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第5周周测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单选题
1.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
B.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D.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
2.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导管腺体和细胞
B.生长激素能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促进生长和发育
C.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可以激发和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
3.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可调节胰液的分泌
D.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4.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⑤促甲状腺激素 ⑥抗利尿激素
A.①③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
5.家鸡受激素等影响偶尔会发生雌鸡雄性化的性反转现象。雌鸡发生性反转会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与此有关的激素及其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雌鸡雄性化转化
B.雄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C.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羽毛生长变鲜艳
D.肾上腺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鸡冠等雄性特征形成
6.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注射某种药物前后小鼠症状作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7.下列动物激素与其产生部位、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垂体)→甲状腺 B.生长激素(下丘脑)→几乎全身细胞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垂体 D.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几乎全身细胞
8.下列有关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不具有内分泌功能 B.只有内分泌腺中的细胞才能分泌激素
C.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组成 D.内分泌系统能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
9.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②③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10.如图是某人在餐后及运动过程中两种主要分泌物对血糖平衡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所致
B.据图可知,分泌物甲和乙具有协同作用,共同维持人体的血糖平衡
C.分泌物甲由胰岛B细胞分泌,其作用的结果又可能影响分泌物乙的分泌
D.分泌物乙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内的糖原分解转化成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11.如图是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
B.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C.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12.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3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状腺的活动
13.下图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若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靶细胞可以是甲状腺细胞
D.若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14.如图表示某激素调节的相关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可能是下丘脑有关神经的兴奋
B.胰岛A细胞受损,机体将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
C.图中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肌糖原的分解
D.激素与受体结合使细胞内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15.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有高效的催化作用
B.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
C.激素由体液专门运输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D.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多少,只受到下丘脑的控制
16.胰岛素除了能降低血糖,还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受体的激活能加快神经元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
B.胰岛素受体的激活可以抑制神经元中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C.由图可推测,某些糖尿病患者可能胰岛功能正常,且胰岛素含量偏高
D.图示能体现神经元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17.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0 mL,尿量在短时间内将显著增多,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肾小管中液体渗透压增高 B.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速率增加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胰岛素分泌增加
18.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C.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D.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
19.某人感染流感病毒,如图表示其一段时间内的体温变化曲线,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AB段,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
B.BC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CD段,产热增多,出汗减少
D.AB段热觉感受器兴奋,CD段冷觉感受器兴奋
20.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21.小勇从温度为22 ℃的室内突然走到温度为0 ℃的室外,其体内出现的相关生理变化是( )
A.产热量将高于散热量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皮肤血流量增加 D.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22.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外伤失血过多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抗利尿激素由结构乙合成并释放 D.饮水有利于降低并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2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长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辅相成,各具优势
D.所有动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4.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体内血钠含量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
A.抗利尿激素增加,醛固酮分泌减少 B.抗利尿激素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
C.抗利尿激素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 D.抗利尿激素减少,醛固酮分泌减少
25.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B.免疫器官都是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
C.淋巴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都有呈递抗原的作用
D.有的T细胞可以呈递抗原,树突状细胞没有呈递抗原的作用
26.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是指( )
A.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B.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C.抵抗抗原的侵入 D.促进抗体的产生
27.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黏膜、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有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及抗体参与
D.第三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2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B细胞和T细胞均是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的
C.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D.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需要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
29.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B.骨髓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C.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等
D.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30.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C.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均是免疫活性物质 D.溶菌酶能参与攻击异体移植的器官
3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二、三道防线
B.先天形成的,为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
C.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D.溶菌酶同时属于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
32.人的唾液中含有一种能水解黏多糖的碱性酶——溶菌酶,该酶对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好的“杀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
B.幽门螺杆菌应含有能被溶菌酶水解的黏多糖
C.唾液腺细胞能产生溶菌酶,但不能产生细胞因子
D.侵入人体的致病菌会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33.人体特异性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下列过程只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
A.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 B.辅助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被激活
C.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34.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
35.如图是人体先后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且保持时间较短
C.图示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多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D.图示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36.下列不能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起作用的细胞是( )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浆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37.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侵染人体后,细胞Ⅱ和Ⅴ的细胞周期会变短
