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科学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总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科;
(2)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约3分钟):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展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科技产品图片;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有待于我们去解决,而且现在或今后还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新课讲授:
有人说:科学探索与发现是科学家的事,与一般的人无关。科学真的这么神秘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其实科学并不神秘。很多科学知识都起源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图片展示。
只要你仔细观察,你还可以发现自然界许多奇特的现象。
——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还知道有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呢?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共亨!
其实这些自然现象背后都隠藏着科学知识或规律!
(1)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两个有趣的实验:
——探究如何将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恢复球形
——探究矿泉水瓶为什么会瘪下去。
因此只要我们甘于观察、思考、疑问,就有可能发现科学知识!
(2)牛顿、瓦特的发明史……
(3)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思考与讨论:将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或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
由上所述可知,科学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图片展示。
思考与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技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课堂小结:
1、科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2、科学研究是善于观察思考、勇于疑问。
布置作业:作业本第一章第一节。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 总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的常见仪器,并知道它的基本用途
2、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学习处理实验室一般意外的紧急应变措施
3、学习并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教学重难点〗:
理解实验安全操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处理实验室一般意外的紧急应变措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什么是科学?
2、如何进行科学研究?
二、新课讲授
1、引入:上节课我们已学到科学是研究各种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现象,进而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必须仔细观察各种现象,进而从现象中提出相应的问题。譬如:有什么办法能使扁了的乒乓球能恢复球形?
把它浸入到热水中
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方法设计一个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
因此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各种问题都要设计相应的实验,并在实验室里进行验证。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实验室,了解实验室。
第二节:走进实验室
2、了解实验室 —— 图片展示仪器室和实验室
3、〖思考与讨论〗下列设备叫什么名称?放在实验室的什么地方?
4、除此之外,仪器室内还存放着许多其它仪器,现在我们再一一的认识一下:
(1)温度计
(2)电流表、电压表、停表
(3)烧杯、试管、试管夹、试管架
(4)显微镜、放大镜、天平
(5)量筒、量杯
(6)铁架台
5、实验室里的仪器是怎样分类摆放的?
6、自主学习:课本第9页——实验室安全守则(约3~5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
(1)、听从老师的指示,未经老师的允许不能____进入实验室。
(2)、察看实验室灭火器、防护用品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的位置,并牢记在心。
(3)、不能用__手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_____、_____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4)、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____或________任何化学试剂。
(5)、没有老师允许不得_____改变实验程序或所用的试剂等实验材料,以免发生意外。
(6)、打翻化学试剂或器皿时需_______,并及时向老师或实验室管理员汇报。
7、任何物品在使用前先看_______或产品指示语,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应在_______下提取,用完后立即_____容器。
(8)、如果发生烫伤、烧伤、化学试剂 ( http: / / www.21cnjy.com )灼伤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__________处理。实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_______。
(9)、不能将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实验完毕后,将你的实验区域清理干净,并清洗双手。离开时,将凳子放到桌子底下。
(10)、进入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得追逐打闹,以免发生危险。
7、读图:从图中找出哪些同学的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
8、哪些同学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他们这样做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9、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0、思考与讨论:
下列警告标志各表示什么涵义?你能在实验室中找到贴有这样标志的药品呢?
11:根据浓硫酸的说明书:说说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些什么?
