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一轮复习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康乾盛世的思考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一轮复习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康乾盛世的思考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9 14: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一轮复习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康乾盛世的思考
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
鼎盛与危机
国家制度 疆域奠定 社会经济
鼎盛 危机 内部隐忧 外部挑战
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
问题1: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才能被冠于“盛世”之名?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
国家制度 矛盾 解决措施
皇位传承
秘密立储制度
中央与地方
行省制,设巡抚、总督治理;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加强皇权
奏折制度、军机处
问题2:清朝前中期国家制度方面需要解决的矛盾有哪些?如何解决的?
问题1: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纲独断的制度表现有哪些?
问题3: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积极影响?
政治稳定,统治高效
皇帝
内阁
六部
军机处
(处理一般日常事务)
(秘书机构:
内政外交、军国大事)
亲自 掌管
官员
密封
呈送
批红
返回
奏折制度
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
问题4:根据左侧地图描述清朝疆域的范围。
西北达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西跨葱岭
南到南海诸岛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
问题5:对比明清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概括清朝经略边疆的创新之处。
区域 对象 明朝 清朝
中央 全国 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陆疆 东北
西北
西藏
西南
海疆 东南
驱逐沙俄,签署《尼布楚条约》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实施盟旗制度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册封宗教领袖;设驻藏大臣;
颁布法规;金瓶掣签
改土归流
郑成功收复台湾;
统一台湾,设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理藩院
招抚;都司;封授
修筑长城;签订和议;
册封
封授;设立机构;委任上层
土司制度
郑和下西洋
平定倭寇
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
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
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明朝形势图(1433)
清朝疆域图(1820)
内部隐忧
问题1: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教科书第三目,概括康乾盛世时期的危机。
复习任务二:理解盛世之治,探究其蕴含的危机
1.人口压力。
2.社会矛盾激化。
材料2:康雍乾盛世在乾隆统治中期就已经终结。……随着和珅的专权,“盛世”急转直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的大爆发,标志着清朝进入了衰败时期。——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余也非:《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
康熙
二十八年
1689年
英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乾隆
十三年
1748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乾隆
三十年
乾隆
四十三年
乾隆
五十四年
1765年
1776年
1789年
工业革命开始
美国《独立宣言》
法国大革命爆发
复习任务二:理解盛世之治,探究其蕴含的危机
材料3:廓尔喀战争(中国尼泊尔第二次战争)是乾隆年间中华民族共同捍卫领土完整的正义战争。是在第一次中尼战争失败后,清朝力图稳固西藏地区的自卫战争。在尼泊尔以南存在着红毛国(英属印度),对廓尔喀战争进程产生影响。(英国)意图通过武器支援,帮助廓尔喀进占西藏,在东南海域对中国发起频繁挑战的殖民者出现在中国西藏的陆地疆界时,清王朝不得不展开应对。
——整理自许肖阳《红毛国在廓尔喀战争中的影响分析》
问题2: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朝边疆面临的压力。
复习任务二:理解盛世之治,探究其蕴含的危机
天朝的迟滞,上国的麻木,帝国的僵化, 小农的残辉
复习任务二:理解盛世之治,探究其蕴含的危机
材料4:“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预也!”——《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
问题3:面临西方挑战,清政府的应对过程反映出什么问题?
“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
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单元导言
复习任务二:理解盛世之治,探究其蕴含的危机
国家制度 疆域奠定 社会经济
鼎盛 危机 内部隐忧 外部挑战 制度日趋僵化
人口压力与社会矛盾激化
殖民侵略与扩张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国家统一,疆域实控
传统农耕文明框架内纵向维度的延续
专制体制和经济结构束缚
闭关自守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A.繁荣背后潜藏危机 B.近代前夜发展停滞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2021海南·6·)表l反映了( )
表1 清代前期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 单位:万两(银)
A.繁荣背后潜藏危机 B.近代前夜发展停滞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年代 总额 地丁银 % 盐课 % 关税 % 杂赋 %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3424 2823 82.4 388 11.3 122 3.6 91 2.7
1724年(雍正二年) 3649 3028 83.0 387 10.6 135 3.7 99 2.7
1753年(乾隆十八年) 4266 2964 69.5 701 16.4 459 10.8 142 3.3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4254 2991 70.3 574 13.5 540 12.7 149 3.5
复习任务三:链接高考真题,提升实战能力
问题1: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纲独断的制度表现有哪些?
(2021·福建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开皇之治”大事简表(部分) “康乾盛世”大事简表(部分)
开皇元年,行三省六部制。 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定州县二级制。 开皇五年,诏令全国检括户口。 开皇七年,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漕运。 开皇九年,平陈,免陈朝旧境十年赋税。 开皇十二年,遣使均田。 ——据《隋书》等 康熙十五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三年,巡视黄河。
雍正二年,行摊丁入亩,整顿保甲制。
雍正十年,设军机处。
乾隆元年,设特科取士。
乾隆三十八年,始修《四库全书》。
——据《清史稿》等
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12分)
复习任务三:链接高考真题,提升实战能力
问题1: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纲独断的制度表现有哪些?
论题:关注民生是盛世出现的基础。
阐述:在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的统治者关注民生,励精图治,从而出现盛世景象。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和“贞观之治”等。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从而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后,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这一系列措施使东汉形成了“光武中兴”的盛世景象。唐朝时,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用,虚怀纳谏,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总之,一个国家要繁荣昌盛,一定要以民生为基础,国以民为本。
复习任务三:链接高考真题,提升实战能力
问题1: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纲独断的制度表现有哪些?
(2020·北京·19)“十三行”
材料一 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材料二 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歇。其买卖货物,必令行商经手方许交易。”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纳税)。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十三行的兴衰。(9分)
链接高考真题,提升实战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