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4章配套练习(打包4套)鲁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4章配套练习(打包4套)鲁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1-22 20:24:10

文档简介

【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4章 第1节 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配套练习 鲁科版必修1
1.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前。时至今日陶瓷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下列不属于陶瓷制品的是(  )
解析: C项试管的成分是玻璃而不是陶瓷。
答案: C
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硅单质既不能与酸反应又不能与碱反应
B.硅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C.硅与NaOH溶液的反应中,硅做氧化剂
D.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一位
解析: 单质硅可以与氢氟酸和强碱溶液反应,所以A项错误;硅与NaOH溶液反应时硅做还原剂;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位于第二位。
答案: B
3.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②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④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水晶饰物的成分是SiO2,光导纤维的成分也是SiO2。
答案: 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可以跟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B.根据反应SiO2+CaCO3CaSiO3+CO2↑,可推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C.碳酸与硅酸的酸性比较,硅酸酸性弱,且硅酸不溶于水
D.CO2与SiO2均可溶于水生成对应的酸
解析: SiO2可以跟氢氟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A不正确;B项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由于CO2是气体,生成后脱离反应体系使反应得以继续进行,但并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B不正确;SiO2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D不正确。
答案: C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造水泥和普通玻璃的原料中都含有石灰石
B.普通玻璃是电的绝缘体,这种透明的固体物质熔点很低
C.石英玻璃能经受温度剧变且能抵抗酸碱的腐蚀
D.硅酸盐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其组成,这表明硅酸盐是由氧化物组成的
解析: 玻璃是混合物,无固定熔点,B错;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耐碱腐蚀,C错;虽然硅酸盐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但不代表硅酸盐由氧化物组成,它仍以结构复杂的盐的形式存在,D错。
答案: A
6.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虽然有不少优点,但质脆,经不起热冲击
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虽然克服了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缺点,但强度比较差
C.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能经受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的优点
D.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特征之一是具有电学特性
解析: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但克服了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缺点,还具有若干优点,如能承受高温、强度较高、具有电学特性等。
答案: B
7.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灼烧,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  )
A.Na2SiO3 B.Na2CO3、Na2SiO3
C.Na2CO3、SiO2 D.SiO2
解析: 二氧化碳先与水玻璃反应生成硅酸和碳酸氢钠,蒸干灼烧时,硅酸分解成二氧化硅和水,碳酸氢钠分解得到碳酸钠,二者在高温下又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硅酸钠。
答案: A
8.用地壳中某主要元素生产的多种产品在现代高科技中占有重要位置,足见化学对现代物质文明的重要作用。例如:
(1)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目前应用最多的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材料是________。
答案: (1)硅 (2)二氧化硅 (3)硅
9.无机非金属材料分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两类。
(1)硅酸盐材料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下列属于硅酸盐产品的是________。
①玻璃 ②陶瓷 ③石英玻璃 ④硅芯片 ⑤光导纤维
⑥水泥 ⑦砖瓦
(2)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主要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泥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据统计,2010年二季度我国水泥产量为51 262万吨,同比增长14.7%。水泥具有________性,与水掺和搅拌并静置后,很容易凝固变硬。
(4)磷酸钙陶瓷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可用于制造人造骨骼,这是利用了这类材料具有________。
A.耐高温的特性 B.电学特性
C.光学特性 D.生物功能
答案: (1)①②⑥⑦ (2)纯碱 石灰石 石英
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3)水硬 (4)D
10.下图中A、B、C、D分别代表有关反应中的一种化合物,其中物质A是一种高熔点化合物,
不溶于硫酸、硝酸,却溶于氢氟酸。请填写以下空白。
