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8 13:04: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2.品味语言,感悟诗歌隐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2.品味语言,感悟诗歌隐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乡愁
1.在古代,交通不方便,通信不发达,流落异乡或在他外任职的人长年甚至多年回不了家,自然而然会产生思乡之情。因此,乡愁也就成了古代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二、知人论世,走近乡愁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千古传颂的诗歌——《次北固山下》。从诗歌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解题:“次”是“停留”的意思,“北固山”是山名,在江苏镇江北,题目的意思是:在北固山下停留。
2.这首诗写诗人从洛阳到苏州游行,途经镇江北固山,在北固山下停留住宿所看到的情景。
三、读中理解,感知乡愁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说说你从诗中读出怎样的情感?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读中感悟,走进乡愁
1.理解乡愁
师:诗歌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预设: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明确:乡书即家书,诗人的家乡在洛阳,而此时身在“北固山下”。
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明确:“客路”是旅途的意思, “行舟”也说明诗人还在他乡途中。
2.把握结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从诗歌的后前两句和后两句就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这首诗压缩成这样呢?(Ppt出示):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明确:律诗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它们在诗歌的作用别是起(起因),承(过程),转(转折),合(抒情,议论)。
明确:诗人抒发思乡之情总是由一事物所触动。压缩后的诗歌,诗人一交待身在旅途就抒发思乡之情,感情缺乏凭借,令人感到突兀。
3.品味乡愁
师:那么诗人究竟是看到什么才勾起他的乡思呢?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看到了江,看不到两岸的江。
明确:因潮与岸齐,故两岸显得开阔。“潮平”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春潮涌涨,江面因之愈发宽广。
(2):看到了船,帆高高地悬挂在船上。/看到了风,轻轻吹着的风。
明确:这两句诗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而“一帆”表明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明确:“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然而,在这无边无际的江面上, 诗人眼中却只有一片帆船,只有诗人独自一人,内心涌起的是无边的孤独与寂寞,思乡之情自然而生。
(3)看到天开始亮了,太阳刚刚露出来。
明确:“海日生残夜”说明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可是诗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岁月匆匆,征程漫漫,怎么不叫人顿生乡思 “江春入旧年”,说明春天已来,新年已至,正值万家团圆之时,可是诗人却不得不离乡背井,远赴他乡,这一情景,诗人能不油然而生——
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知言达理,内化乡愁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清代胡应麟称其“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玄宗开元年间宰相张说也把王湾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把它当作模范。(“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这难道仅仅因为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乡之情吗?
明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不但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那就是“光明终将冲破黑暗,旧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六、背诵积累,课堂小结
1.小结: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思乡的诗歌更是中国诗歌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己所写的情景之中,这就是“融情入景”(板书)。希望同学们平时在阅读中加以积累。感谢王湾,让我们领略了别具一格的乡愁!感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触情生情
融情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