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精卫填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3.认识“勇敢”的行为,学习这种精神,培养正义感。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神话内涵,感受神话魅力及精卫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
上节课我们已大致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看看精卫填海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品读感悟:
1.精卫鸟填海的原因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2.精卫填海表达了她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了表达对夺去她生命的东海的愤怒。
3.精卫是怎样填海的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你觉得我们能从精卫身上学到什么
不畏艰险、坚持不懈、顽强不息。
5.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不能,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神话反映的是上古先民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解释自然,所以将愿望付诸神话中,这是神话的本质。精卫填海的最后结局只是精卫鸟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没有点明它填平了大海。
6.这则神话故事反映了什么主题?
本文通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抗争,同时也歌颂了他们不畏艰险,坚持不懈、顽强不息的精神。
7.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的、坚定的、顽强的、不畏艰险的精卫。想一想具有精卫填海精神的人还有哪些?
夸父逐日 愚公移山 孙敬悬梁 苏秦刺股
拓展阅读
说一说:精卫填海的意思并写一句话。
精卫填海: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本课指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造句:在重重的困难下,科技人员凭着精卫填海的精神,终于把“嫦娥四号”送上月球。
课堂练习:
一、选择
1.这篇课文出自于( )。
A.《三字经》 B.《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至石木,以湮于东海”的原因是( )。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二、课文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__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的故事。
课堂练习:(答案)
一、1.B2.A
二、游泳溺亡 树枝 石块 东海
课堂小结:
精卫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可敬可叹,这也是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国神话故事,有着浓浓的人情味,更饱含着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事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各个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神话传说,同学们可以拓展视野,去读一读国外的神话故事。
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然后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原因: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心情:愤怒
精神:不畏艰险、坚持不懈、顽强不息。
【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古典神话文本的认读难度较大,虽然这篇很简单,却是为以后古文教学提供范例。我结合学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即读通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感受。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去感悟、去实践。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这样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以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但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还不够,今后要自己多发现,自己多体验,做得更好一些。
1