(1)A、B、C、D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SiO2的特性。其突破口应从“A是一种
高熔点的化合物,不溶于硫酸、硝酸,却溶于氢氟酸”推断出A为SiO2,然后依次推断出B为CO,C为CO2,D为H2SiO3。
答案: (1)SiO2 CO CO2 H2SiO3
(2)SiO2+2CSi+2CO↑
(3)SiO+CO2+H2O===H2SiO3↓+CO(或SiO+2CO2+2H2O===H2SiO3↓+2HCO)
11.(能力拔高)用下列提供的试剂和操作除去各种粉末状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将序号填在表格内,发生化学反应的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剂:A.盐酸 B.烧碱溶液 C.氧气 D.水 E.二氧化碳 F.不加其他试剂
操作:(1)加热 (2)加热熔融 (3)高温灼烧 (4)过滤
(5)分液 (6)结晶
物质 试剂 操作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SiO2(CaCO3)
②SiO2(Si)
③NaCl(SiO2)
④SiO2(NH4Cl)
⑤Fe2O3(SiO2)
解析: ③注意将NaCl先溶解再过滤,然后再结晶,除杂后物质要恢复原状态。
答案: ①A (4) CaCO3+2HCl===CaCl2+CO2↑+H2O
②C (1) Si+O2SiO2
③D (4)和(6)
④F (1) NH4ClNH3↑+HCl↑
⑤B (4) SiO2+2NaOH===Na2SiO3+H2O
PAGE
1【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4章 第2节 第1课时 铝与铝合金 氧化铝 氢氧化铝配套练习 鲁科版必修1
1.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解析: 钝化了的铝条表面上覆盖着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金属铝与外界隔绝,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但不能跟硝酸铜等盐溶液反应。
答案: C
2.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  )
A.Al跟NaOH溶液共热
B.少量Al(NO3)3跟大量的NaOH溶液
C.Al2O3和水共热
D.Al2(SO4)3和过量的氨水
解析: A项:AlNa[Al(OH)4];B项:Al(NO3)3Na[Al(OH)4];C项:Al2O3与水不反应;D项:Al2(SO4)3Al(OH)3。
答案: D
3.向一定量的下列物质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这种物质是(  )
A.MgSO4 B.Na[Al(OH)4]
C.AlCl3 D.FeCl3
解析: AlCl3与NaOH反应先生成Al(OH)3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Al(OH)3溶解生成Na[Al(OH)4]。
答案: C
4.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平均分成4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 mol·L-1HCl B.4 mol·L-1HNO3
C.8 mol·L-1NaOH D.18 mol·L-1H2SO4
解析: 首先要注意的是,镁和铝与4 mol/L HNO3或18 mol/L H2SO4这样的强氧化性酸反应时不会放出氢气;铝能与8 mol/L NaOH溶液反应,但镁不能;镁和铝都能与3 mol/L HCl反应并放出氢气。因此,放出氢气最多的是3 mol/L HCl。
答案: A
5.取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
解析: Al分别与足量HCl、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由方程式可知,在酸、碱足量的条件下,生成H2的量取决于参加反应的Al的多少。因生成的H2相同,则参加反应的Al的物质的量相同,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答案: C
6.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
A.Al B.Al(OH)3
C.AlCl3 D.Al2O3
解析: 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时,发生的反应分别为: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Al2O3+2NaOH+3H2O===2Na[Al(OH)4]
Al(OH)3+NaOH===Na[Al(OH)4]
AlCl3+4NaOH===Na[Al(OH)4]+3NaCl
当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时,四种物质都得到Na[Al(OH)4]溶液。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铝单质中铝元素的物质的量最大,消耗碱量最多。
答案: A
7.某无色透明溶液,跟金属铝反应放出H2,试判断下列离子:
Mg2+、Ba2+、Cu2+、H+、Ag+、SO、SO、OH-、HCO、NO,何种离子能大量存在于此溶液中。
(1)当生成Al3+时,可能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生成[Al(OH)4]-时,可能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铝既能跟酸反应放出H2,又能跟碱反应放出H2。当生成Al3+时,说明溶液呈酸性,含有大量H+,则OH-、SO 、HCO不能大量存在,NO也不能大量存在,因为H+与NO构成硝酸,是强氧化性酸,与Al反应不放出氢气;必须含有SO,保持溶液呈电中性;含有SO则不能含有Ba2+、Ag+(BaSO4、Ag2SO4为沉淀);Cu2+为蓝色也不能大量存在,可能含有Mg2+。当生成[Al(OH)4]-时,说明溶液呈碱性,含有OH-,不能大量存在H+、Mg2+、Ag+、Cu2+、HCO[因为Mg(OH)2、AgOH、Cu(OH)2都是沉淀,H+、HCO与OH-反应],阳离子只能是含有Ba2+[可构成Ba(OH)2溶液],则不含有SO、SO(因为BaSO4、BaSO3是沉淀),可能含有NO。
答案: (1)H+、Mg2+、SO
(2)OH-、Ba2+、NO
8.分析下图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
已知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单质。
(1)写出B、D的化学式:B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离子方程式: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O2→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Al(OH)4] Al(OH)3
(2)Al3++3NH3·H2O===Al(OH)3↓+3NH
[Al(OH)4]-+CO2===Al(OH)3↓+HCO
{或2[Al(OH)4]-+CO2===2Al(OH)3↓+CO+H2O}
9.观察下列各物质间的转化图,仔细分析后回答各题。
(1)图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个。
