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法国巴黎凯旋门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
法国巴黎卢浮宫
案 例 一
1.最初巴黎建立在塞纳河上的小岛上,为什么?
①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②巴黎建立在塞纳河上的小岛上主要是防卫的需要
案 例 一
2.比较巴黎城区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巴黎城区的范围在不断地变大。
聚落的规模会发生改变!
德国埃森市
1.找一找从1829年到现在一直保留的建筑。
案 例 二
代表着当地历史风貌的建筑: 教堂
2.观察图C,说说在1867年的时候埃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城市。
以钢铁机械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案 例 二
3.从景观上看,埃森的工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
现在的埃森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成为以商业、服务业、电子业、旅游业等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聚落的性质会发生变化,随着聚落职能的变化,其景观也会发生变化。
北京中关村
案 例 三
1.图中中关村、魏公村、明光村和北太平庄等在1949年以前是在城区里还是在城区外?
在城区外。
案 例 三
2.中关村、魏公村、明光村和北太平庄等地名随着北京城区范围的变化发生改变了吗?
3.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并没有改变。
3.聚落的名称(即地名)一旦确定,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案 例 四
阿纳萨齐人大量砍发森林,用做燃料和建筑。日久天长,周围的森林被砍伐殆尽。由于没有森林涵养水源,地表土壤被冲刷侵蚀,土地肥力逐渐降低,农业发展的条件被破坏了,他们不得不远走他乡。
案 例 四
1.阿纳萨齐人没有保护好环境,造成了什么后果?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2.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后果:天长日久,周围的森林被砍伐殆尽。由于没有森林涵养水源,地表土壤被冲刷侵蚀,土地肥力逐渐降低,农业发展的条件被破坏了,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聚落,远走他乡。
启发: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2.结论:聚落并不都会日益繁荣。有些聚落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可能会被人们放弃,或者因毁灭而消失。
你还知道有什么已消失的著名古代聚落吗?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人,在西域三十六国中,实力不可小觑。
古楼兰国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古城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古国遗址
楼兰古国曾是何等的繁荣昌盛,城墙的残迹竟达八米之厚。可楼兰古国究竟为何突然废弃?
除了缺水缺粮外,史学家尚有两种猜测:
一是发生了瘟疫,因发现了一些尸体,但这些尸体又缺手残腿,死状惨烈;
二是发生了战争,但若说是战争,则尸体又太少。楼兰古国之谜至今无人能解。
一夜消失的意大利庞贝古城
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并回答:
你认为人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促进聚落可持续发展?
爱护环境,植树造林;
不乱丢垃圾、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倡低碳生活;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积极预防自然灾害等。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人类社会在发展,世界各地的聚落也在不断变化,聚落规模随历史变迁发生的改变是( )
A.小村庄变成小城镇 B.小城镇发展成小村庄
C.大商埠变成大农场 D.小渔村直接变成大城镇
2.上海原是个小渔村,自清末开埠以来,工商业发展快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口城市。上海市发展快速的原因是( )
A.位置优越 B.地形平坦 C.气候温和 D.渔业发达
A
A
3.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均表示乡村聚落。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公路
B.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及河流交汇处
C.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丙处
D.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位于炎热多雨地区
4.历史上人类对复活节岛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文明从繁荣到衰退。复活节岛历史进程中符合人地和谐发展理念的是( )
A.1500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 B.1500年以后为了满足需求大量砍伐树木
C.1722年以后因外族入侵导致当地文明消失 D.1960年以后利用石像等古迹发展旅游业
D
D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