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8 10:0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感受昔日辉煌
学习任务一:
领略圆明园之美
真是极境极仙,美不可待。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哪些地方你还能感受到圆明园的美?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思考:什么是“众星拱月”?
布局之美
“众星拱月”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图片中就是圆明三园的位置分布,找一找哪里是星,哪里是月?
众星拱月
领略建筑之美
阅读第3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思考: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建筑之美
种类多样 风格各异 中西结合
建筑之美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思考:这一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
出现了两次“有……也有……”这样的句式
运用了过渡句“不仅……还……”这样的句式
举例: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品读探究
领略文物之美
阅读第4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文物特点。课后第三题,读一读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一说这些文物有什么特点?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时间上
先秦时代
唐、宋、元、明、清
类型上
青铜礼器、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文物之美
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历代名人书画
各 种 奇 珍 异 宝
体会圆明园的“毁灭”之痛。
学习任务二: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雨果
圆明园的“毁灭”
观看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视频,体会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思考:结合红色的词语,说说英法联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毁灭之痛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
10月18日、19日侵略者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的贪婪、残暴、无耻……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两个“不可估量”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也点明了圆明园在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损失之大
如今的圆明园,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面对这些残垣断壁,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着眼全篇,探究课文写法
学习任务三:
思考一: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写法探究
思考二: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写法借鉴
重述开头法:结尾好像就是开头的重复。
一问一答法:就是开头提出问题在结尾回答。
句式变换法:开头和结尾意思差不多,只是句式发生了变换,相似却不尽相同。
写法探究
拓展阅读,增进情感
学习任务四:
阅读链接
七子之歌(节选)
闻一多
澳 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阅读链接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啊,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创作背景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希望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
阅读链接
和平宣言(节选)
冯亦同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创作背景
冯亦同是一位在南京居住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他以中华民族最为古老而美好的诗歌题材,以中华先贤流传千年的遗训撰写首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和平宣言》,表达了中国民众对战争的痛恶,对亡者的哀痛和对和平的期待。
思考:这两首诗在情感上和我们的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一方面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以及对祖国统一、和平的呼唤,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者的憎恶。
阅读链接
课堂小结
昔日辉煌
英法联军
1860年
掠夺烧毁
布局之美
建筑之美
文物之美
毁灭之痛
不可估量的损失
14 圆明园的毁灭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从布局、建筑、文物三个方面感受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同时我们还感受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这样的侵略是可耻的,也是极其痛心的,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法换回的伤害。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和平,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课堂小结
类文阅读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xī)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 ,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类文阅读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qiè)。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学好语文,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