(2)若实现图中①②③④各反应的转化,可加入相同的试剂,其名称为________;试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现图中⑤⑥⑧各转化反应,可加入相同的试剂,其名称为____________;氢氧化铝的用途很多,试写出实验室用反应⑦制取氢氧化铝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只有①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实现下列各步转化:必须为酸性环境;若用同一种试剂就能实现上述转化必须是非氧化性、较强的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同理:用同一试剂完成下列各步转化必须是强碱。实验室用Al3+与氨水反应制Al(OH)3。
答案: (1)2 (2)盐酸或稀硫酸
[Al(OH)4]-+4H+===Al3++4H2O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Al3++3NH3·H2O===Al(OH)3↓+3NH
10.(能力拔高)查阅有关资料知: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际是分以下两步进行:
第一步:2Al+6H2O===2Al(OH)3+3H2↑
第二步:Al(OH)3+NaOH===Na[Al(OH)4]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书写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两步反应的反应类型:第一步属________,第二步属________(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答题)。
(3)请分析,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解析: 第一步属置换反应,属氧化还原反应,Al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第二步属化合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两步相加即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2Al+6H2O+2OH-===2[Al(OH)4]-+3H2↑
(2)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
(3)H2O Al
PAGE
1【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4章 第3节 复合材料配套练习 鲁科版必修1
1.混凝土强度大,常常用来建造高楼大厦、桥梁涵洞、高速公路等,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钢筋混凝土的主要成分的是(  )
A.水泥、沙子和钢筋 B.水泥、沙子、碎石和钢筋
C.水泥、碎石和钢筋 D.水泥、沙子和碎石
解析: 钢筋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水泥、沙子、碎石和钢筋。
答案: 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复合材料都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
B.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含有多种
C.基体在复合材料中起骨架作用
D.将复合材料按基体分类,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解析: 因为复合材料都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所以其化学成分至少有两种,B项错;基体在复合材料中起黏结作用,C项错;树脂基复合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按基体分类的,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按增强体形状分类的,分类标准不统一,D项错。
答案: A
3.据报道,目前射程最远的导弹是俄罗斯的“白杨一号”,正是复合材料的使用使导弹的射程更远。复合材料使导弹射程有了更大提高的原因是(双选)(  )
A.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的动力更强劲
B.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质量变小
C.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承受超高强度的改变
D.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承受温度的剧烈变化
解析: 对于导弹、火箭、飞船、卫星来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本身的重量要降下来,二是本身的强度问题。很难有一种单独的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兼有以上两条优点,使用合适的复合材料才能较好地满足上述要求。
答案: BC
4.下列材料的特性及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铝可用来制造人造牙齿
B.氮化硅陶瓷耐高温且不易传热,可用来制造柴油机
C.光导纤维传导光的性能很强,是非常好的通讯材料
D.人造刚玉硬度高,用于制造刚玉球磨机
解析: 由于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容易被酸碱腐蚀,所以它不能用来制造牙齿,氧化铝陶瓷可以做成假牙。
答案: A
5.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航天飞机使用的隔热陶瓷瓦为复合材料
B.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体组成
C.复合材料既保持原有材料的特点,又有优于原材料的特性
D.纯金属的性能一般优于合金
解析: 合金的性能一般优于纯金属。
答案: D
6.下列对玻璃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玻璃钢是由普通玻璃加强热然后骤冷而得到的,所以其成分与普通玻璃相同
B.玻璃钢是以玻璃为基体,钢纤维做增强体的复合材料
C.玻璃钢的基体是合成树脂,增强体是玻璃纤维
D.玻璃钢的强度和机械加工性能比合金钢稍差,但耐腐蚀性和绝缘性比合金钢好
解析: 玻璃钢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多用途的复合材料,它的学名叫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以玻璃纤维为骨架,以合成树脂作基体和黏结剂,加热压制成型就得到玻璃钢,其成品强度可与钢材媲美,比重仅为钢的1/5~1/4,耐高温、抗腐蚀、电绝缘、抗震抗裂、隔音隔热、加工方便。在航空、机械、汽车、舰船、建筑、化工等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答案: C
7.下图标出了各种材料强度与密度的比值以及广泛使用的年代。
有甲、乙两种材料,它们的强度相同,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且甲材料在图中与b点对应,则乙材料在图中的位置是(  )
A.a点        B.a、b之间
C.c点 D.b、c之间
解析: 经过简单运算,因为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其强度与密度的比值是乙的1/2,即乙对应的纵坐标应该是8。
