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登高》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22: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杜甫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以《望岳》为代表。
二、困居长安时期(35至44岁)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于战乱和为官时期(45至48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48至58岁)
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代表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知人论世
杜甫诗风
沉郁顿挫
“顿挫”
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声调起伏迭变。
“沉郁”
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二)何为律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①每首八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②偶数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③中间两联要对仗,每句有一定的平仄。
(三)解读题目
重阳节,我们都知道时处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因为“九”为数之极,又是极阳之数,故二“九”相重,即为“重阳”。在这一天,民间有登高、插菊花、茱萸的风俗,故又有“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不同称谓。
(四)吟咏诗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眼是什么?

(五)重点字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承: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
长江





飞回
无边
萧萧
不尽
滚滚
凄厉
哀婉
生命短暂
孤独凄凉
时间无穷


沉郁高昂
描景手法
①描写视角:风、天(仰视)
渚、沙(俯视)
②绘声绘色绘形:急、回(形)
清、白(色)
啸、萧萧(声)
③动静结合:清、白(静)
啸、飞(动)
④对比:萧萧下、滚滚来
借景抒情: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凄清、悲怆的感情基调。
齐诵:小结前四句
首联两句,写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时节和环境,渲染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登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对仗工稳,句法严谨,语言极为凝练。
颔联从大处落笔,仰头写山景: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写江景: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而又高昂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历来被视为千古佳句。
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抒情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悲:羁旅之苦
二悲:常年漂泊
三悲:秋景荒凉
四悲:远离故土
五悲:渺小无助
六悲:孤独无依
七悲:多病缠身
八悲:身已衰老
愁苦沉痛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55岁,身在夔州,登高临眺,写下此诗。因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结束了安稳生活,离开成都顺流东下,病魔缠身而滞留夔州。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迟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抒情
人生艰难——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
年华逝去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感;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时局艰难——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命运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最上者,因其对苦难体会良深,于是更能理会别人之苦难,甚至在面对别人苦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依旧坎坷,身份依旧卑微,但是灵魂却由此而不朽。杜甫就是这样的人。
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被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
——《唐诗的江山》
齐诵:小结后四句
“万里”指远离故乡;“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致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六)形象总结
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又有长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的孤独之感,战争带来的国难家仇和日渐增多的白发,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展现了一位穷困潦倒、漂泊无依、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悲自然之秋
悲人生之秋
悲国家之秋




齐诵: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悲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
(七)全诗总结




你穿越回了大唐,得遇李白和杜甫。同为唐朝大诗人,李白如此浪漫,杜甫如此写实。如果要你选一个人做你的人生导师,为你解惑,你更愿意选谁呢?
(请对李白、杜甫做出比较后进行选择,注意结合诗歌内容、时代背景和精神品质来写100字的小片段,思路清晰,文笔优美。时间5分钟.)
(八)随堂练习
我的人生导师是子美。历经磨难而衷心不改,饱受煎熬而精神独立。安史之乱的烽烟、身陷囹圄的困顿、漂泊西南的孤独、幼子夭折的刺痛都不曾改变你的本色——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您的诗歌就是你踪迹的记录、灵魂的写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不尽你的博爱与赤诚;“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诉不完你的心酸和苍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道不完你的担忧和悲愤。人生如朝露,精神永流传。坚守本色,成就人生。子美,你是永远的丰碑,是我永远的精神导师。
“以重写重”的现实主义风格
我的人生导师是太白。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万千变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有如此之诗。——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少年的你,遍访青山绿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布衣的你,傲视封建王侯,“手持一枝菊,调笑两千石”;傲气的你,最终选择与清风为伴,与日月为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遗世孤立、追求自由,这是你;嫉恶如仇、轻财好义,也是你;志达高远、仁义治道,还是你。太白,你是永远的灯塔,是我永远的精神导师。
“以轻写重”的浪漫主义风格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的两句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杜甫一生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
3.杜甫在《登高》中表明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又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的名句是“ ”。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