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名校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高二 10 月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 主观表述题必须分点作答,未分点作答者,该小题将被判定为零分,切记,切记!
2. 主观题答题必须字迹工整,书写潦草者,该小题将被另外扣分。
一、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
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
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
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
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
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
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
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
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
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
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
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
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
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
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
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
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
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
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
“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
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
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
2023-2024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 1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
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
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
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
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
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
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
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
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
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
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
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繁《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
唐朝人口增幅达 40%,人均粮食达到 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
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
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
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
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
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
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 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
暗。
C. 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
满。
D. 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
仰有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2023-2024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 2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
A. 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
源头和先声。
B. 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
的风格。
C.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
因此形成。
D. 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
破。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2 分)
A.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D.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 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 分)
5. 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
合材料二列出提纲。(5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贝尔·兰金小姐
一
我第一次看见贝尔·兰金小姐是在我八岁那年。
我坐在门廊的台阶上,身材矮小,一身黑衣上满是灰尘和条痕的贝尔小姐出现了。她看上去不可思
议的老,满脸皱纹。几缕稀疏的灰色头发被汗水浸湿,覆在前额上。她走路时低头盯着未铺过的人行道,
仿佛在寻找什么丢失的东西。一只棕黑色的老猎狗跟在她身后,盲目地追随着女主人的踪迹。
几年后的一天,我坐在乔布先生的街角杂货店里,大口地喝着他家的招牌奶昔。我坐在柜台的一头,
另一头是镇上两个臭名昭著的小混混,还有一个陌生人。
“你们知道附近谁有上好的日本山茶花树出售吗?有位东方女士要在纳齐兹盖房子,我替她采购一
些。”陌生人说。
两个小混混对视了一眼,其中那个平时喜欢嘲弄我的大眼睛胖男孩开口:“先生,我跟你说,附近
2023-2024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 3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
我只知道一个这样的人,有几株顶漂亮的日本山茶花树。她是个奇怪的老姑娘,叫贝尔·兰金,住的地方
大概离这里半英里远,看起来也挺奇怪的,是个衰败的老房子,南北战争之前就有了。虽然怪得要命,
但如果你就要找日本山茶花树的话,她那儿的是我见过最好的。”
“是啊。”另一个长着青春痘的金发男孩尖声说道,他看起来是那胖孩子的跟班。“她应该会卖给
你。我听说她在那儿快要饿死了。那儿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住在那儿的老黑人用锄头打理一块杂草地,
他们把那个叫花园。哎,前几天我听说她去季特妮丛林市场,到处拣些烂菜叶,逼着欧力·彼得森送给她。
你见不着比她更古怪的巫婆了,像是阴影里的饿鬼。那些黑人都很怕她——”
然而陌生人打断了这个喋喋不休的男孩,问道:“所以你认为她肯卖?”