答案: D
8.请将以下材料与应用领域建立相应的连线:
A.铝合金(金属材料)        a.航天飞机隔热瓦
B.碳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 b.制门窗框、球拍
C.碳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c.制飞机机翼
D.Si3N4陶瓷为基体的碳 d.制球拍等体育用品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及人体韧带
解析: 铝合金质轻,制门窗框、球拍;碳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有柔韧性,制球拍等体育用品及人体韧带;碳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耐高温,导电性好,制飞机机翼;Si3N4陶瓷为基体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耐高温,有韧性,制航天飞机隔热瓦。
答案: A—b B—d C—c D—a
9.“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原因之一是覆盖在航天飞机外层的一片微不足道的隔热瓦脱离,引起飞机外表金属温度迅速升高而熔化解体。
其中照片显示,在“哥伦比亚号”机翼下方有几片小瓷片脱落,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这是一种覆盖在航天飞机表面的特殊的陶瓷片,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A.增加航天飞机的强度,防止流星和太空垃圾撞击而损坏航天飞机
B.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航天飞机使用
C.便于雷达跟踪,接受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
D.在返回大气层时,陶瓷耐高温隔热,有效地保护航天飞机平安返回地面
(2)隔热瓦是一种金属陶瓷,金属陶瓷是由陶瓷和黏结金属组成的非匀质的复合材料。下列关于复合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物质叫复合材料
B.复合材料一般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功能,在综合性能上超过了单一材料
C.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和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它可做船体,汽车车身等,也可做印刷电路板
D.复合材料的熔、沸点一般比它的各组成成分的熔、沸点低
答案: (1)D (2)AD
10.(能力拔高)普通玻璃、钢铁和玻璃钢是三种不同的材料,它们在性能方面差别很大。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普通玻璃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铁的应用,经历了________到________到________的演变过程。
(3)某种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强度高、导电性好、导热性好的特点,估计该复合材料的基体和增强体材料可能分别是(  )
A.金属;碳纤维 B.陶瓷;SiO2
C.合成树脂;SiO2、Al2O3、MgO D.合成树脂;碳纤维
解析: (1)玻璃是常见的硅酸盐材料。制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生产玻璃时,把原料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放入玻璃熔炉中加强热,石灰石与石英反应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纯碱与石英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但原料中石英是过量的,所以普通玻璃的成分为硅酸钙、硅酸钠、二氧化硅。(2)由铁矿石炼得的生铁虽然硬度很大,但较脆且不易加工,人们就想办法降低生铁中的碳元素,调节其中的硅、锰等元素,将铁转化为钢,大大改善了其性能。但是,钢铁很容易锈蚀,于是不锈钢应运而生。因此,铁的应用经历了“铁———普通钢——不锈钢等特种钢”的演变过程。(3)复合材料兼具有基体和增强体的优点,据此可判断,应该为金属和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答案: (1)硅酸钙、硅酸钠、二氧化硅
(2)铁 普通钢 不锈钢 (3)A
PAGE
4【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4章 第2节 第2课时 金属与金属材料配套练习 鲁科版必修1
1.以下四种金属中属于有色金属的是(  )
A.铁     B.铬    
C.锰     D.铜
解析: 铁、铬、锰属于黑色金属,除铁、铬、锰以外的金属均属于有色金属。
答案: D
2.下列金属不能被稀硫酸腐蚀的是(  )
A.黄铜(铜、锌) B.硬铝(铝、铜、镁、硅)
C.焊锡(锡、铅) D.18 K黄金(金、银、铜)
解析: 18 K黄金中所含元素金、银、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因此不能被稀硫酸腐蚀。
答案: D
3.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
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均不同
D.金属单质在常温下均是固体
解析: A中金属原子只具有还原性,阳离子Fe2+是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项,没有可变化合价的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是相同的,如在NaCl、NaNO3中,Na元素都显+1价;D项汞为液体。
答案: B
4.纯铁的熔点为1 535 ℃,而高炉中炼铁时生铁(含碳量较高的铁的合金)在1 200 ℃左右就熔化了,这是因为(  )
A.铁的纯度越高熔点越低
B.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物质的熔点高
C.因为形成了铁碳合金,所以熔点变低
D.生铁在高炉内熔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析: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答案: C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最早使用的金属
B.金、银、铜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C.钛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应用前景很广阔
D.铜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有色金属
解析: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而不是铁;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应是黑色金属材料,即铁、锰、铬以及它们的合金,而不是金、银、铜等有色金属材料;金属钛因性能优良、蕴藏量大,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应用前景广阔;银的导电性、导热性是金属中最好的。
