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初中科学 七上 1.4 -1.5知识点整理单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 初中科学 七上 1.4 -1.5知识点整理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08 17:1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科学测量 整理单
一、概念梳理
测量:将一个待测的量和公认的标准量相比较的过程。
体积:物体占用空间的大小。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长度
1、单位
(1)国际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单位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m、dm、cm、mm、 m、nm。
测量工具:刻度尺
人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脚等来粗测物体的长度。声呐、雷达、激光等是现代测量中常用的技术。
刻度尺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刻度尺,零刻度是否磨损,最大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精确度)。
(2)使用时:
①放正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一定要与待测物紧贴、平行。
②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不可斜视。
③读正确:读数时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准确值+估计值)。
④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长度的特殊测量办法
累积法
常用于测量微小长度,如细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由于被测长度太小(可能比刻度尺的分度值还小),直接用刻度尺测量会很不准确而导致测量错误,因此常可以采用“积累”的方法,用刻度尺测出多匝金属丝的总直径或多张纸的总厚度,再算出一根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2)组合法(卡尺法)
(3)滚轮法
为测量形状不规则的跑道长度,可用“滚轮”的方法,先测出轮的周长,再乘以轮沿跑道滚过的圈数,即为跑道的长度这样便利用多个轮周长替代了跑道的长度,间接测出了跑道的长度。
(4)化曲为直法
常用于测量弯曲物体的长度。如圆周长、地图上河流长等,可用纸条、软线等无弹性的软材料附着在被测的弯曲物体上,正确记下始末位置,再将软材料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便是弯曲物体的长度。
三、体积
1、单位
(1)国际单位:立方米(m3)。
(2)常用单位:固体: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
液体:升(L)、毫升(mL)。
(3)单位换算:1米3(m3)=103分米3(dm3)=106厘米3(cm3)
1分米3(dm3)=1升(L)=103毫升(mL)=103厘米3(cm3) 1毫升=1厘米3
2、测量工具:刻度尺、量筒、量杯
(1)规则的物体:
用刻度尺测量长、宽、高等,用公式求体积。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不规则物体和液体: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体积。
4、量筒和量杯
(1)量筒和量杯的异同
①相同:都没有零刻度。②不同:量筒上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上密下疏。
(2)量筒的使用方法
①首先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前,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5、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不吸水的固体
①沉在水底的物体(小石块)---排水法
a.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倒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又不会超过量程)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b.把小石块用细线捆住,沉入水中,测出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c.小石块的体积V石=V2-V1。
②浮在水面的物体(木块/塑料盒)---挂重法
a.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倒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着小铁块浸入水中,测出此时的体积V1 ;
b.把木块拴在栓有小铁块的细线上,浸入水中,测出此时的总体积V2;
c.木块的体积V木= V2-V1。
(2)吸水的固体
①用细沙或面粉代替水②在物体表面涂一层薄薄的油③先将物体放入水中使其吸足水,再测体积。
(3)溶于水的固体用细沙或面粉代替水进行实验,也可用不能溶的液体。
四、温度
1、单位 :摄氏度(℃)。
如:15℃,读作:十五摄氏度 ; -5℃, 读作:零下五摄氏度(负五摄氏度)
测量工具:温度计
(1)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外壳、玻璃细管、玻璃泡、刻度。
(3)温度的有关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4)使用方法
①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②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
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估读);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常见的液体温度计
①酒精温度计 ②水银温度计 ③煤油温度计
特别提醒:
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9℃~357℃。煤油温度计的测量范围约为-30℃~150℃。因酒精的沸点是78℃,凝固点是-117℃,酒精温度计能比煤油温度计测更低的温度,但高于78℃的温度它就不能测定了。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家用气温计多为煤油温度计。它的分度值较大,多为1℃,因此不能作精确的测量。
体温计
(1)量程:35℃~42℃,最小刻度:0.1℃。
(2)特点:
玻璃泡大,玻璃管内有一段极细的缩口,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这样使得体温计可以拿出来读数。
(3)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
特别提醒:
1.体温计用过后一定要甩一下才能用,如果不甩温度只升不降。2.温度计、体温计不能作玻璃棒使用。
实验误差
(1)误差产生原因有测量的人和测量工具两方面因素,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误差可分为:
①系统误差:由于实验仪器本身不精确、实验方法粗略、实验原理不完善等产生的误差。
由于系统误差,出现测量的值比真实值若偏大,每次都偏大;若偏小,每次都偏小。
②偶然误差:由于各种因素对测量的人、测量仪器和测量物体影响而产生的误差叫偶然误差。
由于偶然误差,测量值比真实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减小误差的办法
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
(3)误差与错误
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能够避免的。
误差是指使用正确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来想办法减小误差。
1.5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可能是……”)
→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观察”、“记录”)→得出结论(检测与评价)→ 合作与交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