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蛙卖泥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3.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学习语言文字表达。
4.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是怎样不断改进泥塘建设的。
教学难点
小动物们不买泥塘的原因以及青蛙如何改造泥塘的。
教学过程
一、单元主题导入。
1.谈话揭题。同学们,前几天围绕“改变”学习了两篇课文,这两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让我们有不少的收获。今天我们再认识一只做出改变的小动物——青蛙,一起齐读课题。2.认、写生字“卖”。观察“买”“卖”的字源图片,讲解字源。指导书写,强调书写重点。过渡:青蛙卖泥塘,都有谁来买泥塘呢?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明确本课任务。
随文识字“烂”。1.学生汇报顾客都有谁。2.最后卖给了谁?青蛙最后为什么不卖泥塘了?出示相关句子(梳理课文的前因后果)3.以前的泥塘却是个“烂泥塘”。认识“烂”,出示“烂”字在字典中的意思,猜一猜“烂泥塘”中“烂”字的意思。(结合语文园地七中字词句运用)4.从“烂泥塘”到“好地方” ,青蛙为了把泥塘卖出去都做了哪些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吧!
三、学习课文,解决本课驱动任务。
任务一:读一读,演好第一次卖泥塘的经过。
(一)演好对话1.认识道具,识记“牌”字。为了把泥塘卖出去,青蛙做了一块牌子。请你读读这个词。过渡:这就是青蛙的牌子,谁想拿着它演一演小青蛙?2.借助微课,读好青蛙吆喝的话。(1)明白吆喝的意思,认识多音字并会组词。(2)观看微课,听一听真正生意人的吆喝。
(3)指名读好青蛙的吆喝。(4)加上动作演一演。过渡:青蛙的叫卖声引来了第一位顾客,谁来演一演老牛。3.读好老牛的话。(1)读好“水坑坑”。(2)以前在《狐假虎威》中学过,想要演好一个角色,要把角色的声音学的像。谁再来读一读?
(二)演好想法和动作听了老牛的话,为了把泥塘卖出去,青蛙做了什么事?1.演想法。谁能先把青蛙的想法演一演?引导学生演想法要借助旁白。2.做动作。理解“采集、播撒”。以“籽”为例学习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穿插和避让,并书写“搬、籽、倒”3. 听了老牛的建议,青蛙给泥塘种草。并认识“绿茵茵”。
任务二:演一演,梳理第二次卖泥塘的经过
过渡:泥塘变美了,但仍然没有卖出去。在野鸭的建议下,青蛙又为卖泥塘做了什么事?1.读一读 6-8自然段。同桌合作:借助动作和表情,分角色演一演吧。2.学生汇报。3.听了野鸭的建议,青蛙又往泥塘里引了水。
任务三:仿一仿,为其他动物设计台词。
过渡:有些小动物也给青蛙提了建议,但文中并没有写明它们怎样说的,让我们来给这些角色润润色吧1.对比读,发现老牛和野鸭说话的艺术性。男生女生合作读老牛和野鸭的对话,读完请同学们告诉我,你发现这两位顾客拒绝青蛙时说话有什么特点吗?
2.学生汇报。这样的说话方式让你感觉如何?3.小组合作:其他小动物当时可能说了什么?一会请你来演一演。4.学生汇报,引导加上适当的动作。任务四:诵一诵,感受青蛙想法的转变1.现在的泥塘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烂泥塘”,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青蛙最后的吆喝吧!2.认识“愣”。做做愣的表情,他想到了什么?3.于是青蛙不在卖泥塘了。
四、成果汇报
过渡:多么精彩的故事,我想请几位演员上来把这节课你学到的内容到前面来演一演。1.分配角色2.学生表演3.从“烂泥塘”到“好地方”,你觉得是什么让泥塘变得越来越好?(引导学生归纳本文主题思想)
五、作业布置
你喜欢青蛙卖泥塘的故事吗?展开想象,,试着加上更多的动作和语言,和你的同伴一起来演一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