12、布置作业:作业本B第2节1~3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2) 总课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实验室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理解实验操作规范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试管、烧杯、酒精灯、酒精喷灯、试管夹、试管刷、石棉网、滴管、放大镜、药匙、钳锅、火柴、镊子、细沙、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新课讲授
科学实验中,我们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仪器,掌握各种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对科学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对实验安全也非常重要。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常见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1、试管:用于少量的试剂的反应的容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试管中所盛的试剂不能超过试管的1/3。
②试管可以加热,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住
③加热时,要先预热,以免破裂。
④加热时,管口不要对着别人或自己
2、试管夹:用于试管加热时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最后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的中上部)
②手握试管夹时,应该握长柄部位,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以免试管滑落
3、石棉网:加热烧杯、烧瓶,主要作用是使受热物体受热均匀
4、滴管:用于向其他实验器材中加入少量的液体。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
②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中。
③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滴管未洗净严禁取食其它药品的原因是:滴管内的残留物与其它溶液会混合
使用滴管时管口朝下,胶头朝上:防止滴管内的液体进入胶头,引起胶头腐蚀
5、酒精灯:加热的仪器,其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
演示实验:用三支相同的火柴梗分别放在酒精灯的外、内、心三个不同部位加热相同时间,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放在外焰部位加热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使用前要先检查。
②酒精灯点燃要用火柴或纸条等,绝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④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加热器材:如酒精喷灯、电热恒温水浴器等
6、放大镜:用于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
三、课堂小结
四、课内作业:
五、课外作业:作业本B第二节:4—9题
§第三节:科学观察 总课时: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知道有计划的细致观察是观察的基础
2、知道感官存在错觉
3、知道通过科学仪器来扩展观察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4、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观察与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观察活动,使学生感知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学辅助〗
放大镜、CuSO4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滴管、烧杯、清水
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
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自然现象,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进行仔细的观察,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认真、严密的论证后才能获得规律。
新课讲授:
问题1:为什么指纹识别系统可以用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呢?
观察活动1:
1、先用肉眼仔细观察自已十个手指的指纹,比较指纹的纹路是否相同?
2、再用放大镜观察一个手指的指纹。与肉眼直接比较,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指纹大小与清晰程度有什么变化?
3、从这个活动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2: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句话一定对吗?
由于观察会受到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可靠的判断。
问题3:由于感觉器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性。为了扩大人的观察内容和范围,科学家可以借助哪些观察仪器?
当然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往往不满足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停留在观察上,更想知道这些现象是否会反复出现,以及其中的道理。为此还要进一步设计各种实验,记录相关的实验现象,从中寻找规律。
观察活动2:探究两种溶液混合后发生的有趣变化
1、有A\B\C\D4种溶液,各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3ml加入到相应的4支试管中,并在试管中标注相应的字母A\B\C\D,观察这4种溶液的颜色,并将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记录表一:
溶液 A B C D
颜色
2、混合溶液:用滴管再取10滴B溶液滴入到A试管中,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溶液混合 颜色 是否有沉淀 是否有气泡 清澈或混浊
A+B
3、用上述方法,将4种溶液相互混合,观察其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上表中。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两种溶液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混合时,可能会产生变色、沉淀、气泡、爆炸等变化。这个规律是通过多次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整理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
观察活动3:观察鸡蛋在盐水的沉浮情况
1、如图所示,将生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里,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
2、在烧杯中先加少量食盐,不断搅拌并使食盐溶解在水中,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
盐(勺) 0 4 6 7 8
鸡蛋沉浮情况
练习:下表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一些观察数据,比较这些数据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大行星 与太阳的距离R(设地球为1) 绕太阳转1周的时间T(天)
水星 0.387 87.969
金星 0.723 224.701
地球 1.000 365.256
火星 1.524 686.980
木星 5.205 4332.589
土星 9.576 10759.2
天王星 19.18 30685.4
海王星 30.13 60189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是
(2)八大行星中,围绕太阳转得最快的是 ,最慢的是 。
(3)海王星绕太阳1周的时间约为地球上的 年。
板书题要: 直接观察:眼睛、耳朵、鼻子、手等
观察——
间接观察:借助各种观察工具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或规律
布置作业:
作业本A第3节:1—5、7、8;6、9、11做过实验后再完成;10选做。
§第四节: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 总课时: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测量活动的介绍,知道测量的意义
2、熟悉刻度尺上刻度的特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3、知道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4、知道不同测量对象、测时工具需要达到的测量精度不同,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刻度尺
〖教学重难点〗: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各种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引入〗
·闻名于世的两大高层建筑物——东方明珠电台塔和埃菲尔铁塔,请观察哪个更高?高了多少呢?——定量描述
小学中,我们已学过长度的测量。譬如用卷尺去测量上述两个建筑物的高度时,,哪一个是标准量?哪一个是待测量?
