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领略词的意境。(重点)
2.品味诗歌用词的准确,揣摩关键诗句。(难点)
3.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重点)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还是一位史学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1893-1976)
作者简介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yuan2]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爱国民主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即赠此词。柳读后,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在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
背景知识
字词学习
沁园春 莽莽 素裹
妖娆 稍逊 分外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qìn
ráo
hán
mǎng
guǒ
xùn
fèn
shǔ
zhāo
自主学习
“江山如此多娇”是承上阕来写,用了一个“娇”字,是褒义,是赞扬。那本文是在赞美祖国江山是什么景呢?这些美景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分析上阕
雪景,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
总写壮丽的雪景,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千里”“万里”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魄;“冰封”“雪飘”动静结合,静穆中又有飘舞的动态,相映成趣。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 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这三句从地面到空中写出了一个怎样的雪景?请再现画面。
读这句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粉妆玉砌的宫殿,还有雪花在扬扬洒洒的飘落,使眼前的场景不仅壮观且富有诗情画意。
写出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望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作用:1、统领下文,2体现登高望远之感
“望”
思考:望到了什么?“望”有何作用?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观景象,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
“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寒威之烈;
用了夸张的修辞。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为何写它们“舞”“驰”?
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写它们“舞”、“驰”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这几句写的是否是眼前所见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这几句是从眼前所见展开的想象,是虚写,展现了一个红白交映生辉的景象。用拟人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一样格外艳丽动人。
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
原指妇女的淡妆,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上阕末尾这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这三句是虚景。从“须”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初晴之景的,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晴朗、娇艳、多姿多彩。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的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精心打扮的少女,格外妖艳多姿。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先总写,后分写。
总结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上阕
写景
“望”
千里、万里—封、飘
长城—惟余莽莽
大河—顿失滔滔
山舞、原驰—银蛇、蜡象
红妆素裹—妖娆
实写
虚写
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景,接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表达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之情。
(以动写静)
总
分
↓
品读下片,感诗人情怀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自学指导:
这两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的内容。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突出了为江山之美而倾倒的英雄们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惜
2、“惜”中有贬,委婉的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惜”中含褒,肯定秦始皇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
3、“惜”中寓志,蕴含作者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并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句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如何理解这句话?
“俱往矣”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作者所处的当今时代,引出全词的主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议论、抒情)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
看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武略
总结:
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下阕
课堂小结
上阕
下阕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谈古论今
议论抒情
写景、抒情、议论
紧密地结合
小结: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知识拓展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积累拓展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咏雪诗句集锦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