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4章 力与平衡》2023年单元测试卷(培优)
一、选择题
1.矫正牙齿时,可用牵引线对牙施加力的作用。若某颗牙齿受到牵引线的两个作用力大小均为F,夹角为α(如图),则该牙所受两牵引力的合力大小为 ( )
A.2Fsin B.2Fcos C.Fsinα D.Fcosα
2.如图所示,四分之一圆弧体A放在水平面上,圆弧面光滑,实心球B放在圆弧面和光滑竖直墙面之间,A、B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稍微向左移一些,A、B仍保持静止,B球只与圆弧面和竖直墙面接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B.A对地面的压力变小
C.地面对A的摩擦力不变 D.地面对A的摩擦力变大
3.一艘帆船正逆风行驶,其逆风行驶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风力的大小为F、方向与光滑平整的帆面的夹角为θ,航向与帆面的夹角也为θ,风力在垂直帆面方向的分力推动帆船逆风行驶,则风力在航向方向的分力大小为( )
A.Fsin2θ B.Fsinθcosθ C.Ftanθ D.
4.某双层晾衣篮正常悬挂时的尺寸如图所示,已知上、下篮子完全相同且保持水平,篮子底面为圆形,直径D=48cm,质量均为m,在两篮的四等分点处,用四根等长的轻绳将两篮相连,上篮用另外四根等长的轻绳系在挂钩上,绳长L=40c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图中上篮单根绳中的张力T大小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5.如图所示,小球与轻弹簧L1、L2连接,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点O,给L2的另一端施加水平拉力,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此时L1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改变施加在L2上的拉力,使L2沿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90°至竖直,若保持θ不变,则L2上的弹力 (选填“一直增大”“一直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若保持L1的长度不变,则L2上的弹力 (选填“一直增大”“一直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6.如图所示,一轻质晒衣架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横杆与四根相同的斜杆垂直,两斜杆夹角θ=60°。一重为G的物体悬挂在横杆中点,则每根斜杆受到地面的作用力大小为 ,每根斜杆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三、多选题
(多选)7.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物理书A对称放在轨道B上,将B的一端缓慢抬高至A刚要滑动,此时B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关于此时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对A的作用力与B的侧面垂直
B.B的两个侧面对A的弹力的合力大小为mgsinθ
C.B对A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大小为mgsinθ
D.A受到五个力的作用
(多选)8.如图为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的俯视图,过物体的中心作相互垂直的两条虚线,将平面分成1、2、3、4四个区域,在平面内对物体施加三个外力F1、F2、F3使物体静止,F1沿虚线水平向右,F2与另一条虚线的夹角为α,F1大小已知,F2大小未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3可以在区域3内任意方向上
B.F3一定不在区域3内
C.F2与F3的夹角越大,它们的合力越小
D.F3的最小值应为F1cosα
(多选)9.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放在带有圆弧槽的滑块B上,在物体A上施加一沿切线方向的外力F,使整个系统静止。当外力F逐渐减小时,系统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沿切线方向向下
B.F减小时,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C.F减小时,地面对滑块B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F减小时,地面所受的压力逐渐增大
(多选)10.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滑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两轻杆等长,杆与滑块、杆与杆间均用光滑铰链连接,在两杆铰合处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设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根轻杆受到的力为
B.地面对两滑块的支持力的合力大小与θ的大小有关
C.两滑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均为
D.θ越大,滑块就越容易和地面发生相对滑动
四、实验题
11.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如图所示,其读数为 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重复多次实验时,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下列解决办法不可行的是 。
A.减小M的质量
B.增大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C.减小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
D.将A更换成更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
1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套,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下列哪一个选项是不必要的实验要求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两个弹簧秤的夹角适当大些
B.弹簧秤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在同一位置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五、计算题
13.放风筝是大家喜欢玩的一种户外活动。有一个小朋友将一只质量为m1=0.5kg的风筝放飞到空中后,拉着线的下端站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任凭风儿吹向风筝,此时风筝恰好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风筝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这时小朋友拉住线的力为FT=10N,不计风筝所受的浮力,忽略线的重力及风对线和小朋友的影响(g取10m/s2,sin37°=0.6,cos37°=0.8)。
(1)若该小朋友质量为m2=20kg,求地面对小朋友的支持力FN的大小;
