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将相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2.通过学习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简介背景: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被称为“战国”。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策略关系国家的兴亡。
司马迁写的《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上卿 召集 推辞 胆怯 鼓瑟
击缶 削弱 允诺 荆条 诸位
上大夫 同心协力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无价之宝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走进课文,直奔矛盾
1.《将相和》中“和”是什么意思?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不和”?
3.造成“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1.找出写蔺相如两次立功的自然段。
2.因为什么而立了功?立功的结果是什么?
廉颇
蔺相如
将相不和
这是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是我国历史上光彩不灭的佳话。
廉颇
蔺相如
和好
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
“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这
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主要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故事。
战国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
。
“
。
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之会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渑池之会是将相和之间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矛盾才有了解决矛盾的负荆请罪。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历史故事。
立了一功!
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
小组讨论:
在渑池会上,秦赵两国是打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
提示:注意从人物的言、行进行分析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果是________。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秦王吃亏赵国便宜返回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居功自傲、不服、不满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
小组讨论:
廉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记录下来。
起因:
经过:
结果:
蔺相如不畏强权。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立大功,封为上卿。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
是一个 的人。
勇敢、随机应变
又立了一功!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合,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古代用荆条做刑杖
从廉颇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
以国家利益为重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学完了课文,你知道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
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变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像廉颇蔺相如学习,以班级利益、学校利益、国家利益为重,就一定能把我国建设好!
小结
引导课外阅读:
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1、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