因此测量是把一个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长度的单位有哪些?
·这些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呢?
呈现米尺,指出同学们的身高都在1米~2米之间;
·那么1毫米又有多长呢?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为0. ( http: / / www.21cnjy.com )05毫米,把20根头发丝并列排列起来的总长度大约为1毫米;如果按径向把一根头发丝平均分成5万根,每一份的直径约为1纳米。
我校跑道的周长250米,1千米的长度为我校跑道周长的4倍。
课堂练习1:
(1)38分米 = 米;(2)0.17米 = 毫米
(3)35厘米 = 米;(4)15千米 = 米
(5)100纳米 = 毫米
〖思考〗
在测量下图所示的各种物体的长度时,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需要各种测量工具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常见的测量工具有:直尺、卷尺、三角板等——统称为刻度尺
〖活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熟悉刻度尺。观察刻度尺上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刻度尺所能测量的最大长度(量程)
2、使用你的刻度尺测出《科学》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3、你的测量结果是:《科学》课本的长度是 、宽度是 。
小结:
要使刻度尺上零刻度线与待测物体的一端并齐、
刻度尺的方向必须与测量物体方向一致、
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尺所在平面垂直。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这样可以减小测量的误差。
〖其它测量方法〗
1、激光测距、雷达测距
2、声呐测距
3、特殊测距法——累积法
〖思考〗如何用一把直尺去测量一张白纸的厚度
板书:
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作业:作业本B第4节科学测量(一):1~12、13~15选做
说明:第6课时为习题课
§第四节:科学测量——体积(V)的测量 总课时: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知道体积单位的大小
2、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液体的体积的方法,练习正确使用量筒的方法
3、了解体积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及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的方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各种饮料瓶
〖教学过程〗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复习引入:请一位同学说说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根据计算公式,请你说说体积的单位?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米3、还有分米3、厘米3、毫米3。——符号!
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毫升、升。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略
课堂练习1:10毫升 = 10毫米3,对吗?
课堂练习2:1.5升 = 米3 ;25毫升 = 米3
0.35米3 = 分米3
★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把这些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出来呢?
——刻度尺
那么能否用刻度尺去测量形态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呢?如何测量呢?
——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1、认识量筒或量杯
(1)最大测量范围——量程、最小刻度
(2)刻度特点——是否均匀,有没有0刻度
2、练习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1)放平稳——放在水平平面上
(2)看——使量筒壁上的刻度正对着自已,视线要与量筒壁垂直,并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切忌俯视或仰视!
课堂练习3:根据图示,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课堂练习4:根据图示,说出俯视或仰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如何用量筒或量杯测量形态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生活中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一碗中盛有少量的水,如果再在碗中加入一个小水果,碗中的水面是否会上升呢?
同样的道理,我们先在量筒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加入少量的水,当再在量筒中加入一个固体物体时,量筒内的液面也会上升。而液面上升的多少与固体的体积大小有关。现在你是否已经知道了如何测量形态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了呢?(结合图片讲解)
活动:用量筒测量形态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估计能浸没石块)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记作V1;
(2)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当小石块完全被水浸没时,读出此时水的体积,记作V2;
(3)计算小石块的体积
课常练习5:根据图示,读出被测固体的体积
〖思考〗
1、如果形态不规则的固体是一个极易吸水的物体,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2、如果形态不规则的固体是一个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如何测量呢?