(2)求风筝所受风力F的大小。
14.如图所示,物块A悬挂在轻绳OP和OQ的结点O上,OP绳水平,OQ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并跨过光滑定滑轮(定滑轮不计质量)且始终与斜面平行,并与斜面体上质量为mB=2kg的物块B相连,B与斜面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体的质量为M=3kg,斜面体C的倾角为30°,斜面体C及物块A、B始终保持静止。轻绳能承受足够大的拉力,g取10m/s2(假定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求:
(1)若B与斜面体间的摩擦力恰好为零,绳子OQ的拉力大小;
(2)若A的质量为mA=1kg,求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物块A的最大质量。
15.如图所示,质量M=10kg的物块A放在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A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375,用绕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将A与质量m=5kg的物块B相连,两段轻绳分别沿斜面方向、竖直方向,劲度系数k=200N/m的弹簧一端与B相连,另一端与地面相连,设A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
(1)若A静止在斜面上,弹簧伸长量为8cm,求A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若A刚要开始运动,求此时弹簧弹力的大小。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4章 力与平衡》2023年单元测试卷(培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该牙所受两牵引力的合力,如图所示
牙齿受到牵引线的两个作用力大小均为F,则该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对角线把角α平分
故两牵引力的合力,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AB、对整体研究可知,A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等于A、B的总重力,故A正确,B错误;
CD、对B球,设A对B的作用力N1,此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B球的重力GB,墙对B的作用力为N2,
根据力的平衡有:N1=,GBtanθ=N2
对整体研究,地面对A的摩擦力:f=N2
当A稍微向左移一些,θ变小,则N1变小,N2变小,f变小,故C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对风力F在沿着帆面方向和垂直于帆面方向进行分解,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其垂直于帆面的分力F1=Fsinθ
再对垂直作用于帆面上的风力F1进行分解,分解成沿船的行驶方向和垂直于行驶方向的力,
将力F1进行分解,如图所示,则有:,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篮子及轻绳受力示意图如下
竖直方向有
4Tcosα=2mg
sinα===0.6
则cosα===0.8
解得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5.【解答】解: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受L1上的弹力F1、L2上的弹力F2和重力mg,三个力的矢量和为零。
若保持θ不变,矢量三角形如图1所示,经分析可知,L1上的弹力F1一直减小,L2上的弹力F2先减小后增大;
若保持的长度L1不变,即保持F1的大小不变,矢量三角形如图2所示,经分析可知,θ先减小后增大,L2上的弹力F2一直增大;
故答案为:先减小后增大;一直增大
6.【解答】解:设每根斜杆受到的弹力为F,对斜杆与横杆的结点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Fcos30°=0.5G
解得
F=;
地面对每根杆的作用力等于杆的弹力,则每根斜杆受到地面的作用力为;
对某个斜杆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水平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有:Fsin30°=f,解得摩擦力大小为:f=。
故答案为:,
三、多选题
7.【解答】解:A、B对A的作用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mg,方向竖直向上,故A错误;
B、B的两个侧面对A的弹力的合力大小为mgcosθ,故B错误;
C、对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mgsinθ,故C正确;
D、对A受力分析,A受到重力、B的两个侧面对A的两个支持力、B的两个侧面对A的两个摩擦力,共五个力,故D正确。
故选:CD。
8.【解答】解:AB、由题意可知,F1、F2、F3三个力平衡,合力为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F3可能在区域3内任意方向上,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2、F3的合力与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F2、F3的夹角变大时,F2、F3的合力不变,故C错误;
D、根据矢量三角形和几何知识可知,当F2⊥F3时,F3有最小值如图所示:
最小值F3=F1sin(90°﹣α)=F1cosα,故D正确。
故选:AD。
9.【解答】解:A、物体A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合力始终为零,对物体A受到的重力mg、支持力N和外力F分析,如图所示:
沿切线方向,当开始F>mgsinθ时,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沿切线方向向下;当开始F=mgsinθ时,物体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当开始F<mgsinθ时,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沿切线方向向上,故A错误。
B、当开始F<mgsinθ时,F+f=mgsinθ,F减小时,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f逐渐增大,故B错误。
C、以A、B为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地面的摩擦力、外力,地面的摩擦力等于外力水平向左的分力,外力减小时,摩擦力也减小,故C正确。
D、以A、B为整体进行分析,地面所受的压力等于重力与外力竖直向上的分力之差,外力减小时,地面所受的压力增大,故D正确。
故选:CD。
10.【解答】解:A.将绳的拉力沿轻杆方向分解可知,每根轻杆受到的力为,故A正确;
B.对两滑块的整体,竖直方向FN=2Mg+F,可知地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与θ的大小无关,故B错误;
C.滑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故C正确;
D.由可知,当mg一定时,θ越大,则f越小,则滑块就越不容易和地面发生相对滑动,故D错误。
故选:AC。
四、实验题
11.【解答】解:(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3.00N。
