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初步认识电流的形成及电流方向的规定。能说出电路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短路及其危害。
三、教学分析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教学中应予重视。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初中生的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需要教师的帮助。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初中生还没有真正地组装过电路;电路图看似简单,但比较抽象;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路,可以通过其他间接手段来认识电流,并设定情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悟”。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看作品
教师提问: 在刚才的作品中,我是怎么给花上色的
教师引入色彩斑斓的灯光与电有着密切的联系,导入新课课题。
提问:如果给你一个小灯泡,你能否想办法让它亮起来
活动2【讲授】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让小灯泡亮起来!
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利用桌面上所提供的器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材,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展示所连电路
一、电流
教师提出两个问题:
讨论:1、灯泡为什么能亮起来
2、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结合课件动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流形成的理解。
活动二:加一个发光二极管,让二极管发光
(说明:如果闭合开关时,灯未亮,教师可以给予友情提示)
思考与讨论:
1、电流方向是怎么规定的
2、指出刚才所连接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3、电流的方向和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小组内自学、交流,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小比赛】比比看哪组用最短时间,最少导线让蜂鸣器响起来。
(从而过渡到下一知识点)
二、电路的构成
结合学生所连的让蜂鸣器响起来的电路,选取典型的两组作对比分析。
1、引导学生归纳简单电路的组成。
2、结合蜂鸣器响,归纳总结电路中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
3、简要分析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展示
三、电路图
(1)元件符号
学生看书自学电路元件的符号,并能说出图片中的电路图各代表什么元件。
(2)试一试:画出电路图
用规定的元件符号来表示出电路连接情况。
试着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比比对对,评评】各同学在小卡(导学案)上画出电路图。
小组展示所画电路图。
组内成员自评、互评。(如果以10分来记,你会给你本组展示的电路图打几分。)
活动3【活动】课堂中穿插多个小活动
活动一:让小灯泡亮起来!
活动二:增加一个发光二极管,让二极管发光
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来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小比赛活动:比比看哪组用最短时间,最少导线让蜂鸣器响起来。
(从而过渡到下一知识点——电路的构成)
试一试活动:用规定的元件符号,试着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自评、互评活动】如果以10分来记,你会给你本组展示的电路图打几分。
活动4【练习】试一试:画电路图
1、学生阅读教材P38页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花一分钟的时间识记电路元件的符号,然后合上书本。
2、 用规定的元件符号, 试着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活动5【测试】拓展提高
画出所示电路的电路图(见课件)
板书设计
二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电流:电荷的定向流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二、电路
1.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2.通路、开路和短路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
短路:把电源的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叫做短路。
短路会烧坏电源,所以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三、电路图
1.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电路图的优点:简单,方便,电路连接情况容易辨认。
2.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3.画电路图的要求: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