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3年单元测试卷(1)(培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3年单元测试卷(1)(培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07 21:4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2023年单元测试卷(培优)
一、选择题
1.日本特摄片奥特曼风靡世界几十年,其拍摄过程采用微缩景观的方法进行拍摄。设某次拍摄中“景观”被等比例缩小25倍进行拍摄,拍摄时一石块从1.8m处落下,为了防止放映时穿帮,在放映时应(  )
A.慢放25倍 B.快放25倍 C.慢放5倍 D.快放5倍
2.如图所示,轻质滑轮两侧绳子上分别系有小球A和小球B,两球质量不等,两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后,小球A下降,小球B上升,当A、B两个小球运动到同一水平面的瞬间恰好细线断裂,两球的落地时间差为Δt,B球上升过程中未与滑轮相碰。重力加速度为g,则细线断裂后小球B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
A.gΔt2 B.gΔt2 C.gΔt2 D.gΔt2
3.云南龙江大桥是亚洲最大的高速公路悬索桥,总长2470.58米,桥面宽33.5米,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设计速度为80千米/小时,如图甲所示,图乙中A、B、C、D、E为大桥上五根钢丝绳吊索,每两根吊索之间距离相等,若汽车从吊索A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刚好在吊索E处停下,汽车通过吊索D时的瞬时速度为vD,通过DE段的时间为t,则(  )
A.汽车通过吊索A时的速度大小为4vD
B.汽车减速的时间大于2t
C.汽车通过吊索C时的瞬时速度等于通过AE段的平均速度
D.汽车通过AD段的平均速度是通过DE段平均速度的3倍
4.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前人们常在过节时放烟花(如图甲所示)来表示庆祝,礼花弹在地面上从发射筒中沿竖直方向射出,到达最高点时炸开后,形成漂亮的球状礼花(如图乙所示)。现有某烟花筒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其工作原理为:点燃引线,引燃发射药燃烧发生爆炸,礼花弹获得一个初速度并同时点燃延期引线。当礼花弹到最高点附近时,延期引线点燃礼花弹。现假设某次放烟花中,礼花弹获得的初速度大小为35m/s,延期引线的燃烧速度为2cm/s,要求爆炸发生在超过礼花弹上升最大高度的96%。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和烟花筒的长度,g取10m/s2,则延期引线的长度至少为(  )
A.7cm B.5.6cm C.6.72cm D.8.4cm
二、填空题
5.雨滴从高空云层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约为20m/s。雨滴的运动    看作自由落体运动(选填“能”、“不能”、“无法判断”),请说明理由:   。
6.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加速度大小为晴天时的,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则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刹车时的加速度是   ,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是   。
三、多选题
(多选)7.某兴趣小组在平直公路上研究车辆的运动规律,根据做直线运动的车辆的运动情况描绘﹣图像,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像判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动车的加速度越来越小
B.机动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x=20t﹣4t2
C.机动车的加速度为大小为8m/s2
D.机动车在前3秒内的位移是24m
(多选)8.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  )
A.每两滴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B.第4滴与第5滴间的距离为0.2m
C.第1滴与第2滴间的距离为1.6m
D.屋檐到地面的高度3.2m
(多选)9.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图像(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运动至x=x0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C.当该物体速度大小为时,物体位于处
D.当该物体运动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物体速度大小为
(多选)10.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小黄邀约好友一同骑自行车外出郊游。一行6人在郊外的道路上,遇见一个如图所示的长直斜坡,斜坡一侧等间隔种植着行道树。从斜坡顶端到斜坡底端恰有10棵行道树,且第1棵树刚好在斜坡顶端位置,第10棵树刚好在斜坡底端位置(不考虑树干直径),将这些树分别编号为1,2,…,10。小黄一行人约定从斜坡顶端逐个滑下,设下滑的过程中初速度为0,骑行者均不刹车,下滑过程可视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所有人下滑的加速度相同,现在小黄作为第1个人开始从斜坡上滑下,经过一段时间,第2个人开始滑下,又经过一段相等的时间,第3个人滑下……以此类推,相邻两人间开始滑下的时间间隔相等。当小黄刚离开斜坡时,第6个人刚开始从斜坡顶端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个滑下的人此时位于第6棵树和第7棵树之间
B.第3个滑下的人此时位于第5棵树和第6棵树之间
C.第4个滑下的人此时位于第3棵树和第4棵树之间
D.此时,第5个滑下的人与第4个滑下的人距斜坡顶端的距离之比为1:4
四、实验题
11.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光电门A、B与光电计时器相连。
(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   cm。
