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出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诗歌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3. 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作者美好的愿望。
重点难点
1. 通过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 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作者美好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题目
1. (出示图片)孩子们,你们看这些画大都寥寥几笔,像这样的画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生:水墨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童年的水墨画》)
二、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关注单元主题。看单元篇章页,引导学生发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多彩童年”及语文要素。
2.自由朗读诗歌,说一说你在诗中都看到了哪几幅水墨画。①溪边垂钓②江上戏水③林中采菇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聚焦溪边。
自由朗读《溪边》,说一说溪边都有哪些景物。
2.赏析前两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感受溪水的平静、清澈。像绿玉带一样的山溪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句子。
3.赏析三、四句诗:在溪边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看到了小孩子在岸边钓鱼,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他们的影子被溪水染绿了。引导学生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展开想象:还有什么给溪水染绿了?体会红绿相衬的色彩美并指导学生朗读。
4.学生用上述方法学习五、六句诗,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看到了孩子们钓鱼的画面。师引导:他们钓到鱼了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合作探究,感悟童趣
1.学生用上述方法,展开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江上》,说一说你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水墨画。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2. 师生配乐朗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结合学习单自由朗读《童年的水墨画》另外三首诗。
2.仿写诗歌。
六、布置作业
利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三幅水墨画《林中》。
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垂钓
江上戏水
林中采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