲也跟着笑起来,姐姐、姐夫也都笑起来。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