(2)让小球紧靠固定挡板,由静止释放,光电计时器记录小球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1、t2,测出两光电门间的高度差h,小球直径为d,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用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将光电计时器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改为记录小球从光电门A运动到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保持光电门A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光电门B的位置,每次均让小球从紧靠固定挡板由静止释放,记录每次两光电门间的高度差h及小球从光电门A运动到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求出每次的,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若图像斜率为a,纵坐标截距为b,则小球经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为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12.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请你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3)某次实验过程中,小车拖动纸带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某一清晰点开始,描出O、A、B、C、D五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量出各点与O点间距离,已知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打下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保留两位小数);
(4)当电源频率高于50Hz时,如果仍按50Hz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算出的速度测量值将比速度的真实值    (填大、小或相等)。
五、计算题
13.安庆市五千年文博园将古典徽派建筑与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园内不少亭台的设计非常巧妙,下雨时可以清晰地听到雨滴落下的滴答声。一天细雨霏霏,某同学观察到每隔一定时间有水滴从亭檐由静止开始下落。已知第一滴水滴用时1.2s落到地面时,刚好有另一水滴开始滴落,此时空中还有另外两滴水滴正在下落。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此亭檐离地的高度和水滴落地时的速度;
(2)第一滴水滴落地的瞬间,空中的第二滴和第三滴水滴之间的距离。
14.如图所示的传送带,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的速度大小v0=1m/s,开始计时时,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物块A、B(可视为质点)同时以大小为v=2m/s的初速度相向运动。已知两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不会发生碰撞,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从开始计时到小物块A与传送带相对静止的时间;
(2)开始计时时小物块A、B间的距离。
15.如图甲所示为某综艺节目的躲球游戏。现将运动过程进行简化,如图乙所示,泡沫球从A点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直线下滑,加速度为4m/s2,A距斜面底端B长度为18m,泡沫球到达B点后没有速度损失,然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5m/s2,参与游戏的玩家的一开始站在C点,当小球到达B点时,玩家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大小2m/s2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8m/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点的位置玩家可自由选择,在不被球追上的前提下BC的距离越小,得分越高。求:
(1)泡沫球到达B时的速度大小;
(2)玩家得分最高的情况下,所选择BC的距离。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2023年单元测试卷(1)(培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
即,
由于缩小25倍拍摄,则影片中石块下落的高度应该是1.8m的25倍,
所以为防止穿帮,放映的时间应该是拍摄过程中石块实际下落时间的5倍,即慢放5倍速度播放,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细线断裂后,A球做竖直下抛运动,B球以与A球同样的速度大小做竖直上抛运动,
两球的落地时间差为Δt,说明B球做竖直上抛到最高点再返回到细线断裂处的时间为Δt
根据竖直上抛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细线断裂后小球B上升的最大高度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ABD.汽车减速到零,可以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可知汽车通过DE、A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可得汽车减速的时间等于2t,汽车通过吊索A时的速度为2vD,由图可知汽车通过DE、AD段的位移之比为1:3,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汽车通过AD段的平均速度是通过DE段平均速度的3倍,故A、B错误,D正确;
C.由题可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且汽车通过吊索D为AE段的中间时刻,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通过吊索D的速度等于AE段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故选:D。
4.【解答】解:设礼花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假设当礼花弹上升至0.96h时刚好发生爆炸,且此时礼花弹的速度大小为v1,根据运动学规律有
=2gh
﹣=2g(0.96h)
联立解得
v1=7m/s
所以延期引线燃烧的最短时间为
t=
则延期引线的长度至少为
l=vt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l=0.056m=5.6cm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5.【解答】解:不能;若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落的高度为:,h较小,与题设不符,说明空气阻力的影响不能忽略,所以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答:不能,空气阻力的影响不能忽略。
6.【解答】解:设路面干燥时,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0,安全距离为s,反应时间为t0,m和v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
v0=108km/h=30m/s
由运动学公式得:s=v0t0+
代入数据解得:a0=5m/s2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a=a0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s=vt0+