“当然了。”那胖男孩说道,脸上带着一丝肯定而得意的笑。
陌生人道了谢,向外走去。突然,他转过身来问道:“你们愿不愿意带我过去?之后我会送你们回
来。”
这两个小痞子立马就同意了。
二
我听到这件事的结局是在大约一个星期后,那天我又去了乔布先生店里。
虽然听众只有乔布先生和我两个人,那胖男孩却讲得很起劲。他越说声音就越大,语气也越夸张。
“我告诉你们,那老巫婆就该被赶出镇子。她是个疯子。我们一到那里她就要撵我们走。她还放出
那条古怪的老猎狗追我们。弗格森先生,就是那个陌生人,解释说他想收购她的日本山茶花树,你知道,
就是那些有些年头的日本山茶花树。她回答说她从来没听说过有这回事,她一棵树也不会卖,因为她爱
这些树胜过她所拥有的一切。哎,你们可听好了,弗格森先生提出他愿意掏两百美金,就买其中一棵树,
你们能想到吗?两百美金!她居然拒绝了。”
“见鬼,”他说,“一出手就两百美金,买这些老树是图个啥呢?那又不是玉米。”
我离开乔布先生那儿回家时,一路都在想着贝尔小姐。我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想留下那些日本山茶
花树。它们是很漂亮,但既然她那么穷——好吧,我那时还年轻,而她已经太老了,生命所余无多。
三
那天是二月的第一天。破晓时分,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阴沉,从中现出一道道珍珠白的日光。外面
很冷,空气纹丝不动,间或掠过一阵饥饿的强风,啃噬着巨树光秃秃的灰色枝干。巨树环绕着一片衰败
的废墟,那里曾是瑰丽的“玫瑰坪”。贝尔小姐就住在这里。
她醒来时,房间冰冷彻骨,屋檐下凝着一挂冰的眼泪。她环视周遭死气沉沉的一切,微微打了个寒
战。她费了好大力气才从颜色艳丽却残破的被子里爬出来。
她跪在壁炉前,想要点燃伦恩头天晚上收集的枯树枝。她那皱巴巴的枯黄小手费力地同火柴和刮花
了的石灰石抗争着。
过了一会儿,火点着了。火苗蹿起来,木柴发出噼啪的响声,就像骨头在咯吱作响。她在温暖的火
光边站了一会儿,迟疑地挪向结了冰的洗脸盆。
穿好衣服,她走到窗前。下雪了,南方冬天湿润稀疏的雪。雪一落在地上就融化了,但是贝尔小姐
想到这天要走很远的路去镇上找吃的,仍然觉得头晕且不适。这时她瞥见窗下的日本山茶花树竟开花了,
2023-2024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 4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
不禁深吸一口气——她从未见过它们如这般美丽。鲜红的花瓣凝成了冰,静静地立在枝头。
她记得许多年前,当她的女儿莉莉还是个小姑娘时,她会摘几大篮子花,那时玫瑰坪高高的空旷房
间里充满了山茶花淡淡的香气。莉莉会把它们偷去送给黑人小孩,她那时多么生气啊!但是现在,她一
边回忆,一边微笑。
可怜的莉莉,她现在年纪也大了。她出生时我才十九岁,年轻貌美。我站在日本山茶花树下,我的
爱人杰德曾说我是他认识的最漂亮的女孩——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记不清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
起变成这样的。我不记得我第一次没钱的时候——我开始变老的时候。我想是在杰德走了以后——我不
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他只是过来跟我说我又丑又憔悴,然后他就走了,什么都没留下,除了莉莉。
[节选自(美)杜鲁门·卡波特《世界开始的地方》,伏波译,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我”眼中的贝尔小姐“身材矮小”“满脸皱纹”,小混混口中“那些黑人都很怕她”,这些描写塑
造了贝尔小姐令人讨厌的形象。
B.小说写到贝尔小姐居住的“南北战争之前”就有的“衰败的老房子”,其作用主要是象征她如同这房
子一样年迈且与众不同。
C.“山茶花树”与“两百美金”在文中多次出现,小混混看重美金、玉米等实用品,贝尔小姐看重山茶
花树,表现出个人审美观上的差异。
D.莉莉摘茶花偷送给黑人小孩,贝尔小姐当时很生气,但是现在回忆时却“微笑”了,这一转变表现了
她经历坎坷后面对生活磨难的坦然心态。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小说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跨度大却脉络清晰,塑造了贝尔小姐鲜明突出的形
象,为读者呈现了她非常完整的一生。
B.两个“小混混”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帮陌生人购买山茶花树,汇报事件结果,评价贝
尔小姐,从侧面丰满了人物形象。
C.小说对贝尔小姐居住环境的描写颇具特色且具有对比意味,作者用寒冷衰败的环境暗示贝尔小姐的现
实境遇,在今昔对比中凸显人物命运。
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揭示了贝尔小姐在生活与情感的重压下形容枯槁、力不能支
的惨状,但她依然不屈服,对生活充满希望。
8.贝尔小姐为什么不愿接受高价卖掉山茶花树以改善她的生存状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在行文时交替使用不同的叙述视角,这种行文方式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9 分)
(一)文言文基础(本题共 5小题,共 10 分)
2023-2024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 5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
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B.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D.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就有道而正.焉 正:匡正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著称
B.质胜文.则野 文:文化 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兴起
C.仁之端.也 端:事物的一头 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
D.自矜.者不长 矜:庄重 将.进酒 将:就要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请事.斯语矣 ②在止于至善.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 ④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⑤冬.,与越人水战 ⑥孙
子膑.脚 ⑦南.征北.战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②④/③/⑤⑦ D.①⑤⑥/②/③④/⑦
13.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2分)
①无辞让之心,非人也;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③为之于未有;④察此何自起;⑤为国以礼;
⑥刘备,天下枭雄;⑦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A.①⑥/②③⑤/④/⑦ B.①②/③⑥/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⑥/⑤/⑦ D.①⑥/②⑦/③⑤/④
