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A 6.C 7.C 8.B 9.D 10.D 11.A 12.B 13.C
14.A 15.A 16.B 17.A 18.C 19.D 20.D
21.(1)②③④ (2)② (3)淋巴和组织液
(4)蛋白质 (5) ③⑥ (6)组织液
22.(1) 2/3 淋巴液、血浆、红细胞、组织液 无机盐、蛋白质
(2)④ e→d→c→f→g 4 g 组织细胞
(3) f 组织液 组织水肿
23.(1) β 摄取、利用和储存
(2)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原尿中葡萄糖增多,导致渗透压增高(或“原尿与血浆的浓度差变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先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出现行动迟缓、嗜睡等症状;再注射葡萄糖溶液,恢复正常
24.(1) 糖蛋白 大脑皮层
(2)胞吐
(3) 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人体的免疫系统(或特异性免疫)
(4)杜冷丁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神经递质失去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的机会,不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从而达到止痛镇静的作用
25.(1)清水 0.3%、0.5%、1%硫酸溶液 统计分析
(2) 屈反射时 平均值
(3) 相等 深度相同 反射弧在反射中枢中间神经元的多少、有无中枢抑制存在
(4) 传入神经纤维 传出神经纤维 传出神经纤维 混合神经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都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A.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 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 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2.画概念图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知识梳理。如果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按照序号填入下方概念图中,其中隶属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框号 1 2 3 4 5 6
A 细胞中的脂质 脂肪 磷脂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D
B 核酸 DNA RNA 转运RNA 核糖体RNA 信使RNA
C 细胞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D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A.A B.B C.C D.D
3.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在静脉内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主要是
A.供给全面的营养 B.供给能量
C.维持细胞渗透压 D.供给水分
4.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
A.NaCl—HCl B.NaHCO3—H2CO3 C.NaOH—HCl D.NaHCO3—NaCl
5.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1、2、 3、4分别是
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
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
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
D.消化、泌尿、呼吸、泌尿
6.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所构成的液体环境
B.对多细胞生物而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人体中的血红蛋白(Hb)构型主要有R型和T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是T型的500倍,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都可使Hb由T型转化为R型。已知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如图表示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液流经组织后,CO2含量上升,不利于氧合血红蛋白结合O2
B.血红蛋白的构型由R型变为T型时,实线b向虚线c方向偏移
C.机体运动后或炎症等能使组织温度增高,实线b向虚线a方向偏移
D.援藏工作者进入高原地区后,体内血红蛋白可能由T型向R型转化
8.将单细胞动物变形虫置于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定期测定变形虫和环境中的离子浓度,下表为离子浓度稳定后的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Na+ K+ Cl-
变形虫(μmol/mL) 1 42 3 119
体外环境(μmol/mL) 21 16 41 119
A.变形虫维持这个状态需要消耗ATP
B.变形虫与体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依赖内环境
C.该人工设置的液体环境中不可能只含Na+、K+、Cl-和四种离子
D.在变形虫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
9.体温调节、身体平衡、水平衡、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脊髓、小脑、脑干、下丘脑、大脑、大脑
B.脑干、小脑、下丘脑、下丘脑、脊髓、大脑
C.下丘脑、小脑、小脑、大脑、脊髓、大脑
D.下丘脑、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大脑
10.下列有关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所有神经细胞的胞体均在神经中枢全面
C.人体感受器只能分布在皮下,有的形成了复杂的感觉器官
D.反射弧可由2个神经细胞参与组成
1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感受器,电信号在传入神经纤维上进行单向传导
B.电刺激传出神经,小腿产生上踢动作的过程属于反射
C.电刺激传出神经,在传入神经上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
D.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12.膝跳反射是人体最简单、最基本的反射,正常人在放松的状态下会产生膝跳反射,个别人在紧张状态下,受到刺激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下列有关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紧张状态下,不能完成膝跳反射反映了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
B.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膝跳反射
C.放松状态下,若传入大脑皮层的神经受损而其他部分正常,受刺激后仍能完成膝跳反射
D.临床上常通过膝跳反射,初步诊断某人的神经系统是否受损或患病
13.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A.运动语言区 B.书写语言区
C.视觉语言区 D.听觉语言区
14.过量饮酒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三个结构中,与上述生理状态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大脑、小脑和脑干 B.小脑、大脑和脑干
C.脑干、小脑和大脑 D.脑干、大脑和小脑
15.下列有关胰腺和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腺分泌的激素不止一种
B.沃泰默通过实验提出了胰腺分泌胰液是受化学物质调节的
C.促胰液素通过导管进入到体液当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16.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的物质基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RNA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合成的场所及方式都不相同
B.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组成元素不同,与双缩脲试剂均无紫色反应
C.糖类不可以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但一定能为生命活动供能