答案: C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的应用经历了“铁—普通钢—不锈钢等特种钢”的演变过程
B.减少生铁里的碳元素,并增加硅、锰等元素,即转化为钢
C.普通钢中的含铬量一般在12%以上
D.不锈钢是在普通钢的基础上,加入铬、镍等多种元素炼成的钢材
解析: 减少生铁里的碳元素并增加硅、锰等元素即形成钢;在普通钢中加入铬、镍等多种元素就可炼成不锈钢,不锈钢的类型很多,但共同的特征是含铬量一般在12%以上,从而形成了氧化物保护膜,镍的加入增强了不锈钢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答案: C
7.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电解加工成的古铜色硬铝制造,取硬铝样品进行如下实验(每一步中的试剂均过量):
由此可推知,硬铝的组成为(  )
A.Al、Cu、Mg、Si、Mn B.Al、Mg、Si、Zn
C.Al、Fe、C、Si D.Al、Si、Zn、Na
解析: 此题考查各种单质的性质(合金中各单质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以及对题中信息的捕捉能力。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说明有较活泼的金属(如Al、Fe、Mg、Zn等),反应完成后的固体不溶物与碱反应放出气体,只能是Si(因为Al、Zn虽与碱反应产生H2,但第一步与酸已反应完毕),最后仍有不溶物,再结合题中“古铜色”,判断是Cu,结合答案,选A。
答案: A
8.钛(Ti)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常温下钛不和非金属、强酸反应。红热时,却可与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钛是航空、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需原料。地壳中含钛矿石之一是金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第一步:金红石、碳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通入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
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氛中,用过量的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
(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从上述所得产物中获取金属钛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为钛①常温下不与非金属、强酸反应,②红热时可与常见非金属单质反应,可类比一般不活泼金属氧化物,选用碳做还原剂制取金属,金属与Cl2生成氯化物。两反应合并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2Cl2TiCl4+2CO。
第二步:(1)Mg为活泼金属,在氩气作为保护气的环境中还原TiCl4:2Mg+TiCl42MgCl2+Ti。(2)还原出的Ti与Mg混合,分离时用强酸,因钛不与强酸反应,而Mg溶于强酸中,然后过滤、洗涤,即可得纯净钛。
答案: 第一步:TiO2+2C+2Cl2TiCl4+2CO C
第二步:(1)2Mg+TiCl42MgCl2+Ti
(2)将还原后的产物溶于过量的盐酸中,然后过滤、洗涤,即可得到纯净的钛
9.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微粒(H2O、H+、SO)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中Ⅰ、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微粒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Ⅲ中应该加入____________。
(4)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除实验Ⅱ所用试剂外,还能够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见物质是____________。
解析: (1)可假设是溶液中的H+(或H2O或SO)使CuO溶解。
(2)Ⅰ中加入水,CuO不溶解,可证明H2O不能使CuO溶解。
(3)在Ⅱ中加入稀H2SO4,使CuO溶解,在Ⅲ中可加入一种只含有SO而不含有H+的物质的溶液,即加入一种可溶性硫酸盐溶液,观察CuO是否溶解,以验证SO能否使CuO溶解。
(4)能使CuO溶解的除稀H2SO4外,还有稀盐酸、稀硝酸等。
答案: (1)溶液中的H+(或H2O或SO)使CuO溶解
(2)H2O不能使CuO溶解
(3)硫酸钠溶液
(4)溶液中的H+可以使CuO溶解,H2O、SO不能使CuO溶解
稀硝酸(或稀盐酸)
10.(能力拔高)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Cu的常见化合物性质,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如下问题,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①通常情况下,+2价Fe不如+3价Fe稳定,+1价Cu也不如+2价Cu稳定吗?
②CuO能被H2、CO等还原,也能被NH3还原吗?
实验方案 (1)解决问题①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取98 g Cu(OH)2固体,加热至80 ℃~100 ℃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 000 ℃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A的质量为72 g。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内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据此可推得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请从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①制取干燥的NH3并还原CuO,所选仪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_。
②制取NH3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
A.NH4Cl和Ca(OH)2 B.NH4HCO3
C.浓氨水和生石灰 D.浓氨水和固体烧碱
③若CuO能被NH3还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方案(1)”,得出的+1价Cu和+2价Cu稳定性大小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方案
(1)Cu2O
(2)①A、D、C、E ②C、D ③C中黑色粉末变为紫红色,E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3CuO+2NH33Cu+N2+3H2O
实验结论
在高于1 000 ℃时,+1价Cu比+2价Cu稳定,在溶液中+2价Cu比+1价Cu稳定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