14.小明同学在考前复习阶段,一直希望能够找到复习的捷径,他的班主任老师劝解他,下列句子中最适
合的是( ) (2 分)
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D.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二)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
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
曰:“取舞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
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
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是时待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
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乙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
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
“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
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
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2023-2024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 6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
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
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15.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B. 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C. 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D. 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16.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郎中,官名,始于战国;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隋唐到清,朝廷各部均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
司的长官。
B. 楚平王的“平”,是其谥号,谥号有美谥和恶谥之分:“平”是美谥,可以看出楚平王在位期间
取得了一定政绩。
C. “图穷而匕首见”的“穷”和成语“穷而后工”的“穷”意思相同。
D. “轲自知事不就”的“就”和《报任安书》里“草创未就,会遭此祸”中的“就”意思相同。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荆轲献图时,秦舞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荆轲说了几句话,既遮掩了秦舞阳失
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
B. “图穷匕见”情节,多用急促短语,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作者以群臣惊愕、秦王惶急、
左右惊呼,烘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
C. 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
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D. 吴王僚赴宴时警惕性很高,但最终被专诸刺杀,专诸也被吴王僚卫士杀害;公子光自立为吴王,
也就是春秋末吴国的国君阖闾。
1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4 分)
(2)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4分)
(3)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4 分)
19. 请结合文意具体分析一下专诸的人物形象?(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2023-2024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 7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年轻夫妇分别的场景,男子与妻子分别,戍守边关。
B.诗人多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诗中对于人物心理描写可谓别具一格,句句写的都是心境。
C.诗中女主人公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远征的离人。
D.画衣上绣的花能将蜜蜂引来,说明绣花逼真生动,同时也表现了思妇装扮的用心。
21.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思想情感和意境方面有什么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5 小题,10 分)
2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中,“_______________”写天人永隔时间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表现了与葬地相隔之远。(2 分)
(2)《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李清照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思念拂去还来,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月光卷拂不去来表现女子思念缠绕心头
的痛苦。(2 分)
(4)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谈到《诗经》三百篇的创作者
创作缘由是“ ”,对古代圣贤历经磨难著述丰富进行总体评价的句子是:
“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5题。
在《百年孤独》辉煌光芒的照耀下,马尔克斯其他的长篇小说都显得有些孱弱和暗淡——它们的确
不能跟《百年孤独》________。