代入数据解得:v=20 m/s
故答案为:5m/s2,20m/s
三、多选题
7.【解答】解:AB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可得=v0 +
结合图像纵截距及斜率可得:b=a=﹣4m s﹣2,k=m/s=v0
可得机动车的加速度及初速度分别为:a=﹣8m/s2,v0=20m/s
所以机动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m/s2,机动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x=20t﹣4t2,故A错误,BC正确;
D、机动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所用时间为t==s=2.5s<3s
所以,机动车在前3秒内的位移等于前2.5秒内的位移,为x==×2.5m=25m,故D错误。
故选:BC。
8.【解答】解:B、由实际运动可知,第一滴水滴在最下面,第五滴水滴下落的时间最短,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h45:h34:h23:h12=1:3:5:7
又因为h23=1 m,可知第4滴与第5滴间的距离为
故B正确;
C、第1滴与第2滴间的距离为
故C错误;
D、屋檐到地面的高度
故D正确;
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为定值,可得
每两滴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
故A错误。
故选:BD。
9.【解答】解: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2ax可得:v2=2ax+,可知v2﹣x图像的斜率k=2a,则知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变,由于物体的速度减小,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v2﹣x图象的斜率等于2a,由图可得:2a=﹣,则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加速度大小为,故B错误;
C、当该物体速度大小为v0时,v2=,由图可得:x=.故C正确;
D、物体运动的总时间t总===,当该物体运动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速度为v′=v0+a
,解得v′=,故D正确。
故选:CD。
10.【解答】解:设相邻两树沿斜坡方向的距离为L,相隔时间为t有一个人下滑,下滑加速度为a,由题意可知,,则at2=0.72L。
A、第2个滑下的人的位移,可知第2个滑下的人此时位于第6棵树和第7棵树之间,故A正确;
B、第3个滑下的人的位移,可知第3个滑下的人此时位于第4棵树和第5棵树之间,故B错误;
C、第4个滑下的人的位移,可知第4个滑下的人此时位于第2棵树和第3棵树之间,故C错误;
D、第5个滑下的人的位移,第5个滑下的人与第4个滑下的人距斜坡顶端的距离之比为,故D正确;
故选:AD。
四、实验题
11.【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05mm,小球的直径d=14mm+0.05mm×10=14.50mm=1.450cm
(2)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解得
(3)由于小球释放的位置离光电门A的位置恒定,因此每次通过光电门A的速度一定,则有
整理可得
根据图像可得,则小球经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为vA=b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2a
故答案为:(1)1.450;(2);(3)b;(4)2a。
12.【解答】解:(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不是直流电源。
(2)为了在纸带上打出尽量多的间距适当的点,所以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3)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点周期T=0.02s,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T=5×0.02s=0.1s
打下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
由图知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OA=3.50cm,xAB=(8.80﹣3.50)cm=5.30cm,xBC=(15.90﹣8.80)cm=7.10cm,xCD=(24.80﹣15.90)cm=8.90cm
由Δx=aT2
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4)如果电源频率高于50Hz时,则由可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T变小,而仍按50Hz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计算中所用时间间隔偏大,由可知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小。
答:(1)交流;(2)A;(3)0.62;1.80;(4)小。
五、计算题
13.【解答】解:(1)由公式h=
得:h=m=7.2m
由速度—时间公式得:v=gt=10×1.2m/s=12m/s
(2)水滴落下的时间间隔为Δt==s=0.4s
第二滴水滴下落的距离:m=3.2m
第三滴水滴下落的距离:m=0.8m
第二滴水和第三滴水之间的距离:Δh=h2﹣h3=3.2m﹣0.8m=2.4m
答:(1)此亭檐离地的高度和水滴落地时的速度分别为7.2m和12m/s;
(2)第一滴水滴落地的瞬间,空中的第二滴和第三滴水滴之间的距离是2.4m。
14.【解答】解:(1)小物块A向右减速至0再反向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设所需的时间为tA,则tA==1.5s
(2)小物块B向左减速至与传送带共速的过程中所需时间tB=s=0.5s
两小物块恰好不发生碰撞,应该在小物块A与传送带共速时恰好到达同一点
在tA=1.5s 内小物块B向左运动的位移xB=+v0(tA﹣tB)
代入数据解得:xB=1.75m
在tA=1.5s 内小物块A向右运动的位移xA=m=0.75m
小物块B、A开始相向运动的距离为xA+xB=0.75m+1.75m=2.5m
答:(1)物块A最终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所需时间为1.5s;
(2)小物块A、B开始相向运动时的距离为2.5m。
15.【解答】解:(1)泡沫球达B时的速度大小vB,则有,代入数据解得vB=12 m/s;
(2)泡沫球做匀减速运动,当v=8 m/s时,t=,代入数据解得t=8s,
根据位移与平均速度之间关系,x=,代入数据解得x=80m,
人匀加速阶段:v=a3t1,代入数据解得t1=4 s,
此时x1=,代入数据解得x1=16m,匀速阶段x2=v(t﹣t1),代入数据解得x2=32 m,
故xBC=x﹣x1﹣x2=80m﹣16m﹣32m=32 m。
答:(1)泡沫球到达B时的速度大小为12m/s;
(2)玩家得分最高的情况下,所选择BC的距离3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