D.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蛋白质和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17.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
B.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
C.膝跳反射和皮质醇的分泌一样都可以有分级调节
D.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
18.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据图可知,Ca2+通过内质网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器
B.Ca2+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进而影响脂肪的合成
C.若脂肪在细胞中以脂滴的形式存在,则包裹脂肪的脂滴膜最可能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D.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脂肪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可将葡萄糖转变成脂肪
19.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I(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侧)、Ⅱ(电极分别在R、S点的细胞外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则电表I的指针右偏幅度增大
B.刺激P点,电表I和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分别为图乙和图丙
C.刺激P点,电表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点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
D.若S点电极移至膜内,再刺激P点,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相似
20.下图是以枪乌贼的神经纤维为材料进行的相关实验,图中PM与PN距离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受体进入后膜后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B.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数量远多于胶质细胞的数量
C.神经递质在电信号产生时合成并存放于突触小泡中等待释放
D.同时给予P、Q两点相同强度刺激时﹐为确保指针不偏转,QN的距离应大于PN的距离
第II卷 非选择题(60分)
21.(12分)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②③④为体液,据图分析:
(1)图中共同构成内环境的是 (填标号)。
(2)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名称)。
(4)②与③相比,③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 。
(5)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胃蛋白酶 ③尿素 ④ATP合成酶 ⑤载体蛋白 ⑥血浆蛋白 ⑦溶酶体酶
(6)某人因营养不良,②内的蛋白质减少,从而使 的量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22.(12分)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________”上填文字):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 ;a、d、e、f分别表示 ;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O2的过程是 (用图中数字表示),血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至少穿过 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 ] 。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 ] ,将导致 。
23.(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以若干只健康且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和胰岛素溶液等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血糖调节相关的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小鼠的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促进其对葡萄糖的 ,使血糖浓度降低。
(2)除胰岛素外,机体中调节血糖的激素还有 (答出2点)。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小鼠尿量会增加,原因是 。
(3)血糖过低会出现行动迟缓、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请用上述材料和试剂,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实验思路: 。
24.(12分)研究发现,毒品种类不同,其药物成瘾性机理也不尽相同。吗啡、可卡因和冰毒等不同类型的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来说是异源物,会被天然免疫受体TLR4识别,激活小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因子,从而放大成瘾药物诱导的神经信号活性,导致其药物耐受、依赖和成瘾。因此TLR4是研发广谱戒毒治疗药物的靶点,请回答下列有关毒品与人体健康的问题。
(1)图中的TLR4的化学本质为 。毒品还可通过小胶质细胞作用于神经元,最终在 产生愉悦感。
(2)神经递质多为小分子物质,其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主要为 。
(3)“瘾君子”未吸食毒品的时候,大多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的症状,推测可能是其机体内 (填激素)的含量减少导致的,吸毒者吸食毒品后,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这一事实说明吸毒还会损伤 。
(4)杜冷丁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剂,与吗啡有相同的止痛镇静作用,经常使用会上瘾,杜冷丁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止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推测杜冷丁的作用机制: 。
25.(12分)用脊蛙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和用具:脊蛙、硫酸溶液(0.1%、0.3%、0.5%、1%)、1%可卡因(麻醉剂)、清水、秒表、铁架台、纱布、滤纸片、培养皿等。
实验一: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称为反射时。现研究不同硫酸浓度对屈反射时的影响,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实验思路:
①将蛙左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1%硫酸溶液中2~3mm,同时开始计时。当出现屈反射时,立刻停止计时,记录秒表所示时间,此为屈反射时。
②停止计时后,立即用 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纱布擦干。间隔一定时间后,重复测定屈反射时3次,记录。
③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测定 刺激左后肢最长趾所引起屈反射时,重复测定屈反射时3次,记录。
④对实验数据进行 。
(2)有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请将a和b所缺部分填充完整。
处理 次数 a b
0.1%硫酸溶液 1
2
3
…
(3)实验分析:
①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求相邻两次测量间隔时间较长且 外,还需要注意每次浸入硫酸的趾尖 。
②反射时的长短除与刺激强度有关外,还与反射弧中 有关(答出1点即可)。
实验二:现将右侧坐骨神经原位暴露,将含有1%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过一会刺激皮肤完好的趾尖,将无反应。这时,用蘸有稀硫酸的纸片放到背部,脊蛙出现搔扒反射(一般是指用沾了低浓度硫酸的纸片涂抹青蛙腹部的皮肤,蛙受到刺激后会用后肢去挠被涂抹的部位的现象)。这说明:
(4)①从背部的感受器到脊髓的 功能完好。
②支配后肢的 没有被麻醉。再过一会,搔扒反射消失,这说明 被麻醉。可见坐骨神经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