3、作业本A第5页第12题
作业:作业本A第4节科学测量(二)1~10;11~13选做
第8课时:练习课
第9课时:实验课
§第四节:科学测量——温度的测量 总课时: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温度
2、通过师生讨论,了解温度计刻度的原理
3、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掌握温度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4、学会温度计的读数
〖教学重难点〗
了解温度计刻度的原理,掌握温度计使用的方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体温计、烧杯、水、酒精棉
〖教学过程〗:
〖引入〗
“一陈秋雨一陈凉”,指得是到了秋季,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降雨后气温会越来越低。这里的气温指的是大气的温度。那么什么叫温度呢?所谓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凭感觉判断出温度的变化,但有时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譬如课本P23图1—51。
要准确测量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为什么温度计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呢?这要从温度计的设计原理说起。
我们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把温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处于冰水混合物时的温度规定为0℃,此时液柱对应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把温度计处于沸水时的温度规定为100℃,由于液体受热膨胀,液面升高,此时液柱对应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然后在0~100之间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因此实验室中所使用的水银、酒精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下面,请各组同学对照课本P23图1—52,仔细观察自已的温度计,
说出温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
温度计的0刻度线位置、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测温范围(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课本P24表1—1中。
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体P24图1—55,熟悉温度计的规范使用方法。
然后用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并把测出的水温记录在课本P24倒数第5行的空格处。
练习1:课本P26练习题8。改成记作 ,读作 。
(1)下面我们再来观察测量人体体温的体温计(实物与图片),说出它的测温范围、最小刻度值
(2)为什么体温计的最小刻度值要比普通温度计要小得多?
——玻璃泡容积大。这样在同样的热胀冷缩情况下,液面升降的高度更大
(3)平时我们在使用体温计之前,一般要怎样操作?
——消毒、用力甩几下。
为什么在用力甩几下呢?这与体温计的结构有关。图片展示——有一段弯曲细小的玻璃管。
(4)体温计在读数时,为什么可以离开身体呢?
体温计的内径有一处特别细小,当温度下降时,水银注会在这里断裂
介绍其它测温设备。
〖课堂小结〗:略
〖作业布置〗:作业本B第4节:科学测量
§第五节:科学探究 总课时: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在科学学习中的意义
2、从生活中的探究实例分析,体会科学探究与生活中的探究在本质上的相似性
3、从科学家探究的案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
4、实施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探究案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本质与步骤
〖教学过程〗:
〖引入〗
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在探究.
《案例1》:家中的电灯为什么突然不亮了???寻找原因
你的假设(猜测)是什么?
想一想:你准备采用什么办 法去检验的你猜测是否?
实施你的办法,并把你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
根据记录的现象,作出评价
——天花和牛痘的故事
故事里的内容 提出问题
10世纪中国人已发明了往人的鼻孔里吹痘痂的方法预防天花,但这种方法并不安全,有时会致人死亡。已经得过天花的病人不会再次感染天花? 提出问题
或许得过一次天花的人,人体内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 建立猜想或假设
从牛身上采集牛痘脓浆,接种人的身上,观察变化 制订探究方案
琴纳从一位挤奶女工的的手上取出微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牛痘脓浆,按种到一个8岁的小男孩的手臂上。不久,种痘的地方长出痘疱,接着痘疱脱落。一个月后,琴纳在这个男孩手臂上再次接种人类的天花痘浆,竟然没有出现任何天花症状。 获取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
牛痘接种到人的身上,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 解释、检验与评价
从此人类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办法——种牛痘 表达与交交流
〖小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订探究方案、获取事实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第1章:科学入门复习课流程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的用途
拿到测量工具后,我们首先要了解各种工具的最小刻度及测量范围,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当然每种测量仪器都有规范的操作方法,我们遵循它们的使用方法来操作
根据正确的操作方法,读数
如果操作方法不规范,对测量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每一次测量后,都要记录相应的测量结果,它有什么要求呢?
科学探究是解决各种问题、获得相应科研成果的有效方法,那么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