《枯枝败叶》只能看成是《百年孤独》的泥坯,是《百年孤独》的“枯枝败叶”;《家长的没落》
2023-2024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 8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
以兀鹰撕破铁丝网的神奇意象开头,却在作者________的反复涂抹下,渐渐变得暗昧不辨轮廓;《一桩
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与作者别的作品相比,毫无野心可言,是作者肌肉快感驱使下的市井逸闻;《迷宫
中的将军》围绕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自
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这部小说在我看来,艺术成就仅次于《百年孤独》,但格局气象仍不能________。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看到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不敢相信一个________的诺贝尔奖作家,
会如此罕见地写一部终成眷属的爱情小说。我愿意把它解释成是马尔克斯难得地大发善心,对世人做了
一次满怀恻隐的安抚。近三十年来,可以肯定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超得过马尔克斯,
( ),我承认,对他任何的吹毛求疵,也许只是一个为他庞大身躯投下的阴影所惊骇的后辈,闪在一
旁,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
2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A.相提并论 鞭长莫及 望其项背 名垂青史
B.等量齐观 力不从心 望尘莫及 名垂青史
C.相提并论 力不从心 望其项背 声名显赫
D.等量齐观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声名显赫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儿
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B.《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
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
C.《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自
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D.《迷宫中的将军》围绕“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璃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儿
自己变成暴君的一个疲惫英雄。
2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事实恰好相反,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B.我这样数落他,但事实恰好相反,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C.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但事实恰好相反,我有不敬之意
D.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但事实恰好相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1小题,6分)
26.请结合语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和前面的句子形成对应。要求内容贴切,
语意连贯。写作对象请在所给人物中选取。(6 分)
孟轲 曾点 屈平 韩愈 关羽 赵云 周瑜
古人取“名”“字”颇有讲究,“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与“名”互为表 里。名与字含义
或相同相近,如:班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牢之意,同显意志之坚; 。或
相反相对,如:朱熹,字元晦,“熹"与“晦"一明一暗,含哲理之思; 。或由此及彼,
于联想中识雅趣,如:贾岛,字浪仙,由岛联想到浪花的洁白自由; 。
(1)
2023-2024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 9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
(2)
(3)
四、写作(60 分)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望远镜——放眼远方,显微镜——揭微显隐,太阳镜—
—抵挡强光,哈哈镜——开怀一笑。
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如《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给自己心灵配上“哈
哈镜”,他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给自己心灵配
上“显微镜”,他反省自己,用行动弥补过错,达到道德的自我完善,成为文学中“忏悔贵族”的典型,
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那么,你怎么选?请结合材料写一
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⑤不少于 800 字。⑥涂改不得超过 3 处,超过 3 处或者以上,40 分以下。
2023-2024 学年三明一中高二语文试题 10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三明名校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高二 10 月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9 分)
1. B 【解析】“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
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2. B 【解析】 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
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选项无中生有。C.“许多
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只说
“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
极作用”,而结合下文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思想自由”
“打破门阀垄断”等多个方面。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