B.初次接触该抗原时,Ⅳ、Ⅵ细胞即能迅速增殖分化
C.Th细胞既可以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也可以在细胞
免疫中起作用
D.图中Ⅰ、Ⅱ、Ⅲ、Ⅳ、Ⅴ、Ⅵ均能识别抗原
38.如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
B.物质甲是细胞因子
C.物质乙是抗体
D.细胞⑤是记忆细胞
39.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
少胸腺,其免疫功能方面不可能表现为( )
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机体仍能产生细胞因子
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吞噬 D.体液免疫能力大大降低
40.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巨噬细胞消化抗原—抗体结合体后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重新利用
B.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往往经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过程
C.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可以作为抗原
D.浆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二、非选择题
41.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除去鼠的甲状腺,10天后进行测试,与未除去甲状腺的鼠相比较,物质代谢低下,而且在血液中没有检出甲状腺激素。若在摘除术后第5天开始注射用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连续5天,物质代谢低下症状消失。
(1)该实验采用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方法,应该补充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要证实________产生甲状腺激素,__________ 。
42.下图表示体内血糖调节的基本方式,图中①②表示生理过程,激素A、B作用于肝脏时分别促进过程①②。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人体严重缺乏激素_______(填字母),
可导致糖尿病。
(2)在血糖调节中,与激素A 有相同作用的激素
是________(填选项)。
A.性激素 B.催乳素
C.肾上腺素 D.促甲状腺激素
(3)图中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均很低,但它对血糖
稳定的调节作用却是显著的,这说明激素的调节作用具有________性;胰岛素本身的作用效果,反过来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方式称为________。
43.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运动员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
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
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
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
体液”)调节。
(2)该运动员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
位于_____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
______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
吸收,导致____________减少,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
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
(3)该运动员运动结束,由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减少,
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__,使产热减少,
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图示生理过程中,③的生理作
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下图是与人体免疫相关的概念图。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概念图:① ;② 。
(2)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体的化学成分是 ;除了抗体,还有一些物质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如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 等。
(3)多数情况下,人体依靠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两道防线就可以防止多种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就需第三道防线的特异性免疫了,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4)__________是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分别形成 ________和________。
45.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关实验,过程如下图。
(1)实验鼠B不患病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记忆T细胞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形成的,其免疫反应的特点是如果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仅图示实验能否充分证明移植的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A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再由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进而影响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错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作用于全身各处细胞以促进生物体的生长发育,C正确;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调节垂体分泌激素,而垂体分泌对应的促激素又会调节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故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D正确。
2.B 解析: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促进生长和发育。
3.B 解析: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A正确;①与③组成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去除神经,因变量为胰液是否分泌,因此对照实验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的参与时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但是不能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B错误;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可调节胰液的分泌,C正确;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D正确。
4.B 解析: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激素一定是不能被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分解的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催化分解,不能饲喂;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可以饲喂;性激素是小分子脂类,可以饲喂;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化学本质是多肽,会被消化道中的肽酶催化分解,不能饲喂。
5.B 解析:雌鸡出现的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是其体内的雄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的。雄激素具有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
6.A 解析: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自变量。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如活动缓慢,甚至是休克,再给实验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从而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7.B 解析:垂体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A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并且作用于垂体,C正确;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几乎能够作用于全身细胞,D正确。
8.D 解析: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A项错误。有的内分泌细胞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B项错误。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C项错误。内分泌系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调控生长发育和生殖等,D项正确。
9.D 解析:②过程表示肝糖原分解,发生在肝脏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使血糖水平升高,B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抑制②③过程,C错误;胰岛素可通过促进④⑤⑥⑦过程,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D正确。
10.C 解析: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A错误; 据图可知,分泌物甲和乙具有拮抗作用,共同维持人体的血糖平衡,B错误; 分泌物甲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其作用的结果又可影响分泌物乙(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正确; 分泌物乙促进肝细胞内的肝糖原分解转化成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但不能使肌糖原分解补充血糖,D错误。
11.C 解析:图中甲能分泌胰岛素,则甲为胰岛B细胞;分析题图,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下降,血糖浓度下降后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垂体控制;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12.D 解析:下丘脑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13.C 解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糖蛋白)结合,使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A、B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C错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也可以是垂体细胞,D正确。
14.A 解析:血糖浓度降低会使下丘脑中的相关神经兴奋,进而使胰岛A细胞兴奋,因此“刺激”可能是下丘脑有关神经的兴奋,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机体产生胰岛素含量减少,将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B错误;图中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C错误;酶的催化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激素只起到调节作用,D错误。
15.B 解析: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对机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A错误;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B正确;激素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专门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错误;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多少,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控制,D错误。
