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21:1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新课导入——欣赏图片
学习目标
1.走进作者,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精读全文,剖析作者的写作特色
4.总结和归纳文章表现的思想内涵
作者简介
张岱(1597年-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
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生平经历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陶允嘉家养病,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崇道称为“今之江淹”,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观点;于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悠游自在,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中,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向死而生;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世长辞,享年约九十三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绝:消失。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原文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各种飞鸟的声音都消散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而已:罢了。
原文翻译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③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
毡:毛毯。
焉得更有此人: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拉:邀请。
强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
大白:大酒杯。
原文翻译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后告辞。
③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
舟子:船夫。
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痴似:痴于,痴过。
原文翻译
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字词
合作探究
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 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③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合作探究
大雪过后的寒冷夜晚,作者为什么独自一人去赏雪,他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一个“独”字,写出了作者有着超脱尘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思想品格。当他一个人面对寂静广漠的雪景时,应该是有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有对故国的怀念,和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独特情思。
合作探究
请简要分析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斜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 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合作探究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此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僚”,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与“客”“和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的感染。
合作探究
“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合作探究
“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课文所写“痴人”的“痴行、痴景、痴情”,“痴人”就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主题思想
本文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描绘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的遇人之乐。
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以及闲情雅致,隐含着淡淡的故国之思。
艺术特色
描绘了朦胧的审美意境。文章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层次多样,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描绘了空阔的审美意境。在诗歌中,婉曲的手法妙在含蓄委婉,隐而又显,曲而不晦。
文中纯用白色作基调色。大至天、云、山、水、,小至长堤、湖心、舟、人,“上下一白”,别无其它色存在,天地一体,浑然皆白,白色予人感觉为纯洁、清静、神圣,这就从视觉形象上予人创造出一种独异的冷隽美。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