倒,原文说的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
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3. D 【解析】 《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
象。
4.(4 分) 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②语言表述严谨。如“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总是”“更为接近”“单从字面上看”等语
句的使用。
5. (5 分)示例:
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
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6.D【解析】A 项“令人讨厌”理解有误。贝尔小姐是小说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她虽然性格
有些怪异,但她具有执着而坚韧的优秀品质,选项中的“令人讨厌”一词不妥。B 项“与众
不同”理解有误。此处是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贝尔小姐处境的艰难,并没有明显的象征意味,
选项牵强附会。C 项“表现出个人审美观上的差异”理解有误。贝尔小姐不愿卖掉山茶花树,
不愿接受“两百美金”,主要还是因为“山茶花树”寄予着她深厚的情感,见证了她曾经美
好的生活,且成为她对往昔可贵的念想,不能理解为“审美观”上的问题。
7.A【解析】 “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线索”错,应是以“山茶花树”为线索;“为读
者呈现了她非常完整的一生”错,根据小说中的叙述可知,“我”八岁第一次见到贝尔小姐
的时候,她就已经“不可思议的老”,小说后半部分回忆贝尔小姐年轻时也只是简单交代其
经历。
8.(4 分)①对美的执着追求。贝尔小姐不愿卖掉山茶花树,因为她的日本山茶花树是“上好”
的品种,能开出“如此美丽”的花。②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眷恋。贝尔小姐不愿卖掉山茶花树,
她曾经有过如同山茶花一般甜美的爱情、亲情,因为杰德的变心而毁灭,但她依然眷念往昔
美好的生活。③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虽然处境艰难,但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执着于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9.(6 分)①使用第一人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性。如小说第一、二部分以“我”的
口吻讲述故事,告诉读者“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小说结尾部分则将“我”转换为贝尔
1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
小姐,交代了贝尔小姐的经历,让读者对贝尔小姐有全面的了解。②小说在第三部分使用第
三人称讲述故事,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全面深入地叙述贝尔小姐的生活情况。如对贝尔小
姐心理的细致刻画,只有使用第三人称才能描述出来。③交替使用叙述视角,可以更灵活、
全方位地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小说交替使用叙述视角,突出了贝尔小姐坚韧、顽强、向往
美好生活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与钦佩。
二、古代诗文阅读(49 分)
10.A【解析】B.“与”通“举”;C.“失”通“佚”;D.“有”通“又”,“亡”通“无”
11.D【解析】A.都正确。B.文:文彩。C.端:萌芽,发端。句意:是仁的萌芽。D. 矜:夸
耀。句意:自我夸耀的人不会长久。将:请。句意:请饮酒。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①事:名词作动词,实践,
从事。②善:形容词作名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③亲,意动用法,以…为亲。④大:形
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⑤冬:名词作状语,在冬天。⑥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⑦南、
北,名词作状语,向南,向北。故选 C。
13.A【解析】①⑥判断句,②③⑤状语后置句,④宾语前置句,⑦定语后置句
14.A【解析】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意思是认为踮着脚尖不可能长久的站立,迈起大
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最符合语境。
15.D 【解析】“欲”和“使”分别是“吴王僚”的两个连个谓语动词,所以之间应该断开,
排除选项 AC;“延陵季子”做“使”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B。
16.C 【解析】C.两个“穷”意思不同,前者是尽的意思,后者是不得志的意思 。
17.C 【解析】C.“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错误,由原文“于是公子光谓专
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可知,在这
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么好的机会不可以错过,如果不争取的话,什么都得不到!而且
我是真正的嫡嗣,应该立为国君,就算是季子札回来,也不会废掉我。”由此可知,是公子
光自己认为自己是真王嗣,而不是“专诸”。故选 C。
18.(12 分)
(1)(他是)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宽恕他,
使他在您面前完成使命。
(2)退而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借助文章的流传来表露自己的志意。
(3)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在江湖浮游呢?
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
19.(3 分)
①足智多谋:从他对公子光分析可杀吴王僚的有利条件中可以看出;
②勇敢:吴王僚守卫众多,他却毫不畏惧.
③沉着冷静:在守卫密布的情况下实施计划毫不慌乱,从容不迫.
附翻译:
甲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
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
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
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
所拿的地图!”