16.B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胰岛素受体激活后,能加快神经元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A正确;胰岛素作用于受体,可以直接抑制神经元的凋亡,无需炎症因子参与,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错误、D正确;由图可知,胰岛素通过与特定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某些糖尿病患者可能受体失活或某些物质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出现胰岛功能正常,且胰岛素含量偏高,但血糖很高的现象,C正确。
17.A 解析: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0 mL,会导致家兔的血糖浓度过高,过多的血糖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此时肾小管中液体渗透压增高,水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使家兔短时间内尿量增多,A正确;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速率增加会导致尿量减少,B错误;注射高渗葡萄糖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错误;胰岛素分泌增加不会改变尿量,D错误。
18.D 解析:呼吸中枢在脑干,A错误;冷觉和热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B错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错误;血糖浓度降低,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水解等,升高血糖,D正确。
19.B 解析:当体温相对恒定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图中可以看出AB段体温升高,说明此时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原因是在病毒影响调节中枢的情况下内脏肌肉代谢加强,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A错误;BC段体温维持高温不变,产热量仍然等于散热量,B正确;CD段体温下降,产热减少,出汗散热增加,C错误;AB段体温升高,说明是冷觉感受器兴奋,CD段体温下降,说明是热觉感受器兴奋,D错误。
20.B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饮水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增加尿的生成,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21.B 解析:寒冷环境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项错误。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增加分泌肾上腺素,细胞新陈代谢增强,增加产热,B项正确。寒冷环境中,为使散热量减少,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C项错误。在寒冷环境中,新陈代谢增强使葡萄糖的消耗量增加,机体为维持血糖稳定,会使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D项错误。
22.D 解析:外伤失血过多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A项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可减少尿液的生成量,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C项错误。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饮水有利于降低并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D项正确。
23.D 解析: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24.C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血钠含量降低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25.A 解析:淋巴细胞都属于白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A正确;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是淋巴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而不是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B错误;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有呈递抗原的作用,但它们不是淋巴细胞,C错误; 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有呈递抗原的作用,D错误。
26.A 解析: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A正确;免疫系统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B错误;抵抗抗原的侵入,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C错误;抗体的产生与体液免疫密切相关,属于免疫系统所具有的防御功能的范畴,D错误。
27.D 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形成的,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
28.D 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C错误;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需要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D正确。
29.D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0.D 解析: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均是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溶菌酶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人体细胞没有其作用的靶分子,D错误。
31.C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A错误。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B错误。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C正确。溶菌酶既属于第一道防线也属于第二道防线,但不属于第三道防线,D错误。
32.A 解析: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A项错误。据题干信息“人的唾液中含有一种能水解黏多糖的碱性酶——溶菌酶,该酶对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好的‘杀伤’作用”,说明幽门螺杆菌应含有能被溶菌酶水解的黏多糖,B项正确。细胞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唾液腺细胞可产生溶菌酶,但不能产生细胞因子,C项正确。侵入人体的致病菌会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D项正确。
33.C 解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的过程只发生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细胞因子的过程,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都可发生;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的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免疫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只发生在体液免疫中。
34.D 解析:分析过程图可知,细胞甲是B细胞或者记忆B细胞,细胞乙是浆细胞,细胞丙是吞噬细胞。细胞乙(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不能接受抗原刺激;吞噬细胞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乙分泌抗体,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发达,细胞丙的溶酶体比细胞乙发达;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如氨基酸等可被细胞利用。
35.D 解析:第二次注射相同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初次免疫产生抗体的效率低、保持时间短;由于二次免疫效果更强,所以预防接种往往需要每隔一定时间注射同种抗原;图中曲线无法得出抗原接种量与抗体的关系。
36.D 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为B细胞活化提供信号刺激和细胞因子,浆细胞分泌抗体,三者都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起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后开始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作用于靶细胞。
37.B 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病毒侵入机体后,被Ⅰ识别、处理、传递给Th细胞(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Ⅴ,促进Ⅴ增殖分化为Ⅵ、Ⅶ,Ⅶ合成并分泌g,所以g为抗体,Ⅶ为浆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Ⅴ为B细胞,Ⅰ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因子还可以作用于Ⅱ,促进Ⅱ增殖分化形成Ⅲ、Ⅳ,Ⅲ可以和被病毒侵染的细胞直接接触,所以Ⅱ、Ⅲ为细胞毒性T细胞、Ⅳ为记忆T细胞。病毒侵染人体能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病毒入侵细胞后细胞免疫发挥作用,Ⅱ(细胞毒性T细胞)和Ⅴ(B细胞)会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A正确;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Ⅳ(记忆T细胞)和Ⅵ(记忆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迅速增殖分化,B错误;从题图中可知,Th细胞释放d、e、f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C正确;Ⅶ(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题图中其他细胞均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D正确。
38.D 解析:细胞①是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具有呈递抗原的作用,为抗原呈递细胞,A正确;物质甲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对B淋巴细胞起作用,B正确;物质乙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C正确;细胞④是记忆细胞,细胞⑤是浆细胞,D错误。
39.B 解析:缺少胸腺,则不能产生T细胞,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将减少,A项正确。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B项错误。机体含有吞噬细胞,因此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吞噬,C项正确。由于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所以“裸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大大降低,仅保留了一部分,D项正确。
40.D 解析:巨噬细胞消化抗原—抗体结合体后可得到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可被细胞重新利用,A项正确。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在体液中会发生体液免疫,侵入细胞后会发生细胞免疫,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后,将病毒释放至体液中,再次发生体液免疫,B项正确。病毒表面的糖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可作为抗原,C项正确。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D项错误。
41.答案:(1)摘除腺体 注射相应激素 摘除术后第5天开始,连续5天注射上述实验用的溶剂 (2)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可使物质代谢提高
42.答案:(1)B (2)C (3)高效 反馈调节
43.答案:(1)(特异性)受体 神经 (2)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尿量 神经—体液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降(或减少) 促进甲状腺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
44.答案:(1)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2)蛋白质 细胞因子 (3)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4)骨髓和胸腺 B细胞 T细胞
45.答案:(1)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2)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 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3)不能,因为缺少不移植脂肪组织的直接感染病原体的对照组
答案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