(2)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并且将两个细线拉力的合力与M的重力比较,A有必要,故A错误;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这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则,B有必要,故B错误;
C、为了减小拉力的测量误差,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C有必要,故C错误;
D、改变拉力,重复多次实验时,每次没有必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故D正确。
故选:D。
(3)A、减小M的质量,可以减小M的重力,能减小两个细线拉力的合力,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减小,A可行,故A错误;
B、增大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增大,B不可行,故B正确;
C、减小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减小,C可行,故C错误;
D、将A更换成更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可以准确测量细线的拉力,D可行,故D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3.00;(2)D;(3)B
12.【解答】解:(1)A、两个弹簧秤的夹角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适当大些,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先校零,是为了能够准确读数,如果指针没有指在零上就测量,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导致实验误差较大或者出现错误,故B正确;
C、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使测力计跟木板平行,就能尽量地减少测量误差,故C正确;
D、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只需要前后两次等效拉动橡皮筋的时候需要将结点拉至同一位置,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保证实验不是偶然性,应该改变不同的力的大小,将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O点拉至不同位置重复多组实验,以得出普遍规律,故D错误。
本题要求选不必要的。
故选:D。
(2)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故答案为:(1)D;(2)B。
五、计算题
13.【解答】解:(1)对小朋友受力如图2
FTsin53°+N′=m2g
解得N'=192N
故地面对小朋友的支持力大小为192N。
(2)如图1所示,风筝受力如图。设风力F与水平方向成β角,则:
Fcosβ=Tcos53°
Fsinβ=m1g+Tsin53°
解得:F=N,tanβ=
故风筝所受的风力大小为N,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满足tanβ=。
答:(1)若该小朋友质量为m2=20kg,则地面对小朋友的支持力大小为192N;
(2)风筝所受风力F的大小是大小为N,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满足tanβ=。
14.【解答】解:(1)若B与斜面体间的摩擦力恰好为零,对B分析可知,沿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绳子OQ的拉力大小为:
F0=mBgsin30°=2×10×0.5N=10N。
(2)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y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有:Fcos60°﹣mAg=0
解得:F=20N
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f=F﹣mBgsin30°=20N﹣2×10×0.5N=10N,方向沿斜面向下;
(3)B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B=μmBgcos30°,
代入数据解得:fmB=15N
若B不滑动,则绳BQ的最大拉力为Fm=fmB+mgsin30°
代入数据解得:Fm=25N
对A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mcos60°﹣mAmg=0
解得:mAm=1.25kg;
将B和C作为一个整体,设绳BQ的拉力为Fm′时斜面相对于地面恰好滑动,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则有:Fm′cos30°=fC
其中:fC=μ′(Mg+mBg+Fm′sin30°)
联立解得:Fm′=20N
对A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m′cos60°﹣mAm′g=0
解得:mAm′=1.0kg
综上所述,斜面体C及物块A、B始终保持静止,物块A的最大质量能够超过1.0kg。
答:(1)若B与斜面体间的摩擦力恰好为零,绳子OQ的拉力大小为10N;
(2)若A的质量为mA=1kg,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10N,方向沿斜面向下;
(3)物块A的最大质量为1.0kg。
15.【解答】解:(1)对物块B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T=mg+T弹
根据胡克定律可得:T弹=kx
其中x=8cm=0.08m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T弹=16N
T=66N
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对A受力分析,设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如图2所示,沿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Mgsin37°+f=T
代入数据解得:f=6N
则假设正确,所以摩擦力大小为6N,方向沿斜面向下;
(2)物体A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μMgcos37°=0.375×10×10×0.8N=30N
①物体A刚要向上运动时,设轻绳的拉力为T1,对物体A,沿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T1=Mgsin37°+fm=10×10×0.6N+30N=90N
对物块B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T1=mg+T弹1
代入数据解得:T弹1=40N
②物体A刚要向下运动时,设轻绳的拉力为T2,对物体A,沿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T2=Mgsin37°﹣fm=10×10×0.6N﹣30N=30N
对物块B,根据平衡条件可得:T2=mg﹣T弹2
代入数据解得:T弹2=20N
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答:(1)若A静止在斜面上,弹簧伸长量为8cm,A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6N,方向沿斜面向下;
(2)①物体A刚要向上运动时,弹簧弹力的大小为40N;②刚要向下运动时,弹簧弹力的大小为2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