2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
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
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
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
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
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
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
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
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
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
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
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
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乙
公子光得到了专诸,很好地以门客的待遇待他。九年,楚平王死了。春天的时候,吴王
僚想要趁楚国丧事的机会,命令自己的二弟公子盖馀、属庸领兵围困楚国的潜;让住在延陵
的季子去晋国,来观察各个诸侯的动向。楚国发兵断了吴将子盖馀、属庸的后路,吴兵就不
能回军了。在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么好的机会不可以错过,如果不争取的话,什么
都得不到!而且我是真正的嫡嗣,应该立为国君,就算是季子札回来,也不会废掉我。”专
诸说:“僚可以杀掉了。他的母亲老了,孩子很弱小,两个弟弟还都在被楚军围困。现在吴
国外被楚国围困,内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臣,没有人能奈何我们。”公子光郑重地对着专
诸磕头说:“您专诸,就和我自己一样。”
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王僚派出
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
卫,都举着长矛。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
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鱼肠剑,刺杀吴王
僚!吴王僚当场毙命。他的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众人此时混乱不堪。公子
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诛杀吴王僚的部下,将其全部消灭。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
是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20.B 【解析】“诗人多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错,结合诗句可知,诗人多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借助带有感彩的事物来抒情。故选 B。
21.①本诗通过“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描写和春日景物描写,
表达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境孤寂冷清;
②《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对月下奇景的描绘中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
理思考,抒写游子的离情别绪和亲人的相思之苦,意境空灵曼妙。
【解析】《代答闺梦还》描写了春闺女子的相思离愁。前两句写的是女子和丈夫的分别,后
面的内容为借景抒情。“暖气”“春晖”“燕入”“蜂来”“桃李艳”等词语点明这是个春
意盎然、万物欢欣的季节。“试衫”“开镜”描绘出女子纤柔的情态举止;“罗幕”“画衣”
描绘女子的生活环境与装束打扮。“关塞”“楼台”“别望”“相待”等词语表明,本诗是
在写两地相思之情。在诗中,作者用乐景写哀情,春天的热闹反衬了女子的孤独期盼、相思
离愁。《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核心意象,尽
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感叹自然的恒久与个体生命的短暂,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
3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
开来,使之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交
融的空灵曼妙的意境。
22. 默写(1)十年生死两茫茫 千里孤坟 (2)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3)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4)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23.C【解析】 第一处,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等量齐观:
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前者侧重放在一起讨论,后者侧重同等看待。用在否定句中,前
者差别更大,根据语境,此处应选用“相提并论”。第二处,力不从心:心里想做某事,但
是力量不够。鞭长莫及: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后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
力。此处强调马尔克斯想将作品写好,虽很是努力,却难以达到目的,应选用“力不从心”。
第三处,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本身即带否定意味,一般不用于否定句中。相应空缺处所在语句是否定句,应选用“望其项
背”。第四处,声名显赫:形容名声盛大。垂名青史: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根据语
境,相应空缺处强调的是名声很大,应选用“声名显赫”。
24.A【解析】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围绕……”与“以……为”杂糅,
B、D 两项修改不到位,排除;二是“试图塑造以抗暴为初衷”“差点自己变成了暴君的一
个疲惫英雄”之间的关系为转折关系,而非顺承关系,应将“从而”改为“却”,C、D 两
项修改不到位,排除。
25.D【解析】“事实恰好相反”是针对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所以
应置于最后,这样才与下文“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契合。
26. (1) 周瑜,字公瑾,“瑜”与“瑾”均为美玉,共彰品性之洁
(2) 韩愈,字退之,“愈”与“退”,一进一退,蕴中庸之韵
(3) 关羽,字云长,由鸟羽联想到浮云的飘逸无拘
四、写作(60分)
27.【立意解读】
材料从物理功能方面提示了四种镜子的作用,而联系人生,四种镜子又都有心灵作用:
望远镜一-志存高远/心怀远方/目 光要长远,风物长宜放眼量;
显微镜- -- 努力看清自己的不足/交友识人要看细/善于发现自已或别人的优点和缺
点;
太阳镜- --看淡名利,看轻荣誉,拒绝诱惑;
哈哈镜一--乐观豁达,笑对烦恼、苦难等。
考生应当选定上述四镜中的两镜,分析、挖掘其中的寓意,然后结合人生、社会现实谈
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即可。
作文要求“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考生首先面临的是选择两
面“镜子”。一旦选取两面镜子,就必须围绕这“两面”展开思辨论述,两面也就是两层关
系,这两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内在有机关联,不能“两张皮”,不粘合,无对接。这就涉及
到对这四面镜子的生活内涵进行精准理解与把握。
4
{#{QQABDQAAggCoQAJAAQhCEwFyCAOQkAECCAoOBBAAoAAAQ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